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肅公輓歌辭三首·其二原文
四海瞻師宰,中朝倚典刑。
胡然賦全器,獨弗與多齡。
柱石虧宮廟,鹽梅輟鼎鉶。
風流不可挹,無愧史臣名。
詩詞問答
問:吳正肅公輓歌辭三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沈遘
問:吳正肅公輓歌辭三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吳正肅公輓歌辭三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中朝
(1).臨朝之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應侯 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
(2). 漢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漢書·劉輔傳》:“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將軍 辛慶忌 ,右將軍……俱上書。”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 唐 劉長卿 《集梁耿開元寺所居院》詩:“豈得長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為王,向中朝請封號。”
(4).指朝廷官員。 清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 唐 宋 中朝厭過嶺,今代軺車喜馳騁。”
(5).偏安 江 左的 東晉 、 南宋 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 西晉 、 北宋 為“中朝”。 南北朝 時,亦稱 南朝 為“中朝”。《晉書·王隱傳》:“時著作郎 虞預 私撰《晉書》,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於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長秋寺》:“﹝寺﹞亦在 延年裡 ,即是 晉 中朝時金市處。” 宋 陸游 《觀渡江諸人詩》:“中朝文有 漢唐 風,南渡詩人尚數公。”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引 張孝純 挽 張叔夜 詩:“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北齊書·王琳傳》:“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濱餘胄, 沂川 舊族,立功代邸,効績中朝。”
(6).指中原。《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 邕 ﹞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是時,天下已亂,中朝士人以 嶺 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時亦指 中國 。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進 者真驍將也。如 進 輩有幾?’虜所以固矜者,意謂 進 本虜族, 中國 無之。”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我中朝素嚴海禁,閉關自守,不勤遠略。”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罰
釋之典型,國憲以平。——《漢書·敘傳下》
(3) 受死刑
屈招藥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元· 關漢卿《竇娥冤》
胡然
(1).為何。表示疑問或反詰。《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鄭玄 箋:“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見尊如天帝乎?” 唐 張九齡 《高齋閒望言懷》詩:“坐惜芳時宴,胡然久滯留?”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號,蓋某戲書,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贄 《童心說》:“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謂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問:國家台袞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將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歐陽修 《自敘》詩:“余本漫浪者,茲亦漫為官。胡然類鴟夷,託載隨車轅。” 元 耶律楚材 《繼崔子文韻》:“ 崔子 龍鐘亦可憐,臨風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張煌言 《得友人書道內子艱難狀》詩:“尺牘胡然至,寒溫不自通。” 明 彭士望 《玉簾泉》詩:“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之九:“鴻鵠初高舉,千里蒼旻開;長林翕春氣,逆此浩蕩懷;胡然值飄風,中道羽翼乖。”
全器
猶言全才。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封第二表》:“且麟閣之臣,尚有位不及鉉;全器之侯,猶或任不並台。” 唐 李商隱 《為尚書渤海公舉人自代狀》:“不狥物以沽名,善推誠而立斷,渾若全器,宜乎在庭。”《宋史·岳飛傳論》:“ 西漢 而下,若 韓 、 彭 、 絳 、 灌 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 宋 岳飛 者,一代豈多見哉。”
弗與
(1).不黨同。《禮記·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孫希旦 集解:“同乎己者弗與,則不黨同。”
(2).不如。《漢書·晁錯傳》:“今 匈奴 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 顏師古 註:“與猶如。”
(3).不給與。《韓非子·說林上》:“因索地於 趙 ,弗與,因圍 晉陽 。”
柱石
支撐建築物的立柱和石基。借指肩負國家重要使命的人
堅強柱石
宮廟
(1).猶宗廟。《史記·天官書》:“宮廟邸第,人民所次。” 晉 摯虞 《太康頌》:“洋洋四海,率禮和樂;穆穆宮廟,歌雍詠鑠。” 南朝 梁 江淹 《擬袁太尉從駕淑》詩:“宮廟禮哀敬, 枌邑 道嚴玄。”《宋史·樂志七》:“ 紹興 十三年,初舉郊祀,命學士院製宮廟朝獻及圜壇行禮、登門肆赦樂章,凡五十有八。”
(2).借指帝王與皇室。 晉 潘岳 《西京賦》:“愍 漢氏 之剝亂,朝流亡以離析; 卓 滔天以大滌,劫宮廟而遷跡。”《宋書·周朗傳》:“運鍾澆暮,世膺亂餘,重以宮廟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連死,萬井共泣。”
(3).宮殿和宗廟的並稱。《後漢書·獻帝紀》:“己酉, 董卓 焚 洛陽 宮廟及人家。”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 洛水 浮橋。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鍾簴空列。”
(4).即宮觀。官名。 宋 代為安排閒散官員而設,無實職。《宋史·選舉志六》:“﹝ 紹興 二年﹞上自監司、倅貳,下至掾屬、給使,一郡之中,兵官八九員,一務之中,監當六七員,數倍於前日。存無事之官,食至重之祿,所以重困生民。請裁省其闕,否則以宮廟之祿畀之。”參見“ 宮觀 ”、“ 祠祿 ”。
鹽梅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士傳·庾詵》:“勒州縣時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三:“外來稿件不加減一下鹽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調和;和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聲得鹽梅,響滑榆槿。” 宋 蘇轍 《除馮京彰德軍節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
(3).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唐 白居易 《寄兩銀榼與裴侍郎因題兩絕》之二:“慣和麴櫱堪盛否?重用鹽梅試洗看。”自註:“銀匠洗銀,多以鹽花梅漿也。”
(4).白梅的異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一·梅》。
鼎鉶
煮牲之器及和羹之器。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二:“柱石虧宮廟,鹽梅輟鼎鉶。”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無愧
沒有什麼對不起別人之處
於心無愧
史臣
史官。 晉 潘岳 《馬汧督誄序》:“亦命史臣 班固 而為之誄。” 唐 杜甫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筐篋。” 清 孫枝蔚 《人日示小子》詩:“既蒙天子奬,便入史臣注。”參見“ 史官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車馬喧青曉晁端禮《玉女搖仙佩》
- 嘗試評公詩,崖岸極孤絕王炎《用十梅韻簽馮簿》
- 藜杖芒鞋來得得,柳風花雨政疏疏
- 幸此息營營,嘯歌靜炎燠
- 只要世家傳韓淲《朝中措(趙伊一哥回侍)》
- 國相台衡重,元戎廟略宣徐知仁《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
- 興自樽前發,韻從花下分趙汝鐩《醵飲劉園》
- 絳帳歸來賓客在,玉堂有此丈人歟釋寶曇《與侍講程自靖州西歸會於江陵二首》
- 筮言得幽真,此意誰與雙魏了翁《約漕使泛舟東郊坐客十人分韻得江字》
- 須臾水面明月出,滄江萬頃瑠璃寒晁公溯《樂溫舟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