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原文
曰旦起披衣,佇立望天宇。
潤氣濕襟袖,密雲喜不雨。
既而雲散風,既而日朗午。
變陰漸爽涼,雖炎非溽暑。
遙想田疇間,炙背欣農父。
詩詞問答
問:喜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喜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一
參考注釋
披衣
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 三國 魏 曹丕 《雜詩》之一:“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唐 韋應物 《寄馮著》詩:“披衣出茅屋,盥漱臨清渠。”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二人披衣待旦,別 袁 而歸。”
佇立
久立,長時間地站著
天宇
(1).天空。 晉 左思 《魏都賦》:“傮響起,疑震霆。天宇駭,地廬驚。” 唐 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詩:“海黑天宇曠,星辰來逼人。”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東坡 公昔與客游 金山 ,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詩乃模寫情景之具……當知神龍變化之妙:小則入乎微罅,大則騰乎天宇。” 魯迅 《野草·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應瑒》:“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宋書·傅亮傳》:“﹝ 傅亮 ﹞曰:‘伏聞恩旨,賜擬 東陽 ,家貧忝祿,私計為幸,但憑廕之願,實結本心,乞歸天宇,不樂外出。’” 太平天囯 黃從善 《建天京於金陵論》:“統四海皆為兄弟,居天宇者宜盡天事之勤。”
(3).猶天下。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張志民 《你與太行同高》詩:“為什麼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聲不平的呼喊?”
潤氣
(1).光澤。《周禮·考工記·弓人》“瘠牛之角無澤” 漢 鄭玄 註:“少潤氣。”
(2).水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不燒者,有潤氣,則酪斷不成。”
襟袖
(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懷。 南朝 宋 謝惠連 《白羽扇贊》:“揮之襟袖,以御炎熱。” 唐 杜牧 《秋思》詩:“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 宋 辛棄疾 《感皇恩·滁州壽范倅》詞:“三山歸路,明日天香襟袖。”
(2).猶領袖,比喻地位重要者。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夫《尚書》者,七經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學者必先精此書,次覽羣籍。”
密雲
(1).“哭而無淚”的歇後隱語。意思是故作悲悽之態,而實則並不悲傷。語本《易·小畜》:“密雲不雨。”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有王子侯, 梁武帝 弟,出為東郡,與 武帝 別,帝曰:‘我年已老,與汝分張,甚以惻愴。’數行淚下。侯遂密雲,赧然而出。”《太平御覽》卷四八九引 晉 裴啟 《語林》:“有人詣 謝公 別, 謝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雲。’ 謝公 曰:‘非徒密雲,乃自旱雷。’”
(2).密布的濃雲。《後漢書·桓帝紀》:“頃雨澤不沾,密雲復散,儻或在茲。” 晉 曹攄 《思友人詩》:“密雲翳陽景,霖潦淹庭除。” 許地山 《你為什麼不來》:“在密雲不飛,急雨如注的時候,誰不願在深閨中等她心愛的人前來細談呢?”
既而
不久,一會兒,副詞。指上件事情發生後不久
既而兒醒。——《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既而得某屍於井。——《聊齋志異·促織》
既而胡即放。——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雲散
像天空的雲那樣四處散開。比喻曾經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個地方
舊友雲散
溽暑
潮濕悶熱
唐主苦溽暑。——《新編五代史平話》
遙想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
遙想當年
田疇
(1).泛指田地。《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孫希旦 集解引 吳澄 曰:“田疇,謂耕熟而其田有疆界者。” 漢 賈誼 《新書·銅布》:“銅布於下,採銅者棄其田疇,家鑄者損其農事,穀不為則鄰於飢。” 宋 范仲淹 《稼穡惟寶賦》:“田疇播殖之時,豈慙種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園後為籬柵,有門在正中偏右,園外一片田疇。”
(2).指封地。《韓詩外傳》卷三:“頒其爵列、等級、田疇,以賞羣臣。” 唐 元稹 《陽城驛》詩:“我實 唐 士庶,食 唐 之田疇。”
(3).指農業。《南齊書·州郡志上》:“ 鬱州 在海中,周迴數百里,島出白鹿土,有田疇魚鹽之利。”
(4).田官。《文子·自然》:“昔 堯 之治天下也, 舜 為司徒, 契 為司馬, 禹 為司空, 后稷 為田疇, 奚仲 為工師。”
炙背
曬背。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 唐 杜甫 《憶幼子》詩:“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曝日》:“ 晁端仁 嘗得冷疾,無藥可治,惟日中炙背乃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