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魯公掌中太華

作者:許景衡 朝代:宋代

和王魯公掌中太華原文

五嶽獨說太華雄,屹嶪千仞撐青穹。

何人收捲入掌握,要使肉眼驚神通。

懸岩絕壑濺飛瀑,玉窗翠壁開深宮。

先生捧玩豈徒爾,崇卑真妄歸圓融。

我生江海曾未識,幽邃崎嶔煩指蹤。

堪笑騎驢老潘閬,卻要三峰在眼中。

詩詞問答

問:和王魯公掌中太華的作者是誰?答:許景衡
問:和王魯公掌中太華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五嶽

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

獨說

獨自解說。 漢 揚雄 《解嘲》:“顧然而作《太玄》五千文,枝葉扶踈,獨説數十餘萬言。”

唯獨喜歡。説,通“ 悅 ”。《史記·外戚世家》:“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説 衛子夫 。”

太華

山名。即西嶽 華山 ,在 陝西省 華陰縣 南,因其西有 少華山 ,故稱 太華 。《書·禹貢》:“ 西傾 、 朱圉 、 鳥鼠 ,至於 太華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六十里,曰 太華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青穹

蒼穹,碧空。《宋書·樂志二》:“旋駕聳,泛青穹。延八虛,闢四空。” 唐 李白 《暮春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每思欲遐登 蓬萊 ,極目四海,手弄白日,頂摩青穹,揮斥幽憤,不可得也。” 清 姚鼐 《歲除日與子穎登日觀觀日出作歌》:“使君長髯真虬龍,我亦鶴骨撐青穹。”

掌握

(1) 熟知並能運用

除本國語言外,還掌握幾種語言

(2) 把握;控制

掌握自己的命運

肉眼

指世俗的眼光

肉眼不識泰山

驚神

謂內心震動不安靜。 唐 杜甫 《贈別鄭煉赴襄陽》詩:“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懸岩

懸崖。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又別夢見懸巖峙壁,鬱然若似青嶂。”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故其處懸巖,猶有五色焉。” 艾青 《光山》詩:“而最魅人的花朵,卻開在懸岩的邊沿。”

飛瀑

即瀑布。因其勢飛流而下,故稱。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典雅》:“眼琴緑陰,上有飛瀑。” 清 林則徐 《即目》詩:“飛瀑正拖千嶂雨,斜陽先放一峰晴。” 劉大白 《丁寧(二)》詩:“這是你心裡的飛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聲。”

玉窗

亦作“ 玉窓 ”。亦作“ 玉牕 ”。窗的美稱。 南朝 梁簡文帝 《傷美人》詩:“何時玉窓里,夜夜更縫衣。” 唐 王維 《班婕妤》詩之一:“玉牕螢影度,金殿人聲絶。” 唐 杜牧 《屏風絕句》:“斜倚玉窗鸞髮女,拂塵猶自妬嬌嬈。”

深宮

宮禁之中,帝王居住處。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 唐 梁鍠 《長門怨》詩:“空殿看人入,深宮羨鳥飛。” 清 馬鑾 《如姬》詩:“符出深宮人不覺,千秋知己是 夷門 。”亦借指帝王。《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一堂和氣, * 小廉,不但省了深宮無限宵旰之勞,暗中還成全了多少人才,培植了多少元氣。”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徒爾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駞徒爾為。” 唐 李頎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爾紛紛。” 朱琦 《感事》詩:“難虞正須才,孤憤亦徒爾。”

崇卑

亦作“ 崇庳 ”。高低,高下。 唐 韓愈 《進學解》:“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若夫權行試守,皆正除之官,特以是別資序之崇卑而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一·節假》:“上因傳旨,此後遇京官夜還,無問崇卑,令舖軍執燈傳送。”

圓融

(1).佛教語。破除偏執,圓滿融通。《楞嚴經》卷十七:“ 如來 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蘇軾 《答子由頌》:“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嶽盡圓融。” 葉聖陶 《倪煥之》十四:“眼前的愁煩是蛻化期間應有的苦悶,超越了這一段期間,自然會入於圓融無礙的境界。”

(2).通融。《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二》:“天下節度、防禦使,除正、至、端午、降誕四節量事進奉,達情而已。自於州府圓融,不得科斂百姓。”

(3).猶圓通。指文辭周密暢達。 清 黃宗羲 《與李杲堂陳介眉書》:“ 萬充宗 傳諭:以 高旦中 誌銘中有兩語,欲弟易之,稍就圓融。”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 孔穎達 疏:“我生,我身所動。” 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親。《後漢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註:“我生,謂母也。”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 《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軾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於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並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軾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干戈暫止。”

幽邃

幽深;深遠

山林幽邃

崎嶔

(1).形容山路險阻不平。

(2).指崎嶇的山路。

(3).引申指艱難險阻。

(4).猶坎坷。困頓不得志。 宋 劉敞 《種蔬》詩之一:“聊以資素飽,身世實崎嶔。”

指蹤

亦作“ 指縱 ”。1.發蹤指示。比喻指揮謀劃。語本《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漢書·蕭何傳》作“發縱指示”。《後漢書·荀彧傳》:“是故先帝貴指縱之功,薄搏獲之賞。” 唐 費冠卿 《閒居即事》詩:“ 子房 仙去 孔明 死,更有何人解指蹤。”

(2).比喻指揮。 宋 范仲淹 《奏乞揀沿邊年高病患軍員》:“若人員不甚得力,則向下兵士,例各驕惰,不受指蹤,多致敗退。”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語智·李晟》:“公為元帥,得專號令, 晟 將一軍受指縱而已。”

堪笑

可笑。《封神演義》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勞心思竟何從!”

三峰

(1).三山峰。指 華山 之 蓮花 、 毛女 、 松檜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華贈盧司倉》詩:“行吏到 西華 ,乃觀三峰壯。”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淚添九曲 黃河 溢,恨壓三峰 華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蘇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陸龜蒙 《寄茅山何威儀》詩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華 ,靈蹤今盡屬 何 家。”

(3). 華州 之代稱。《敦煌曲子詞·菩薩蠻》:“鑾駕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韋莊 《秦婦吟》:“明朝曉至三峰路,百萬人家無一戶。”

眼中

猶言心目中。 宋 蘇軾 《予以事繫御史台獄遺子由》詩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詩詞推薦

和王魯公掌中太華原文_和王魯公掌中太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