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劉居士環翠庵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寄題劉居士環翠庵原文

平生不識劉居士,想見茅庵枯瘁姿。

百八珠輪紅瑪瑙,萬千峰繞碧琉璃。

笑人經卷鑽故紙,彼世金珠似笊籬。

折腳鐺中誰共過,小龐真是出家兒。

詩詞問答

問:寄題劉居士環翠庵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寄題劉居士環翠庵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寄題劉居士環翠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居士

(1) 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稱

(2) 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想見

經過推測得出結論

從中可以想見生活的艱難

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茅庵

亦作“茆菴”。茅廬;草舍。 唐 胡曾 《自嶺下泛鷁到清遠峽作》詩:“不為篋中書未獻,便來茲地結茅庵。”《水滸傳》第一回:“自向 龍虎山 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 明 屠隆 《曇花記·郊行卜佛》:“久居華屋,轉羨茆菴。”《紅樓夢》第一二○回:“兩人攜手而行,小廝驅車隨後,到了一座茅庵。”

枯瘁

(1) 枯槁

容顏枯瘁

(2) 枯槁

枯瘁的花朵

珠輪

(1).飾珠之輪。車之美稱。 三國 吳 華覈 《車賦》:“鞍罽緝裘,珠輪玉光。”

(2).喻圓月。 唐 劉兼 《晚樓寓懷》詩:“月沉江底珠輪浄,雲鎖峯頭玉葉寒。”

瑪瑙

一種細紋玉石,常雜有蛋白石並有各種色彩,或排列成條狀或帶狀,間有黑斑或呈苔狀

萬千

(1) 形容事物所顯現的方面多

氣象萬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尚有萬千。——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形容數量多

思緒萬千

碧琉璃

亦作“ 碧瑠璃 ”。碧綠色的琉璃。亦喻指碧綠色的光瑩透明之物。 唐 李涉 《題水月台》詩:“水似晴天天似水,兩重星點碧琉璃。” 宋 歐陽修 《浣溪沙》詞:“溶溶春水浸春雲,碧瑠璃滑浄無塵。”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德宗 時, 吳明國 貢鸞蜂蜜……其色碧,貯白玉碗,表里如碧珫璃。” 田漢 《南歸》:“那湖邊草場上的草……青得跟絨氈似的。我們又叫它‘碧琉璃’。”

人經

(1).謂做人行事的規範。 南朝 齊 王儉 《高帝哀策文》:“蠢爾 荊 漢 ,悖亂人經。” 南朝 梁 沉約 《賀齊明帝登祚章》:“凶德早樹,行悖人經。”

(2).人的經脈。《靈樞經·經脈》:“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

鑽故紙

《景德傳燈錄·古靈神贊禪師》:“其師又一日在窗下看經,蜂子投窗紙求出。師覩之曰:‘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去其?’”後常用“鑽故紙”比喻一味死讀古書。 宋 黃庭堅 《題杜槃澗叟冥鴻亭》詩:“古靈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鑽故紙。” 宋 楊萬里 《題唐德明建一齋》詩:“平生刺頭鑽故紙,晚知此道無多子。”

金珠

指金銀珠寶。《北史·西域傳·阿鉤羌國》:“土出金珠。”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五娘勸解公婆爭吵》:“奴自有些金珠,解當充糧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其時 高宗 為母 韋賢妃 在虜中,年年費盡金珠求贖。”

笊籬

用竹篾、柳條或鐵絲等編織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湯里撈東西

折腳鐺

斷腳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雷》:“騞然墜地,變成熨斗、 * 、小折腳鐺焉。”《景德傳燈錄·汾州大達無業國師》:“茅茨石室,向折腳鐺子裡煮飯喫過三十二十年,名利不乾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 清 錢謙益 《送瞿稼軒給事南還》詩:“橛頭船里新茶灶,折腳鐺邊舊佛龕。”亦省作“ 折鐺 ”。 清 黃宗羲 《顧玉書墓志銘》:“憔悴江湖,紅米折鐺。”

真是

確實;的確

真是鬆了一口氣

出家兒

出家人。 前蜀 貫休 《秋居寄王相公》詩之三:“直須窮到底,始是出家兒。” 五代 修睦 《題田道者院》詩:“入門空寂寂,真箇出家兒。”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如今之所謂出家兒者,祗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詩詞推薦

寄題劉居士環翠庵原文_寄題劉居士環翠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