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明智大師

作者:慕容彥逢 朝代:宋代

贈明智大師原文

上人真法器,根性宿明悟。

閱書一再過,覆誦絕遺誤。

教乘浩無涯,秋毫析紛互。

援證窮理窟,辭源百川注。

曉堂列圓頂,瞻仰祛未晤。

執熱濯清風,中痟飲甘露。

瑩如壺中冰,潔如機上素。

鱗角雖出群,豹文方隱霧。

詩詞問答

問:贈明智大師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贈明智大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遇韻

參考注釋

上人

(1) 舊時尊稱僧人

(2) 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職位高的統治者

(4) 上等人

農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駕於他人之上

真法

指佛法。 唐 皇甫曾 《錫杖歌送明楚上人歸佛川》:“真法常傳心不住,東西南北隨緣路。”《五燈會元·西天祖師·提多迦尊者》:“巍巍七寳山,常出智慧泉,回為真法味,能度諸有緣。”

根性

(1).佛教語。佛家認為氣力之本曰根,善惡之習曰性。人性有生善惡作業之力,故稱“根性”。 唐 王維 《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 蘇軾 《勝相院經藏記》:“凡見聞者,隨其根性,各有所得。”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眾生因緣、根性、福力,各各不同。”

(2).本性,本質。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惜夫 辜 氏志不在文事,而為宗室詩匠牢其根性也。” 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盡磨滅的羞恥心,還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這一剎那間爆發。”

明悟

(1).聰慧;覺悟。《晉書·傅鹹傳》:“ 鹹 字 長虞 剛簡有大節。風格峻整,識性明悟。” 宋 葉適 《宋故孟夫人墓志銘》:“嘗見佛者 宗杲 重其明悟,使從其徒曰 無著道人 妙總 , 總 亦以其所知許之。” 金 王若虛 《進士彭子升墓誌》:“ 子升 幼明悟過人,倜儻有立志,讀書為文悉得其妙處。”

(2).美麗聰明。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 蕭氏 寡而無子,其容態明悟,國人具聞。”

(3).明白,領悟。《小說選刊》1981年第11期:“女兒這一提醒,花王才明悟。”

一再

一次又一次地

覆誦

猶背誦。《新唐書·蘇頲傳》:“ 頲 字 廷碩 ,弱敏悟,一覽至千言,輒覆誦。”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十:“ 傅獻簡 與 杜祁公 取未見石刻文字二本,皆踰千言,各記一本, 祁公 再讀, 獻簡 一讀,覆誦之,不差一字。”

遺誤

亦作“ 遺悞 ”。1.遺漏和錯誤;過失。《後漢書·列女傳·蔡琰》:“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北史·楊汪傳》:“時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審,詰朝而奏,曲盡事情,一無遺誤,帝甚嘉之。” 宋 梅堯臣 《王侍講原叔輓詞》之一:“博古無遺悞,遭時有重名。”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六:“近日講官小有遺誤,遽遭糾劾,荷蒙聖恩,時置不問。” 丁玲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二六:“只要調查周到,沒有遺誤就行。”

(2).貽誤;耽誤。 清 * 《<長生殿>序》:“然 則成 ( 高明 )以‘不尋宮數調’自解,韻每混通,遺悞來學。”《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他老羞變怒,便借樁公事,參了這位爺一本,道他‘剛愎任性,遺誤軍情’。”《清史稿·食貨志三》:“且慮運軍裁革,遺誤漕運。” 郭沫若 《黑貓》七:“我只以為這是我們大哥耽溺於腐化的生活而遺誤了國家的大業。”

教乘

佛教語。指佛教、佛法。 清 惲敬 《上舉主笠帆先生書》:“ 敬 自能執筆之後,求之於 馬 鄭 而去其執……求之於教乘而去其罔。”

無涯

無盡;無限

災禍無涯

秋毫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理窟

(1).義理的淵藪。謂富於才學。《晉書·張憑傳》:“帝召與語,嘆曰:‘ 張憑 勃窣為理窟。’” 唐 陸龜蒙 《麈尾賦》:“理窟未窮,詞源漸吐。”

(2).指義理的奧秘。 元 侯克中 《挽姚左轄雪齋》詩:“深探理窟得心傳,洞徹先天與後天。” 清 黃宗羲 《徵君沉耕岩墓志銘》:“為文深入理窟而出之清真。”

辭源

(1).謂文辭或言辭如水之流,源源而來。《景德傳燈錄·宗密禪師》:“向者諸師述作罕窮厥旨,未若此疏,辭源流暢,幽賾煥然。”

(2).指滔滔不絕的言辭。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二折:“那裡是敲金擊玉辭源響,則為這玉骨冰肌體段香。”

(3).大型字典。《辭源》是一部語文性辭典。收錄內容一般止於 1840 年以前的古代漢語、一般詞語、常用詞語、成語、典故,兼收各種術語、人名、地名、書名、文物、典章制度。單字 12890 個(1979 年版),複詞 84134 條(1979 年版)。

百川

江河湖澤的總稱。《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晉 成公綏 《大河賦》:“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 黃河 。” 唐 李白 《公無渡河》詩:“ 大禹 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宋 龔鼎臣 《東原錄》:“四瀆尊於百川,謂其發源而東,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瞻仰

(1) 恭敬地觀看

瞻仰遺容

(2) 仰視

瞻仰昊天

執熱

謂手執灼熱之物。《詩·大雅·桑柔》:“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毛 傳:“濯所以救熱也。” 鄭玄 箋:“當如手執熱物之用濯。”一說,謂苦熱。 段玉裁 曰:“執熱,言觸熱、苦熱。濯,謂浴也……此詩謂誰能苦熱,而不澡浴以潔其體,以求涼快者乎?”見《〈詩〉“執熱”解》。《孟子·離婁上》:“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 朱熹 集註:“言誰能執熱物而不以水自濯其手乎?” 南朝 梁 周興嗣 《千字文》:“骸垢想浴,執熱願涼。” 唐 韓愈 《答張籍書》:“今乃大得所圖,脫然若沉痾去體,洒然若執熱者之濯清風也。”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曉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鱗角

代稱魚龍之屬。 清 龔自珍 《與人箋》五:“駁者成鱗角,怪者成精魅。”

出群

猶言出眾。《尹文子·大道上》:“今世之人,行欲獨賢,事欲獨能,辯欲出羣,勇欲絶眾。” 唐 杜甫 《海棕行》:“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出羣。”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鎞訂》:“只為我才貌出羣,聲名播遠,京中多少王孫公子,騷人墨客,戶外之履常滿,笥中之句頻投。”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某家有小兒,甫六齡,清秀在骨,器宇不凡,性亦矯矯出羣。”

豹文

(1).豹身上的斑紋。亦指豹裘上的文采。《山海經·西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豹文。”

(2).謂玄豹成文。多指隱居或才華出色。 唐 李德裕 《望匡廬賦》:“豹文忽變,蔚然以姿;蟬緌更新,倏然而脫。” 宋 司馬光 《稷下賦》:“惜夫美食華衣,高堂閒室,鳳藻鴟義,豹文麋質,誦無用之言,費難得之日,民未治不與其憂,國將危不知其失。” 明 王錂 《春蕪記·忤奸》:“十年間屈首衡門,似 南山 修成豹文。”參見“ 豹成文 ”。

隱霧

謂隱遁待時。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 堯皇 未登極,此地曾隱霧。”參見“ 隱豹 ”。

詩詞推薦

贈明智大師原文_贈明智大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