雜言·其十八原文
祖龍游沙丘,秦鹿特競獲。
尉佗入南夷,陳勝呼楚澤。
中原竟糜爛,黔首罹鋒鏑。
世無隆準人,誰與拯沈溺。
芒碭雲氣起,長劍誠不忒。
扶義振三綱,休光並四百。
云何千載下,尚力不尚德。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十八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十八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張達的名句有哪些?答:張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祖龍
(1).指 秦始皇 。《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秋,使者從 關 東夜過 華陰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龍 死。’”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祖,始也;龍,人君象。謂 始皇 也。” 唐 胡曾 《詠史詩·東海》:“自是 祖龍 先下世,不關無路到 蓬萊 。” 明 許時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門 兔犬酸心, 望夷宮 馬鹿攢眉,鮑魚車風動 祖龍 歸,四海內干戈鼎沸。” 清 梁佩蘭 《易水行》:“ 荊卿 不得刺 秦王 , 無且 在殿提藥囊,為謀不成實天意, 祖龍 膽落 荊卿 死。”
(2).借指其他帝王。 唐 溫庭筠 《湖陰詞》:“祖龍黃鬚珊瑚鞭,鐵驄金面青連錢。”按,《晉書·明帝紀》:“帝母 荀氏 , 燕 代 人,帝狀類外氏,鬚黃。”此指 晉明帝 。
沙丘
由風堆積而成的小丘或小脊,常見於海岸,某些河谷以及旱季時的某些乾燥沙地表面
秦鹿
指 秦國 的帝位。鹿,喻帝位。 宋 王安石 《范增》詩之一:“中原 秦 鹿待新羈,力戰紛紛此一時。” 金 元好問 《蕭貢·楚歌》:“只貪衣繡榮 楚 猴,豈識金刀得 秦 鹿。”《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興社稷, 楚 騅推倒立封疆。”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汴京懷古》詞之三:“ 秦 鹿詎為 劉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賣。”
尉佗
亦作“ 尉他 ”。即 趙佗 。 佗 曾任 秦 南海 郡 尉,故稱。《史記·南越列傳》:“ 南越 王 尉佗 者, 真定 人也,姓 趙 氏。” 司馬貞 索隱:“尉,官也; 他 ,名也。”《三國志·吳志·陸瑁傳》:“昔 尉佗 叛逆,僭號稱帝。”《三國志·吳志·士燮傳》:“當時貴重,震服百蠻, 尉他 不足逾也。” 清 戴名世 《書許榮事》:“既不為逐鹿之謀,又不為 尉佗 之計。”
南夷
指 屈原流放所經之地,當時這些地方的人多未開化,所以稱為南夷
哀南夷之莫我知兮。——《楚辭·屈原·涉江》
陳勝
陳勝(?-前208) :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人。僱農出身。公元前209年被徵發戍守漁陽(治今北京密雲西南),途中同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發動同行戍卒九百人起義。義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被推為王。他派周文率主力軍進攻關中,但被秦將章邯打敗。章邯以優勢兵力圍攻陳縣,他率義軍奮戰失利後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被車夫殺害。楚澤
古 楚 地有 雲夢 等七澤。後以“楚澤”泛指 楚 地或 楚 地的湖澤。 唐 劉長卿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詩:“龍驤校獵 邵陵 東,野火初燒楚澤空。” 唐 許裳 《登凌歊台》詩:“江截 吳 山斷,天臨 楚 澤遙。” 宋 張孝祥 《望江南·贈談獻可》詞:“未試玉堂揮翰手,只今 楚 澤釣魚翁。萬事舉杯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妾系本 吳 門,家僑 楚 澤。”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糜爛
(1) 表皮或黏膜上皮的局限性淺表缺損
(2) 腐爛;腐朽
糜爛不堪
糜爛至此。——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黔首
指平民;百姓
以愚黔首。——漢· 賈誼《過秦論上》
鋒鏑
鋒,刀口;鏑,箭頭。泛指兵器
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漢· 賈誼《過秦論》
隆準
高鼻梁兒
隆準龍顏
隆準公:指漢高祖劉邦
沈溺
亦作“沉溺”。1.沉沒在水中。《韓非子·說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孫權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無孑遺。”《水滸傳》第一百回:“比及水勢四散退去,城內軍民沉溺的,壓殺的,已是無數。” 葉聖陶 《倪煥之》二三:“他們擎起兩臂,搖動著,招引著,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謂陷入某種困境或苦難中。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僕雖怯懦,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靜之 《伊底眼》詩:“伊底眼變成憂愁的引火線了;不然,何以伊一盯著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總盼望你--盼望黨來救我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難、痛苦的處境。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繼 周 氏之絶業,天子之亟務也。”
(4).沉淪,隱伏。 宋 曾鞏 《奏乞與潘興嗣子推恩狀》:“蓋枯槁沉溺,其守至難,故其人至少。”
(5).泯滅。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投賢》:“只為艷笙歌糊塗了金石奏,濫杯觴沉溺了鐘鼎謀。”
(6).指被埋沒的賢才。 唐 李翱 《卓異記·敘封禪併兩朝》:“ 高祖 仗黃鉞而救黎元,錫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戀。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四》:“ 漢 興,諸侯王率多驕淫失道,何則: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勢使之然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或沉溺於聲色之中,或驅馳於競逐之路。”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弟則真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謂出家兒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兒》:“他只沉溺地想著怎樣能使春天來得快點,自己怎樣該作一些從心愿意作的事情。”
(8).風濕病。《左傳·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淺……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預 註:“沉溺,濕疾。”
芒碭
(1).大而多貌。 唐 李白 《丁都護歌》:“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2).廣闊無邊。 唐 韓愈 《苦寒》詩:“芒碭大包內,生類恐盡殲。”
(3). 芒山 、 碭山 的合稱。在今 安徽省 碭山縣 東南,與 河南省 永城縣 接界。《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 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高祖 即自疑,亡匿,隱於 芒 碭 山澤巖石之閒。”
雲氣
稀薄遊動的雲
長劍
(1).鋒刃較長的劍。《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後漢書·宦者傳序》:“高冠長劍,紆朱懷金者,布滿宮闈。” 元 虞集 《蘇武慢·和馮尊師》詞:“老矣 浮丘 ,賦詩明月,千仞碧天長劍。”
(2).比喻懷才不遇。用 馮諼 彈鋏故事。 唐 高適 《自薊北歸》詩:“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唐 李白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詩:“長劍復歸來,相逢 洛陽 陌。”參見“ 彈2鋏 ”。
不忒
沒有變更;沒有差錯。《易·豫》:“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魏書·穆崇傳》:“用能四時不忒,陰陽和暢。若有過舉,咎徵必集。” 唐 柳宗元 《視民詩》:“既柔一德,四夷是則。四夷是則,永懷不忒。”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六》:“作聖之功,必知足以及之,仁足以守之,斯能至而不忒。”
扶義
猶仗義。《史記·太史公自序》:“ 秦 既暴虐, 楚 人發難, 項氏 遂亂, 漢 乃扶義征伐。”《隋書·經籍志二》:“ 司馬遷 、 班固 ,撰而成之,股肱輔弼之臣,扶義俶儻之士,皆有記録。”《資治通鑑·秦二世皇帝二年》:“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 秦 父兄。” 胡三省 註:“余謂扶義,猶言杖義也。” 元 柳貫 《宗忠簡公畫像作》詩:“扶義亟西征,敵愾為小卻。”
三綱
(1).我國封建社會中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合稱三綱。 漢 班固 《 * 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君臣、父子、夫婦也。”《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 唐 孔穎達 疏:“《禮緯·含文嘉》云: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 楊 墨 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則三綱淪而九法斁,禮樂崩而夷狄橫,幾何其不為禽獸也!” 宋 文天祥 《正氣歌》:“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2).佛寺有上座、維那、典座,皆為主要職務,稱三綱。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序》:“三綱等皆論窮彌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譯名義》:“寺立三綱:上座、維那、典座也。”
休光
盛美的光華。亦比喻美德或勳業。《漢書·匡衡傳》:“使羣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楨,天下幸甚。”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唐 韓愈 《與於襄陽書》:“士之能垂休光照後世者,亦莫不有後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後焉。”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宰相對聯》:“志秉純忠,正氣垂之萬世;功昭捧日,休光播於百年。” 劍農 《武漢革命始末記》:“今者時機已熟,天應人歸,一省發難,全國回響,不旬日而十八行省,徧樹義旗,誠足動各國之觀瞻,昭休光於後世。”
云何
(1).為何,為什麼。《詩·唐風·揚之水》:“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先公勳業如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 宋 范成大 《嘲峽石》詩:“云何清淑氣,孕此詭譎跡?”
(2).如何;怎么辦;怎么樣。《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云何?’對曰:‘當斬。’”《後漢書·班勇傳》:“今立副校尉,何以為便?又置長吏屯 樓蘭 ,利害云何?”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心通豈復問云何,印可聊須答如是。” 魯迅 《朝花夕拾·後記》:“上面並無題字,不知宣傳者於意云何。”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