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裕之再過會善有懷希顏原文
寺元魏離宮,十日來凡兩。
前與髯卿偕,齋奠少林往。
其時巳薄暮,諸勝不暇訪。
今同魏諸孫,再到風煙上。
寺僧導升殿,雄深肅瞻仰。
柱礎門限砧,追琢成大壯。
不見磨琢痕,瑩滑明滉朗。
摩挲三嘆息,後世無此匠。
晚登西南亭,碧玉對千丈。
如王官天柱,如太華仙掌。
留宿贊公房,秀色夢餘想。
夜靜耿不眠,泉溜琴築響。
惜髯今不來,聯詩共清賞。
詩詞問答
問:同裕之再過會善有懷希顏的作者是誰?答:馮璧
問:同裕之再過會善有懷希顏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二部
參考注釋
元魏
即 北魏 。 魏孝文帝 遷都 洛陽 ,改本姓 拓跋 為 元 ,所以歷史上也稱 元魏 。 唐 韓愈 《論佛骨表》:“ 宋 、 齊 、 梁 、 陳 、 元魏 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離宮
古代帝王在都城之外的宮殿,也泛指皇帝出巡時的住所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少林
指 少林寺 。亦泛指佛教名寺。 宋 陸游 《東窗偶書》詩:“屏風疊邃思 廬阜 ,冠子峯高憶 少林 。”《西遊記》第二六回:“ 少林 別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滿樹紅。”詳“ 少林寺 ”。
其時
(1).那時;當時。《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其時, 白敏中 以中書侍郎請告歸家, 白居易 新授 杭州 太守,回來赴任。兩個都到 遐叔 處賀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
(2).猶言正當時;正是時候。 徐遲 《牡丹》五:“真抗戰,假抗戰,他瞭若指掌。助 紂 為虐,他是不乾的,渾水摸魚,此其時也。”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鍵。——清· 方苞《獄中雜記》
加以薄暮逆夷又發火燒潮音街。——《廣州軍務記》
不暇
沒有空閒,來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宮賦》
諸孫
本家孫輩。 宋 梅堯臣 《<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先生少時多病,不娶,無子。諸孫 大年 能掇拾所為詩,請予為序。”《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五年》:“諸子、諸孫須年十五已上,弟姪等並須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薦。”
風煙
風塵、煙霧;雲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升殿
登殿。《新唐書·禮樂志九》:“應升殿者詣東、西階,至解劍席,脫舃,解劍,升。”《資治通鑑·晉惠帝永寧元年》:“帝自 端門 入,升殿,羣臣頓首謝罪。”
雄深
(1).雄渾深沉。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詩》:“其文信雄深,爛然今可玩。”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上》:“優柔敦厚, 周 也;朴茂雄深, 漢 也;風華秀髮, 唐 也。” 魯迅 《二心集·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倒是在他們的履歷和作品的題目--故意題得香艷、漂渺、古怪、雄深。”參見“ 雄深雅健 ”。
(2).宏大幽深。 宋 歐陽修 《叢翠亭記》:“宜其山川之勢,雄深偉麗,以壯萬邦之所瞻。”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忽驚堂宇變雄深,坐覺風雷生謦欬。”
瞻仰
(1) 恭敬地觀看
瞻仰遺容
(2) 仰視
瞻仰昊天
柱礎
承柱的礎石;柱下的基礎。《淮南子·說林訓》:“山雲蒸,柱礎潤。”《晉書·四夷傳·秦國》:“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 唐 岑參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詩:“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 清 黃景仁 《初夏命仆刈階草》詩:“梅雨穿老屋,柱礎苔氣溼。”《考古通訊》1956年第3期:“柱礎就是柱下的基礎。它主要的功用是將柱身中的荷重載布於地上較大的面積。”
門限
門檻
追琢
雕琢,雕刻。追,通“ 雕 ”。《詩·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毛 傳:“追,彫也。金曰彫,玉曰琢。” 唐 劉禹錫 《上僕射李相公啟》:“夫溝中之木與犧象同體,追琢不至,坐成枯薪。” 清 黃鷟來 《述別敘懷》詩:“殷勤望後輩,追琢離雕蟲。”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五:“自性靈中出佳,從追琢中來亦佳。”
大壯
(1).《易》六十四卦之一。即乾下震上。為陽剛盛長之象。《易·大壯》:“大壯,利貞。” 孔穎達 疏:“壯者,強盛之名。以陽稱大,陽長既多,是大者盛壯,故曰大壯。”
(2).《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大壯》上震下乾。震為雷,乾為天(古人認為天形似圓蓋),其卦象為上有雷雨,下有御雨之圓蓋。故云創建宮室、以避風雨,取象於《大壯》。後用為建築宮室之典。 晉 左思 《魏都賦》:“思重爻,摹《大壯》。” 前蜀 杜光庭 《謝恩宣示修丈人觀殿功畢表》:“俄成《大壯》之功,克致齊天之固。” 宋 范仲淹 《明堂賦》:“巢穴以革,棟宇以植,徹太古之弊,明《大壯》之則,風雨攸止,宮室斯美。”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磨琢
猶琢磨。亦喻品德、文章的磨礪修飾。 宋 曾鞏 《喜二弟侍親將至》詩:“政如 魯 衛 各馳騁,文似 機 雲 飽磨琢。”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雍 乾 以還,詞人林立,如 南薌 、 橙里 輩,非無磨琢之工,而卒不能超然獨絶者,皆苦不知本原所在。” 秦牧 《藝海拾貝·鏡子》:“十七世紀初,一個 荷蘭 的磨琢鏡片的工匠,一天到晚把厚厚薄薄的玻璃,磨成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透鏡。”
瑩滑
晶瑩潤滑。 唐 裴鉶 《傳奇·陶尹二君》:“肌膚瑩滑,毛髮潤澤。” 宋 歐陽修 《再和聖俞見答》:“石上紫毫家故有, 剡 藤瑩滑如玻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五·慈姑》﹝集解﹞引 蘇頌 曰:“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栗,色白而瑩滑。”
滉朗
形容雲開之狀。 宋 梅堯臣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夢蔡紫微君謨》詩:“滉朗天開雲霧閣,依稀身在鳳皇池。” 金 元好問 《乙卯往鎮州》詩:“野陰時滉朗,冷雨只飄蕭。”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後漢書·薊子訓傳》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後世
(1) 所有相繼的世代
後世之謬其傳。——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後世之君。——清· 黃宗羲《原君》
(2) 又
曠後世而不聞。
後世且行之。——清· 劉開《問說》
為了後世的利益
(3) 後代
後世子孫
晚登
指遲開花。 三國 魏 鍾會 《菊花賦》:“早植晚登,君子德也。” 唐 楊炯 《庭菊賦》:“當此時也,弱其志,強其骨,獨歲寒而晚登,雨還風去,天長地久,純黃象於后土。”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碧玉
一種不透明隱晶質石英,常見有幾種顏色(如紅色、褐色、綠色、黃色)
千丈
極言其長、高、深。《史記·貨殖列傳》:“薪稾千車,船長千丈。” 北周 庾信 《終南山義谷銘》:“壁立千丈,峯橫萬仞。”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王官
(1).王朝的官員。《左傳·成公十一年》:“若治其故,則王官之邑也。” 唐 杜甫 《王命》詩:“深懷喻 蜀 意,慟哭望王官。” 宋 梅堯臣 《司徒陳公輓詞》:“王官多不喜,天子以為忠。”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朝廷常收其俊偉,以補王官之缺。”
(2).指藩王府里的屬官。《續資治通鑑·宋太宗淳化五年》:“初,考功郎中 姚坦 ,為 益王府 翊善,好直諫……﹝ 太宗 ﹞召 坦 ,慰諭之曰:‘卿居王官,為羣小所嫉,大為不易。’”《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一年二載,就陞你做王官,有官無職。”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太華
山名。即西嶽 華山 ,在 陝西省 華陰縣 南,因其西有 少華山 ,故稱 太華 。《書·禹貢》:“ 西傾 、 朱圉 、 鳥鼠 ,至於 太華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 太華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
仙掌
(1). 漢武帝 為求仙,在 建章宮 神明台 上造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後稱承露金人為仙掌。 漢 張衡 《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唐 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日色纔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 唐 杜牧 《早雁》詩:“仙掌月明孤影過, 長門 燈暗數聲來。”參閱《三輔黃圖·建章宮》。
(2). 華山 仙人掌峰 的省稱。 明 劉基 《徐資深華山圖》詩:“ 華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開 仙掌 。” 明 何景明 《華州作柬桑汝公》詩:“乘興欲攀 仙掌 去。”參見“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華州 為 仙掌 ,後遂稱 華州 及 華陰縣 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誌·華州》:“﹝ 華陰縣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尋復舊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華州》詩:“自無 仙掌 分,非是聖心偏。”原註:“去年曾夢除 華州 刺史。” 唐 無可 《寄華州馬戴》詩:“水寒 仙掌 路,山遠 華陽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絕句》之五:“殘月曉風 仙掌 路,何人為弔 柳屯田 。”詳“ 仙人掌 ”。
留宿
(1) 為客人提供居住場所
(2) 停留下來過夜
今晚他就在這裡留宿
公房
(1) 所有權屬於國家或集體的房屋
(2) 景頗、傈僳、彝、黎等少數民族解放前曾有過的專供未婚青年男女社交的場所
秀色
秀美的容色
麗姿秀色
不來
(1).不歸。《詩·小雅·採薇》:“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朱熹 集傳:“來,歸也。”
(2).逸詩《貍首》的別稱。因貍一名不來,故稱。《漢書·郊祀志上》:“後五十年, 周靈王 即位。時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設射《不來》。”按《史記·封禪書》作“設射《貍首》”。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貍,一名不來。”
聯詩
聠句吟詩。 唐 唐彥謙 《漢代》詩:“聯詩徵弱絮,思友詠甘蕉。” 清 顧彩 《<桃花扇>序》:“一時刻燭分箋,疊鼓競吹,覺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聯詩,而性情加鬯。”《紅樓夢》第七六回回目:“ 凸碧堂 品笛感淒清, 凹晶館 聯詩悲寂寞。”參見“ 聯句 ”。
清賞
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