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鶴骨清癯稱葛衣,翱翔湖海未言歸。
荷花開盡炎光老,又見江頭木葉飛。
詩詞問答
問:《奉和劉伯溫員外漫興詩韻並自述一十五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微韻
參考注釋
鶴骨
(1).修道者的骨相。 唐 孟郊 《石淙》詩之五:“飄飄鶴骨仙,飛動鼇背庭。” 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道人絶粒對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
(2).伶仃瘦骨。 五代 齊己 《戊辰歲湘中寄鄭谷郎中》詩:“瘦應成鶴骨,閒想似禪心。” 金 元好問 《工部趙侍郎下世日作》詩:“鶴骨翛然臥石牀,情知合眼即仙鄉。” 清 周亮工 《哭陳開仲》詩:“鶴骨難支蕭寺雨,鶻魂彳亍故園心。”
(3).鶴骨笛。 清 石同福 《探春慢·小庚先生以孤山探梅詞見示繼聲奉教》詞:“鶴骨頻吹,梅魂未醒。都入客懷悽怨。”
清癯
清瘦
司空表聖宜賢良,清癯不欲游岩廊。——郝經《唐十臣像歌》
葛衣
用葛布製成的夏衣。《韓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唐 韓翃 《田倉曹東亭夏夜飲得春字》詩:“葛衣香有露,羅幕靜無塵。” 宋 陸游 《夜出偏門還三山》詩:“水風吹葛衣,草露溼芒履。”
翱翔
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飛行或盤旋
展翅翱翔於兩三千米高空的雄鷹,一下子就能發現地面上寬廣範圍內的一隻小兔或小雞。——《眼睛與仿生學》
湖海
(1).湖泊與海洋。《南齊書·王敬則傳》:“ 會 土邊帶湖海,民丁無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韋應物 《登重玄寺閣》詩:“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統志·應天府·形勝》:“ 長江 千里,險過湯池,外連 江 淮 ,內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頎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萊 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雖在湖海飄零,自信有此絶藝,不甘輕配凡女。” 郁達夫 《乘車赴東京過天龍川橋》詩:“十年湖海題詩客,依舊青衫過此橋。”
(4).指浪跡江湖,不與朝政。 清 陳濟生 《懷友》詩:“頗憶 元龍 久湖海,近來風雅復何如?”
言歸
(1).回歸。言,助詞。《詩·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一說為我歸。 毛 傳:“言,我也。”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玄奘》:“ 奘 少離桑梓,白首言歸,訪問親故,零落殆盡。” 清 萬壽祺 《答武進劉十》詩:“亂瘼何畤已?言歸耕墓田。” 清 方文 《舟次三山》詩:“泊泊歲將暮,言歸尚未能。”
(2).《詩·周南·葛覃》有“言告言歸”之句,因以“言歸”指《詩·葛覃》篇。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放隊》:“羽觴湛湛,方陳《既醉》之詩,鼉鼓淵淵,復奏‘言歸’之曲。”
荷花
(1)
(2) 多年生草本,生於水中,葉圓大,花紅或白,種子稱蓮,地下莖為藕
(3) 蓮的花
映日荷花別樣紅。——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荷花之異馥。——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炎光
(1).陽光。《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震聲日景,炎光飛響。” 李善 註:“炎光,日景也。” 南朝 齊 謝朓 《夏始和劉孱陵》:“春色卷遙甸,炎光麗近邑。” 唐 韓愈 孟郊 《納涼聯句》:“熙熙炎光流,竦竦高雲擢。”
(2).暑氣。 宋 柳永 《二郎神》詞:“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宋 李清照 《採桑子》詞:“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
(3).指 漢 德, 漢 皇朝。《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矇。” 張銑 註:“炎光,謂 漢 也。”《晉書·劉元海載記》:“我 世祖光武皇帝 誕資聖武,恢復鴻基…… 顯宗孝明皇帝 、 肅宗孝章皇帝 累葉重暉,炎光再闡。”參見“ 炎漢 ”。
火焰;光焰。炎,通“ 焰 ”。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眾賓會廣坐,明鐙熺炎光。” 晉 潘尼 《火賦》:“衝風激揚,炎光奔逸。” 唐 方乾 《酬將作於少監》詩:“由來至寳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江頭
江邊,江岸。 隋煬帝 《鳳艒歌》:“三月三日向江頭,正見鯉魚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詩:“江頭斑竹尋應遍,洞裡丹砂自採還。” 元 沉禧 《一枝花·詠雪景》套曲:“這其間江頭有客尋歸艇,我這裡醉里題詩漫送程。” 蘇曼殊 《碎簪記》:“又明日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頭觀潮。”
木葉
樹葉。《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 洞庭 波兮木葉下。”《晉書·儒林傳·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將亂,隱於 商洛山 ,衣木葉,食樹果。” 唐 駱賓王 《冒雨尋菊序》:“泛蘭英於戶牖,座接雞談;下木葉於中池,廚烹野雁。” 元 薩都剌 《芙蓉曲》:“鯉魚吹浪 江 波白,霜落 洞庭 飛木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水蠶》:“吾鄉山蠶食椒、椿、檞、柘諸木葉而成繭。” 徐遲 《“不過,好日子哪天有?”》一:“這自己的房子,處在一個山坡上,入夜以後,淹沒在墨綠的木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