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雲軒

作者:釋妙聲 朝代:元代

耕雲軒原文

呼龍耕白雲,開畦種瑤草。

一犁春雨足,萬頃晴苗好。

伊人靜者徒,中歲頗好道。

神仙遺服食,采掇事烹搗。

色如青精飯,大比安期棗。

食之生羽翰,後天而終老。

詩詞問答

問:耕雲軒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耕雲軒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皓韻

參考注釋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瑤草

(1).傳說中的香草。 漢 東方朔 《與友人書》:“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唐 李賀 《天上謠》:“ 王子 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魯迅 《墳·雜憶》:“我當時的意思……並不是從什麼‘藝術之宮’里伸出手來,拔了海外的奇花瑤草,來移植在 華 國的藝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蔥青。” 呂向 註:“瑤草、玉樹,皆美言之。” 金 元好問 《春風來》詩:“春風來時瑤草芳,緑池珠樹宿鴛鴦。” 明 袁中道 《武當》詩之二:“ 秦 敦 漢 鼎存膚骨,瑤草瓊枝作鬘鬟。”

(3).被雪覆蓋的草。 宋 蘇軾 《蔡州道遇雪》詩:“三徑瑤草合,一缾井花溫。”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諸子游平山堂大雪驟至》詩:“喜勝褰瑤草,狂思倒葛巾。”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萬頃

(1).百萬畝。百畝為一頃。《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

(2).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淵然萬頃,直上千仞。” 宋 楊萬里 《過金沙洋望小海》詩:“須臾滿眼賈胡舩,萬頃一碧波黏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但願父作公卿,子作狀元,給我掙下萬頃莊田。” 艾青 《在浪尖上》詩:“你在萬里晴空下,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

伊人

那個人;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個人”,有時也指意中人

怎明白咫尺伊人,轉以睽隔不得相親。——《畫圖緣》

秋水伊人

靜者

深得清靜之道、超然恬靜的人。多指隱士、僧侶和道徒。《呂氏春秋·審分》:“得道者必靜,靜者無知。”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寧墅》詩:“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 黃節 注引《論語》:“智者動,仁者靜。”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 蔡侯 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 仇兆鰲 註:“ 夢弼 謂: 蔡侯 為人恬靜而意氣有餘。” 清 趙翼 《題鄒蓮浦小照》詩:“超然靜者心,小憇寄幽矚。”

中歲

(1).農業收成一般的年景。《周禮·地官·均人》“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焉” 漢 鄭玄 註:“人食三鬴為中歲。”《宋史·食貨志上四》:“ 熙河 四州田無慮萬五千頃,十分取一以為公田,大約中歲畝一石,則公田所得十五萬石。”

(2).中年。 南朝 齊 謝朓 《賦貧民田》詩:“中歲歷三臺,旬月典邦政。” 唐 王維 《終南別業》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明 吳承恩 《齋居》詩之一:“中歲志丘壑,茅齋寄城郭。” 清 唐孫華 《張母陳太孺人貞節詩》:“娥月悲掩曜,中歲忽雲徂。”

好道

(1).好主意。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 周舍 ,你好道兒!你這裡坐著,點得你媳婦來駡我這一場。” 高玉寶 《高玉寶》第十章:“別看保長裝出了笑臉,心裡準是沒好道,得提防著點。”

(2).猶好歹。無論如何。《西遊記》第三十回:“你們手段不濟,奈他不過。好道著一個回來,説個信息是,卻更不聞音。”《西遊記》第四一回:“這一陣雖不得他死,好道也發個大昏。”

(3).猶好歹。將就;勉強。《西遊記》第二十回:“十分你家窄狹,沒處睡時,我們在樹底下,好道也坐一夜,不打攪你。”《西遊記》第二七回:“那長老左右躲不脫,好道也受了一拜。”

(4).表示反詰,相當於莫非,難道。《西遊記》第四七回:“ 行者 道:‘他敢吃我?’老者道:‘不吃你,好道嫌腥。’”《蕩寇志》第七三回:“這老頭兒忒好癖,好道有些瘋了。”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服食

(1).衣著食物。《書·旅獒》:“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

(2).服用丹藥。道家養生術之一。《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呼吸吐納,服食養身。”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長安 風俗,自 貞元 侈於游宴……或侈於卜祝,或侈於服食,各有所蔽也。” 清 黃景仁 《池陽寫望》詩:“服食未能遂,名理亮可窮。”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詩:“昏人累塵想,服食不長生。”

采掇

採摘;採集

采掇者易辨識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青精飯

即立夏吃的烏米飯。相傳首為道家 太極真人 所制,服之延年。後佛教徒亦多於陰曆四月八日造此飯以供佛。 唐 杜甫 《贈李白》詩:“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飯,首以此重穀也。按《本草》:南燭木,今名黑飯草,又名旱蓮草,即青精也。采枝、葉,搗葉,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時,蒸飯。曝乾,堅而碧色,收貯。如用時,先用滾水量以米數,煮一滾,即成飯矣……久服,延年益顏。” 謝無量 《西湖旅興懷伯兄五十韻》:“野寺青精飯,江湖白打錢。”

安期棗

傳說中的仙果名。《史記·封禪書》:“臣嘗游海上,見 安期生 , 安期生 食巨棗大如瓜。”後因有“安期棗”之稱。 唐 元稹 《和樂天贈吳丹》詩:“冥搜 方朔 桃,結念 安期 棗。” 清 方文 《奉酬范質公司馬》詩:“東風柔櫓別江沙,送我 安期 棗似瓜。” 郭沫若 《董老行》:“傳食共分 秦侯 瓜,延年自有 安期 棗。”

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鮑照 《詠雙燕》之一:“雙燕戲雲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門行》之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明 張景 《飛丸記·月下傷懷》:“思痴無羽翰,想極夢魂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飛翔;飛升。 唐 李紳 《華頂》詩:“浮生未有從師地,空誦仙經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東昌三日》詩:“舟前花鴨憑遊戲,天上飛鴻自羽翰。”

(3).指書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寧郡丞王石丈運餉入蜀》詩:“憶昔趨階序,初欣見羽翰。” 郭沫若 《紀念孫中山》詩之三:“天高風淨雁聲還,寄語 臺 澎 托羽翰。”

後天

(1) 明天的明天

大後天

(2) 出生以後獲得

後天免疫

終老

指度過晚年;養老

為終老之計

詩詞推薦

耕雲軒原文_耕雲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