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原文
或曰捕魚可致雨,無聊極思試為取。
金鉤甘餌已非時,逝梁發笱徒延佇。
塞湖空闊潛族多,中流濊濊施網罟。
小船深處提大綱,兩岸拽行眾邪許。
徐牽密攏近淺涯,發發鱗類無潛所。
鯉鰱鱣鮪不一足,強立泥中其意苦。
觀之盛哉思之憐,揀存一二悉放去。
吾意在雨不在魚,網師竊惜空力努。
水寒可一不可再,薄行賞賜足酬汝。
詩詞問答
問:捕魚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捕魚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三
2. 去聲
參考注釋
或曰
有人說。這是設問。或,不定代詞,不是連詞里的“或”
捕魚
指人類利用工具抓魚的行為無聊
(1) 因精神空虛而煩悶
他一閒下來,就感到十分無聊
(2) 言行等庸俗或沒有意義而使人生厭
(3) 生活窮困,無所依賴
窮餓無聊。——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臥病無聊。——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極思
謂竭盡心思;縝密思考。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敢竭肝膽,寫腹心,作《劇秦美新》一篇,雖未究萬分之一,亦臣之極思也。” 唐 韓愈 《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神道碑銘》:“久淹於外,歷守大藩,所至極思,必悉利病。”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水北胡氏園》:“其間林木薈蔚,煙雲掩映,高樓曲榭,時隱時見,使畫工極思不可圖。”
金鉤
(1).兵器名。形似劍而曲。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闔閭 既寶莫耶,復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南史·吉士瞻傳》:“得一金革鉤,隱起鏤甚精巧,篆文曰:‘錫爾金鉤,且公且侯。’”
(2).金項圈。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九:“京兆 長安 ,有 張氏 ,獨處一室。有鳩自外入,止於牀。 張氏 祝曰:‘鳩來,為我禍也,飛上承塵;為我福也,即入我懷。’鳩飛入懷,以手探之,則不知鳩之所在,而得一金鉤。遂寳之。”《詩·大雅·崧高》“鉤膺濯濯” 唐 孔穎達 疏:“又賜以在首之金鉤,在膺之樊纓,濯濯然而光明。”
(3).金屬釣鉤。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金鉤桂餌雖珍,不能制九淵之沉鱗。” 明 楊柔勝 《玉環記·考試諸儒》:“但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4).海產的蝦米。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二月·時品》:“﹝菠薐﹞同金鉤蝦米以麪包合,烙而食之,乃仲春之時品也。”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章:“﹝伯母﹞親手給 劍平 做吃的,煮了一碗金鉤面線。”
甘餌
(1).美好的食物。《戰國策·秦策二》:“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 漢 焦贛 《易林·無妄之節》:“嬰孩求乳,慈母歸子。黃麑悅喜,得其甘餌。”
(2).甘美的誘餌。亦用作比喻。《後漢書·耿純傳》:“竊見明公腳踏車臨 河北 ,非有府臧之蓄,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懷之,是故士眾樂附。”《晉書·段灼傳》:“臣聞魚懸由於甘餌,勇夫死於重報。” 唐 獨孤授 《燕昭王築黃金台賦》:“是為層構臨而時傑臻,亦猶甘餌懸而巨鱗釣。”
非時
(1).不是時候。不在正常、適當或規定的時間內。《晏子春秋·雜上十二》:“﹝ 晏子 ﹞曰:‘諸侯得微有故乎?國家得微有事乎?君何為非時而夜辱。’”《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羣臣可用者皆前繫,今無足與舉事者。王以非時發,恐無功,臣願會逮。” 宋 蘇軾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農事餘暇,委頭目常切提舉閲習武藝,務令精熟齊整,如無盜賊,非時不得勾集。”
(2).不是時候。不合時令。《北齊書·幼主紀》:“﹝ 高緯 ﹞特愛非時之物,取求火急。” 唐 王建 《薛二十池亭》詩:“異花多是非時有,好竹皆當要處生。”
(3).猶亂世。《禮記·儒行》:“﹝儒﹞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 孔穎達 疏:“非時,謂非明時。” 宋 梅堯臣 《效阮步兵一日復一日》詩之二:“麒麟出非時,未免西狩獲。”
(4).不時,時常。 唐 杜甫 《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詩:“出入獨非時,禮異見羣臣。” 仇兆鰲 註:“非時,即常常而見之意。” 宋 范成大 《刺濆淖》詩:“人言盤渦耳,夷險顧有間,仍於非時作,未可一理貫。”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一·閣部形跡》:“二人(指 劉華容 、 戴浮梁 )俱為上所重,而眷 劉 尤深,因得非時召見。”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空闊
廣闊而沒有阻礙視線的東西
平野空闊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濊濊
魚網入水聲。《詩·衛風·碩人》:“施罛濊濊,鱣鮪發發。” 毛 傳:“濊,施之水中。” 朱熹 集傳:“濊濊,罛入水聲也。” 宋 蘇軾 《西湖秋涸戲作放魚》詩:“但愁數罟損鱗鬣,未信長堤隔濤瀨。濊濊發發須臾間,圉圉洋洋尋丈外。”
網罟
(1).捕魚及捕鳥獸的工具。《管子·勢》:“獸厭走而有伏網罟。” 唐 杜甫 《五盤》詩:“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鏡花緣》第八九回:“道姑道:‘劇憐編網罟,始克奉盤匜。’” 王西彥 《魚鬼》:“捉魚的夥伴先後來到了,大家攜帶著網罟和魚簍,坐在柳蔭下,指點著紋圈的增添。”
(2).指法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十:“苟非嬰網罟,何必萬里畿。” 宋 蘇轍 《送柳子玉》詩:“坐令不羈士,舉足遭網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佟觭角》:“倘為邏役所獲,重罹網罟,再思悻免,詎可得乎?”
小船
(1) 規模不大的船
(2) 極輕的船
在浪峰上小心駕駛我們的小船
深處
(1)
(2) 很深的地方
白雲深處有人家
海洋深處的寶藏
(3) 內部
心靈深處
大綱
(1).網的總繩。 三國 魏 曹植 《白鶴賦》:“冀大綱之解結,得奮翅而遠遊。”
(2).總綱;要點。《漢書·敘傳下》:“略存大綱,以統舊文。” 宋 蘇洵 《上韓樞密書》:“太尉取其大綱而無責其纖悉。”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詞采》:“文章頭緒之最繁者,莫填詞若矣。予請總其大綱,則不出情景二字。”
(3).特指著作、講稿、計畫等經系統排列的內容要點。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決定工作方針,頒發每周宣傳大綱,而一切工作大抵是由三廳總其成。”
(4).主要的法紀。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愈志盪以淫游,非經國之大綱。”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史二》:“看來 武侯 相業,大綱常嚴,蓋其學出於 申 韓 ,故其政刻深。”
(5).猶大概。《二程語錄》卷十一:“又問:‘或言人如壽得一百二十數,是否?’曰:‘固是,此亦是大綱數,不必如此。’”亦作“ 大剛 ”。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大剛來則是我時兮命矣。”
(6).亦作“ 大剛 ”。猶言總之。 元 張鳴善 《水仙子·譏時》曲:“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鍾,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 元 湯式 《一枝花·檜軒為越中沙子正賦》曲:“能借取四時春造化,似生成一片翠屏帷,大剛是即景成規。”
(7).猶言特意,硬要。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四折:“這廝便指望,大綱要成雙,百般的不肯將咱放。”
兩岸
水流兩旁的陸地。《宋書·劉鍾傳》:“ 循 先留別帥 范崇民 以精兵高艦據 南陵 ,夾屯兩岸。” 唐 李白 《望天門山》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元 薩都剌 《江浦夜泊》詩:“棹歌未斷西風起,兩岸菰蒲雜雨聲。” 茅盾 《子夜》一:“現在沿這 蘇州河 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
邪許
亦作“ 邪軤 ”。亦作“ 邪謣 ”。勞動時眾人一齊用力所發出的呼聲。即號子聲。一人領呼稱為號頭,眾人應和稱為打號。《文子·微明》:“今夫輓車者,前呼邪軤,後亦應之,此輓車勸力之歌也。”《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呂氏春秋·淫辭》“前乎輿謣” 漢 高誘 註:“輿謣或作邪謣。前人倡,後人和,舉重勸力之歌聲也。”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五:“入閘閘為阻,千夫萬夫挽邪許。” 王統照 《鬼影》:“滿艙面上儘是些邪許相呼的工人。”
近淺
淺陋,平庸。 唐 李嶠 《為定王讓官封表》:“臣行能近淺,識性凡陋。”
發發
(1).風吹迅疾貌。亦象疾風聲。《詩·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飄風發發。” 鄭玄 箋:“發發,疾貌。” 明 何景明 《述歸賦》:“塵曖曖蔽空兮,風發發而揚衢。” 清 孫枝蔚 《秋胡行》:“北風發發,雪與之俱。”
(2).象激流及其他聲音。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山嵯峨兮崒崒,水激湍兮發發。” 清 錢謙益 《謝藐姑太僕送酒》詩:“枯腸發發澆成浪,醉眼騰騰看作嵐。”
眾多貌。亦說象魚躍聲。《詩·衛風·碩人》:“施罛濊濊,鱣鮪發發。” 毛 傳:“發發,盛貌。” 陸德明 釋文引 馬融 曰:“魚著罔尾發發然。”《韓詩外傳》引作“鱍鱍”。《呂氏春秋·季春》 高誘 注引作“潑潑”。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二:“霽潭鱣發發,春草鹿呦呦。” 仇兆鰲 註:“發發,盛貌。” 明 焦竑 《焦氏筆乘·古字有通用假借用》:“《碩人》‘鱣鮪發發’,發讀為潑。發,古潑字省文。” 清 褚人穫 《祭金魚文》:“惟爾朱塗粉傅,玉質金相,買歸盆盎,少則洋洋,誕置閒庭,居然發發。”
不一
(1)
不一致,不相同
意見不一
(2)
有差異,質量不同
質量不一
(3)
舊時書信末尾用語,表示不一一詳說
強立
1.亦作"強立"。 2.遇事能明辨不疑。 3.引申為專斷,自以為是。 4.剛直;剛正。 5.以強大立足天下。 6.挺立;屹立。一二
(1) 一兩個;少數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2) 一點點,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數;一兩個
邀請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談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放去
(1).拋棄,丟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庾子嵩 讀《莊子》,開卷一尺許便放去,曰:‘了不異人意。’” 宋 歐陽修 《國學試策第三道》:“自 秦 歷 漢 ,積弊相沿,權宜適時,放去古法。”
(2).釋放使離開。《三國演義》第五十回:“正猶豫間, 張遼 縱馬而至。 雲長 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寇入掌中還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不在
(1)
指不位於或處於某處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2)
婉稱人去世了
長征幹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網師
漁夫。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句中喜得魚竹》:“ 孟浩然 一日周旋竹間,喜色可掬,又見網師得魚,尤甚喜躍。” 宋 黃庭堅 《阻風銅陵》詩:“網師登長鱣,賈我腥釜鬲。”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薄行
(1).品行不端,輕薄無行。《後漢書·靖王政傳》:“ 政 淫慾薄行。後 中山簡王 薨, 政 詣 中山 會葬,私取 簡王 姬 徐妃 ,又盜迎掖庭出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郭象 者,為人薄行,有儁才。”《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知縣聽罷,道:‘世間有此薄行之婦!官府不知,乃使鬼來求申,有愧民牧矣。’”
(2).指男子薄情,負心。 唐 蔣防 《霍小玉傳》:“風流之士,共感 玉 之多情;豪俠之倫,皆怒生之薄行。”《敦煌曲子詞·鳳歸雲徧》:“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為傳書與,表妾衷腸。”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二:“ 挺之 薄其妻而愛其子。 嚴武 年八歲,詢其母曰:‘大人常厚 玄英 (原註: 挺之 妾也),未嘗慰省阿母,何至於斯乎?’母曰:‘……汝父薄行,嫌吾寢陋。’”
賞賜
(1) 賞給;賜予
策勛十二卷,賞賜百千強。——《樂府詩集·木蘭詩》
(2) 賞與的錢物
光是儲秀宮、 翊坤宮兩處的裝修和對臣僕的賞賜,就花了一百多萬兩銀子。——《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