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岩室口號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香岩室口號原文

洒然精舍梵宮傍,草樹清和靜以芳。

小坐天香領鼻觀,那須五木及都梁。

詩詞問答

問:香岩室口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香岩室口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香岩室口號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

2. 去聲

參考注釋

洒然

(1).瀟灑;灑脫。 宋 蘇舜欽 《大理評事杜君墓誌》:“﹝ 杜叔溫 ﹞性洒然峻拔,少所與合。” 明 楊慎 《詞品·嚴次山》:“ 嚴仁 字 次山 ……又長於慶壽贈行,洒然脫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賈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風格洒然,談言微中。”

(2).猶欣然。《新唐書·忠義傳下·賈直言》:“ 穆宗 召為諫議大夫,羣情洒然稱允。” 宋 蘇舜欽 《滄浪亭記》:“至則洒然忘其歸,箕而浩歌,踞而仰嘯。” 清 惲敬 《同游海幢寺記》:“八月之望,與 仲廷 飲於 靖海門 之南樓,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際,意為之洒然。”

(3).風吹雨灑的樣子。 唐 戴叔倫 《喜雨》詩:“川上風雨來,洒然滌煩襟。”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涼爽快。 宋 蘇舜欽 《處州照水堂記》:“遂構廣廈,且以‘照水’題之,庨豁虛明,坐視千里,雖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書呈王仲顯南卿二友》詩:“使君坐侯宅,窗間即涼臺。何敢訴苦熱,洒然助心齋。”

(5).形容神氣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頓時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則何如 胎簪子 洒然陽氣見於面,病若脫而瘳者。”《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來試掛,果然女病洒然。”《西遊記》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氣想是已行散了。洒然無事,又吃水何為?”

(6).驚異貌;忽然。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一折:“天子洒然驚覺,可是南柯一夢。”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灑脫貌。《新唐書·文藝傳上·袁朗》:“ 後主 聞其才,詔為《月賦》一篇,洒然無留思。”

(2).暢快貌。 宋 曾鞏 《送劉醫博》詩:“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為枯骸。” 宋 楊萬里 《晨炊白昇山》詩:“千峯為我旋生妍,我為千峯一洒然。”

(3).瞭然而悟。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上:“ 房 遂洒然,方記其為僧時,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淵明 詩云:‘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説得更好。蓋其自 彭澤 賦歸之後,洒然悟心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與樓希仁書》:“能言者聲和而音雅,詞切而義明,理約而不亂,端多而不復,聽之使人洒然不倦。”

驚異貌。《莊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來,吾洒然異之。”

(1).寒冷貌。《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時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壺之中。”

(2).肅敬貌。《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是日觀 范雎 之見者,羣臣莫不洒然變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灑,先典反。” 宋 蘇軾 《黃州上文潞公書》:“伏讀洒然,知其不肖之驅,未死之閒,猶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場,追 申徒 而謝 子產 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始大悟,不覺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齊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窗楞西向,戶榻洒然,室不大而潔。”

精舍

(1) 講學的處所;收齋

(2) 僧道居住或說法布道的處所

(3) 指心,古人認為心是精神所居之處

梵宮

原指梵天的宮殿。後多指佛寺。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永言鷲室,棲誠梵宮。” 唐 王勃 《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梵宮霞積,香閣星浮。” 元 耶律楚材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詩:“天兵南出 武陽東 ,暫解征鞍憩梵宮。” 清 李漁 《憐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闌乾曲折,不似梵宮結構,竟像人家的書舍一般。”

和靜

猶和諧;平和安靜。《莊子·繕性》:“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 漢 張衡 《思玄賦》:“安和靜而隨時兮,姑純懿之所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山遐 去 東陽 , 王長史 就 簡文 索 東陽 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靜致治。’” 王統照 《沉思》:“畫室里充滿了和靜、深沉而安定的空氣。”

小坐

隨便坐坐;稍坐片刻。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俗,因人之喪以求酒肉,幸與小坐而責辨,歌舞俳優,連笑伎戲。”《老殘遊記》第六回:“回到店中,在門口略為小坐。”

天香

(1).芳香的美稱。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圖》:“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廬山東林寺夜懷》詩:“天香生空虛,天樂鳴不歇。” 前蜀 貫休 《山居》詩之二二:“豈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滿毳袍。” 清 納蘭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詩:“無月見村火,有時聞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劉克莊 《念奴嬌·木犀》詞:“卻是小山叢桂里,一夜天香飄墜。”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詩:“信有天香亦傾國,金罍在手莫辭乾。” 郭沫若 《梅花樹下醉歌》:“你從你自我當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宮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補闕歸朝》詩:“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應焚禁漏中。” 唐 黃滔 《奉和翁文堯員外經過七林書堂見寄》:“駟馬寶車行賜禮,金章紫綬帶天香。”

(4).祭神、禮佛的香。 唐 沉佺期 《樂城白鶴寺》詩:“潮聲迎法鼓,雨氣濕天香。”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元旦侵晨,禁中 景陽 鐘罷,主上精虔炷天香,為蒼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聲容·選姿》:“非止國色難親,天香未遇,即強顏陋質之婦,能見幾人。”參見“ 國色天香 ”。

鼻觀

鼻孔,也指嗅覺

五木

(1).五種取火的木材。《尸子》卷上:“ 燧人 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隋書·王劭傳》:“伏願遠遵先聖,於五時取五木以變火。” 唐 無名氏 《灌畦暇語》:“五木之火,皆寄傳於木。”

(2).古代博具。以斫木為子,一具五枚。古博戲樗蒲用五木擲采打馬,其後則擲以決勝負。後世所用骰子相傳即由五木演變而來。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忿狷》:“ 桓宣武 與 袁彥道 樗蒲, 袁彥道 齒不合,遂厲聲擲去五木。” 唐 元稹 《酬孝甫見贈》詩之三:“十歲荒狂任博徒,挼莎五木擲梟廬。”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投五木瓊橩玖骰》:“古惟斲木為子,一具凡五子,故名五木。後世轉而用石,用玉,用象,用骨。”《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漸次學到手談、象戲、五木、雙陸、彈棋。”參閱 唐 李翱 《五木經》。

(3).古代束身的刑具。《太平廣記》卷二七九引 五代 景煥 《野人閒話》:“見有數人引入 劉公 ,則五木備體。”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玉女喜神術》:“命加械杻,囚諸獄……少頃霧散,唯五木狼藉於地,道士不見矣。”《明史·楊爵傳》:“關以五木,死一夕復甦。”

都梁

亦稱“ 都梁香 ”。1.澤蘭的別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資水》:“縣( 都梁縣 )西有小山,山上有淳水,既清且淺,其中悉生蘭草……俗謂蘭為都梁。山因以號,縣受名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澤蘭》﹝釋名﹞引 陶弘景 曰:“生於澤旁,故名澤蘭。亦名都梁香。”

(2).香名。 三國 魏 曹植 《妾薄命》詩之二:“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納、都梁,雞舌、五味雜香。”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之四:“博山爐中百合香,鬱金蘇合及都梁。” 宋 王觀國 《學林·五木香》:“蓋謂鬱金香、蘇合香、都梁香也……皆蠻所產,非中國物也。”

詩詞推薦

香岩室口號原文_香岩室口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