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

作者:張仲深 朝代:元代

原文

日日春1一1宮教諭回,青雲翳鳳下瑤台。

文章有焰纏東壁,翰墨生輝貫上台。

華表恩光同赫奕,高堂節義共昭回。

故人驛騎親攜送,帶得天香輦下來。

詩詞問答

問:《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的作者是誰?答:張仲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賈誼《論積貯疏》

教諭

(1) 教導訓戒

謹遵教諭

(2) 宗教上的命令、指示

(3) 官名,元、明、清縣學的教官,主管文廟祭祀,教誨生員

南平教諭。——清· 張廷玉《明史》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翳鳳

本謂以鳳羽為車蓋,後用為乘鳳之意。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九日游雲洞和韓南澗尚書韻》詞:“翳鳳驂鸞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臺。”

瑤台

(1).美玉砌的樓台。亦泛指雕飾華麗的樓台。《楚辭·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 有娥 之佚女。” 游國恩 纂義引 徐煥龍 曰:“瑤臺,砌玉為臺。”《淮南子·本經訓》:“晚世之時,帝有 桀 紂 ,為琁室瑤臺,象廊玉牀。”《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是以卑宮菲食,聖主之所安;金屋瑤臺,驕主之為麗。” 明 李夢陽 《去婦詞》:“瑤臺築就猶嫌惡,金屋裝成不論錢。”

(2).指傳說中的神仙居處。 晉 王嘉 《拾遺記·崑崙山》:“傍有瑤臺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瑤臺。比紅塵中別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瑤臺 閬苑 神仙, 蔡狀元 是 天祿 石渠 貴客。”

(3).積雪的樓台。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贊》:“氣徧霜繁,年豐雪積……權陋瑤臺,暫踐盈尺。” 唐 許渾 《看雪》詩:“客醉瑤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遠行》詞:“長空降瑞,寒風翦,淅淅瑤花初下……須信幽蘭歌斷,彤雲收盡,別有瑤臺瓊榭。”

(4).玉鏡台。妝檯的美稱。 唐 劉禹錫 《傷往賦》:“寳瑟僵兮弦柱絶,瑤臺傾兮鏡匳空。”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御餞》:“冠裳俊雅,正瑤臺鏡里,鳳妝濃乍。”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東壁

(1).室東側的牆壁下。《儀禮·士喪禮》:“君反之,復初位,眾主人辟於東壁,南面。”《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2).指東壁上。 唐 李白 《寄上吳王》詩之二:“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牀。”

(3).指東隔壁的房屋。 明 李贄 《南詢錄敘》:“ 趙老 以內翰而為諸生談聖學於東壁,上人以諸生而為諸生講舉業於西序。彼此一間耳,朝夕聲相聞。”

(4).東邊。《水滸傳》第七六回:“東壁一隊人馬,儘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纓青馬。”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門之東,故稱。《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 晉 張華 《雜詩》:“東壁正昏中,固陰寒節升。”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正誤·東壁東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離宮在南則壁在室東,故稱東壁。”

(6).《晉書·天文志上》:“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祕府也。”因以稱皇宮藏書之所。 唐 張說 《恩制賜食於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明 高明 《琵琶記·孝婦題真》:“休夸東壁圖書府,賽過西垣翰墨林。”

翰墨

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生輝

(1) 照得光輝奪目

晶瑩閃爍的枝形吊燈使滿室生輝

(2) 增添光彩

古剎生輝

上台

(1) 角色登台演出;到舞台或講台上去

上台表演

(2) 比喻出任官職或開始掌權(多含貶義)

華表

也稱“華表柱”。古代設在宮殿、陵墓等大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龍鳳等圖案,上部橫插著雕花的石板

恩光

猶恩澤。 南朝 梁 江淹 《獄中上建平王書》:“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 唐 元稹 《為蕭相謝告身狀》:“如臣寵榮,豈足為諭,慙惶踴躍,進退難安,拜受恩光,戰汗交集。”《水滸傳》第七一回:“一則祈保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願朝廷早降恩光。”

赫奕

(1).光輝炫耀貌。 漢 陳琳 《武軍賦》:“聲訇隱而動山,光赫奕以燭夜。”《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赫奕章灼,若日月之麗天也。” 李善 註:“鎬鎬鑠鑠,赫奕章灼,皆謂光顯昭明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 上軍王 方遊獵,遠見宮中光明赫奕,疑有火災。”

(2).顯赫貌;美盛貌。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汝南陳茂》:“謹按《春秋》,王人之微,處於諸侯之上,坐則專席,止則專館,朱軒駕駟,威烈赫奕。”《魏書·酷吏傳·李洪之》:“﹝ 洪之 ﹞富貴赫奕,當舅戚之家。” 唐 豆盧回 《登樂遊原懷古》詩:“赫奕文物備,葳蕤休瑞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孝廉》:“餘金市鞍馬,冠蓋赫奕。”

高堂

(1) 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節義

亦作“ 節誼 ”。謂節操與義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務德,而下之人守節義。”《後漢書·安帝紀》:“其賜人尤貧困、孤弱、單獨穀,人三斛;貞婦有節義十斛。” 李賢 註:“節謂志操,義謂推讓。”《新唐書·張建封傳》:“帝又使左右以所持鞭賜之,曰:‘卿節誼歲寒弗渝,故用此為況。’”按,《舊唐書·張建封傳》作“節義”。 元 李文蔚 《圯橋進履》第三折:“論節義呵,我學那存忠孝施正禮行仁道治綱常 伊尹 扶 湯 。” 清 顧炎武 《述古》詩:“ 孝武 尊六經,其功冠百王,節義生人材,流風被 東京 。”

昭回

(1).謂星辰光耀迴轉。《詩·大雅·雲漢》:“倬彼雲漢,昭回於天。” 朱熹 集傳:“昭,光也。回,轉也。言其光隨天而轉也。” 唐 盧照鄰 《釋疾文·粵若》:“泮渙粲爛兮,象星漢之昭回。” 明 李贄 《雜說》:“噴玉唾珠,昭回雲漢,為章於天矣。”

(2).指星辰。 唐 楊炯 《老人星賦》:“晝觀雲物,夜察昭回。”

(3).指日月。 唐 上官婉兒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詩:“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唐 沉佺期 《巫山高》詩:“ 巫山 峰十二,環合隱昭回。” 前蜀 貫休 《壽春進祝聖·千載降祥》詩:“九天宮上聖,降世共昭回。”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驛騎

(1).驛馬。《漢書·高帝紀下》“ 橫 懼,乘傳詣 雒陽 ” 唐 顏師古 註:“傳者,若今之驛。古者以車,謂之傳車,其後又單置馬,謂之驛騎。” 宋 蘇轍 《次韻子瞻和淵明飲酒》之十:“邊候失晨夜,驛騎馳中塗。” 明 何景明 《鰣魚》詩:“白日風塵馳驛騎,炎天冰雪護江船。” 清 吳兆騫 《出關》詩:“邊樓回首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騎塵。”

(2).乘馬送信、傳遞公文的人。《漢書·丙吉傳》:“嘗出,適見驛騎持赤白囊,邊郡發犇命書馳來至。馭吏隨驛騎至公車刺取。” 唐 劉禹錫 《平齊行》之一:“驛騎函首過 黃河 ,城中無賊天氣和。” 元 耶律楚材 《寄平陽淨名潤老》詩:“驛騎新從 平水 廻,知公無恙笑顏開。”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飛鳥使》:“ 蕃 中飛鳥使,中國之驛騎也。”

(3).猶騎驛。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處士正書倣 歐率更 ,而間以《黃庭》之意行之,處士意在以勁婉驛騎兩家。”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 江陰 戚三郎 ,覓婦 王 ,能為驛騎者,予多金。”

得天

(1).得天道。謂遵守永恆的運行規律。《易·恆》:“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2).謂得四時之正。《逸周書·周月》:“ 夏 數得天,百王所同。”《漢書·律曆志上》:“﹝《春秋》﹞《經》曰‘春王正月’,《傳》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為三月, 商 為四月, 周 為五月。 夏 數得天’,得四時之正也。”

(3).謂得天助。《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 夢與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預 註:“ 晉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條件。 清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 中國 文明,起於北方,其氣候嚴寒,地味确瘠,得天較薄。”

輦下

“ 輦轂下 ”的省稱。 唐 韓愈 《鳳翔隴州節度使李公墓志銘》:“臣幸得宿衛二十餘年,今年老斥外任,不勝慕戀,願得死輦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靈徹上人》:“ 貞元 中,西遊京師,名振輦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畫史匯傳》:“輦下名流,稱為雙絶。”參見“ 輦轂下 ”。

詩詞推薦

  • 寄洞霄道友清溪翁

    家鉉翁宋代〕漢家中郎年七十,霜鬢垂垂人不識。冬深破屨踏層冰,暑到露頭走赤日。窮堅老壯本分事,百年未死為形役。洞天
  • 與客論東坡作此

    釋德洪宋代〕東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餘萬丈光。雪裡芭蕉失寒暑,眼中騏驥略玄黃。機輪妙轉風雷舌,春色濃纏錦繡腸。可惜
  • 夜興

    陸游宋代〕夜闌扶策繞中庭,雲罅三三兩兩星。安得南風捲雲盡,爛然河白映天青。
  • 胡笳十八拍

    蔡琰魏晉〕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
  • 仰山見東寺索珠

    釋堅璧宋代〕無言可對輝天地,無理堪伸奪夜光。離相離名言語道,潑天高價不尋常。
    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原文_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的賞析_古詩文
  • 又次韻五首·其四

    釋德洪宋代〕夢裡尋音響,教休定不甘。忽知眉蓋眼,開著替人慚。
  • 偈頌七十二首

    釋祖欽宋代〕聲前句,格外機。無得無失,無是無非。無孔由來是鐵鎚。
  • 敷溪高士

    鄭谷唐代〕敷溪南岸掩柴荊,掛卻朝衣愛淨名。閒得林園栽樹法,喜聞兒侄讀書聲。眠窗日暖添幽夢,步野風清散酒酲。謫去
    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原文_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的賞析_古詩文
  • 郊廟歌辭。梁太廟樂舞辭。皇帝行

    佚名唐代〕莫高者天,攀躋弗克。隮天有方,累仁積德。祖宗隆之,子孫履之。配天明祀,永永孝思。
  • 答元奉禮同宿見贈

    白居易唐代〕相逢俱嘆不閒身,直日常多齋日頻。曉鼓一聲分散去,明朝風景屬何人?
    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原文_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的賞析_古詩文
  • 枕上

    潘奕元代〕夢寐浮華興盡闌,休文何止帶圍寬。荒雞遠唱霜初下,斷雁宵征月半殘。展轉每悲千載事,支離正怯五更寒。閉門
  • 桐廬寺曉鍾

    張伯玉宋代〕扁舟下桐圃,霜月滿寒潭。疏鍾一聲起,清與天地參。春容逗萬壑,窈窕出層嵐。羈魂不成寐,洗耳滌塵貪。
    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原文_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的賞析_古詩文
  • 江行雜詠十首·其十

    江源明代〕頻年走畏塗,輪蹄帶傾覆。白首好歸休,何必戀爵祿。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釋普度宋代〕說禪說道易,成佛作祖難,突出門前大案山。成佛作祖易,說禪說道難,南海波斯念八還。也不難,也不易,衲僧
    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原文_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宋荔裳按察蜀中

    王天眷清代〕法星遙指錦江隈,路入蠶叢鳥道回。萬里橋邊春駐馬,百花潭上夜銜杯。干戈未久才生聚,井裡雖存尚草萊。自是
  • 雙耳忽鳴

    陳宜甫元代〕雙耳忽爾鳴,似非人籟傳。晴雷殷白晝,石澗奔寒泉。曾瑟固宜舍,陶琴可無弦。冥心試靜想,觸類問蒼天。
  • 送寇諫議赴青州

    王禹偁宋代〕表海鎮崢嶸,樞臣輟禁庭。兩蕃申族帳,七縣造圖經。密勿君恩異,循良祖德馨。旌旗驅驛路,鼓角出郊垧。歸夢
  • 和陶詩·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五

    李賢明代〕青鳥何翩翩,素為王母憐。奉使不辭勞,取食還崑山。我欲裁素書,贈以中心言。欲得賜桃實,為我延長年。
  • 蜀道難

    陰鏗南北朝〕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
  • 唐虞

    陸游宋代〕唐虞雖遠愈巍巍,孔氏如天孰得違?大道豈容私學裂,專門常怪世儒非。少林尚忌隨人轉,老氏亦尊知我稀。能盡
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原文_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七首)·三·其三·李惟中諭德書貞節字額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