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寧齋(三月三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

祓禊流觴兩不須,湖山趁便小游紆。

對時真愜農桑慶,寧道非關視聽娛。

風軟柳條皆綰玉,雨餘花樹尚貫珠。

窗前擬謝芳菲節,一卷言經靜味腴。

詩詞問答

問:道寧齋(三月三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道寧齋(三月三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道寧齋(三月三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七

2. 三月三日

參考注釋

祓禊

猶祓除。古祭名。源於古代“除惡之祭”。或濯於水濱( 薛君 《韓詩章句》),或秉火求福( 杜篤 《祓禊賦》)。 三國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後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 劉楨 《魯都賦》)。 漢 劉楨 《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祓禊,國於水嬉。”《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 南朝 梁 劉昭 註:“ 蔡邕 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風乎舞雩,詠而歸。’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濱,蓋出於此。” 唐 張志和 《上巳日憶江南禊事》詩:“ 黃河 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游。”《遼史·王鼎傳》:“適上巳,與同志祓禊水濱,酌酒賦詩。” 清 龔自珍 《百字令》詞:“珂珮晨閒,文章秋橫,祓禊西山雨。”

流觴

見“ 流觴曲水 ”。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趁便

(1) 乘著方便

你回去的時候,趁便給我帶個口信

(2) 順便

領班工人趁便提了個意見

對時

指一整天。 郭沫若 《海濤集·跨著東海》:“據他說,我的情形是很輕的,只是普通的拘留,一個對時。” 葉紫 《行軍掉隊記》:“看形勢,被害至多總還不到一個對時,大約是在昨天上午。”

農桑

1.亦作"農桒"。 2.農耕與蠶桑。 3.指農作物和桑樹。

非關

不是因為;無關。 唐 宋之問 《燕巢軍幕》詩:“非關憐翠幕,不是厭朱樓。” 明 劉基 《張子英閒止齋》詩之三:“築室在城市,而無闤闠聲。非關遠人世,慮滌境自清。”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非關今日麵皮嬌,祇為當年舌太饒。”

視聽

(1) 看和聽

視聽效果

(2) 看到的和聽到的

以正視聽

(3) 指視力和聽力

視聽不衰

柳條

編織筐、包、籃子等用的柳樹柔軟的枝條

柳條包

貫珠

(1).成串的珍珠。《禮記·樂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 孔穎達 疏:“言聲之狀,纍纍乎感動人心,端正其狀,如貫於珠,言聲音感動於人,令人心想形狀如此。”《初學記》卷一引《易緯坤靈圖》:“至德之朝,五星若貫珠。” 明 王世懋 《閩部疏》:“尤重元宵,十三日始放燈,數步一立表,一表輒數燈,家聯戶綴,燦若貫珠。” 清 俞蛟 《夢廠雜著·臨清寇略》:“礮聲如貫珠,纍纍不斷。”

(2).比喻珠圓玉潤的詩文、聲韻。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詩序:“適 白翰林 又以百韻見贈,余因次酬本韻,以答貫珠之贈焉。” 唐 錢珝 《史館王相公進和詩表》:“但思參列輔臣,安敢首違聖旨,輒同擊壤,仰和貫珠。” 前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春風筵上貫珠勻,艷色韶顏嬌旎旖。” 金 元好問 《贈鶯》詩:“山城無與樂,好鳥亦求侶;時將貫珠來,有唱當和汝。”

(3).念珠。 唐 無名氏 《玉泉子·翁彥樞》:“手持貫珠,閉目以誦經,非寢食未嘗輟也。” 宋 范浚 《贈清鑒上人》詩:“尚看秀色帶峨眉,墨玉貫珠常在把。”

(4).穿戴珠寶。《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婦人皆貫珠束髮,以多為貴。”

(5).猶貫通。 唐 李華 《著作郎壁記》:“ 胡諭德 遊刃詩騷, 韋庶子 貫珠今古。”參見“ 貫通 ”。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樣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宋· 沈括《夢溪筆談》

一卷

一排。《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只見裡面是小小的三間兩捲房子。前一捲三間,通連左右兩鋪,靠窗南炕;後一捲,一明兩暗。”

詩詞推薦

  • 七夕

    廖行之宋代〕從昔人傳鵲作橋,一年牛女會清宵。幾家乞巧羅瓜果,是處開樽沸管簫。雲雨暫成銀漢約,風雷催趁玉晨朝。憑誰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春閨怨

    江源明代〕似共東風別有因,濕雲如夢雨如塵。封題錦字凝新思,暗擲金錢卜遠人。嶺樹重遮千里目,鶯花又度一番春。相思
  • 贈僧皎然

    顏真卿唐代〕秋意西山多,別岑縈左次。繕亭歷三癸,趾趾鄰什寺。元化隱靈蹤,始君啟高致。誅榛養翹楚,鞭草理芳穗。俯砌
  • 壽邱安撫二首

    項安世宋代〕湖上高荷五月涼,雲間三五桂華香。蒲葵影里民無暑,飛鏡光中吏有霜。日近天申才半浹,陽居大夏恰中央。定扶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中呂粉蝶兒

    賈仲名元代〕秋況消疏。遠村迷淡煙深處。斷橋邊野水平蕪。盼郵亭巴堠子。一步挨一步。早則是途徑崎嶇。惱行人痛傷情緒。
  • 茶嶺

    馮時行宋代〕翠嶺依然在,芳根久已陳。山靈如感舊,亦合厭荊榛。
  • 衡州三首

    陶弼宋代〕兜率一峰旁,林開見寶幢。鳥行高避縣,山骨下連江。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苕溪雜興四首

    蘇泂宋代〕只道還家猶未還,故山書冊蠹魚殘。半生不療饑寒苦,空有詩名滿世間。
  •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劉黻宋代〕東都黨錮禍,機阱深九淵。標榜起俊廚,接踵沈黃泉。西園久握爵,龍門昧幾先。忠魂招不返,炎祚孰以綿。諒矣
  • 菩薩蠻(回文冬閨怨)

    蘇軾宋代〕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隔暖飛花雪。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人之漢上

    周弼宋代〕木落千山怨別離,自知難駐馬行蹄。上書季子窮歸路,獻賦荀卿老向齊。驛店破旗秋雨細,戍樓殘角夕陽低。袖藏
  • 秋夜盼兒子家書不至

    方士庶清代〕坐久月當戶,露涼侵鬢絲。江湖新雁少,遊子達書遲。拂簟不成夢,倚欄無限思。螢光忽明滅,已近授衣時。
  • 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

    盧綸唐代〕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梢梢寒葉墜,灩灩月波流。鳧鵠共思曉,菰蒲相與秋。明當此中別,一為望汀洲。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彭勿庵

    陳起宋代〕一片巴江月,移輝到庾梅。孤山春事早,疏影望東回。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 連日扶病領客殆不能支枕上懷故山偶成

    陸游宋代〕已強迂疏假印章,更扶衰病主杯觴。功名已判初心負,豪俠都無故態狂。靜覺此身猶外物,嬾思與世永相忘。清泉
  • 澹山岩

    李建中宋代〕常思羽衣人,宅此岩崖傍。□□通大道,玄關掩中黃。古樸宮殿□,偃亞松桂香。洞戶漏夕月,木罅生□陽。疊齒
  • 乾隆清代〕弗雨三朝曰炙檐,畿南暵久定歊兼。齊西豫北遙廑澤,黃瓦紅牆近熾炎。祇有民憂繫心所,更無詩興釋眉尖。擬翻
  • 西江月·五柳坊中煙綠

    向子諲宋代〕五柳坊中煙綠,百花洲上雲紅。蕭蕭白髮兩衰翁。不與時人同夢。拋擲麟符虎節,徜徉江月林風。世間萬事轉頭空
  • 次韻子瞻記十月十六日所見

    蘇轍宋代〕君不見天高后土黃,變化出入唯陰陽。旋凝細霧作飛雹,復遣震雷追日光。可憐萬物甚微細,坐聽百變隨顛僵。深
  • 石淙

    張仲武宋代〕二室盤游日,三陽宴喜心。分流來萬壑,巨石擬千岑。玉殿煙蕪在,金碑雨蘚侵。翠華何處問,山水自清音。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
道寧齋(三月三日)原文_道寧齋(三月三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