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年古北口內外,季夏孟秋晴雨時。
昨近北間復沾霈,京師同日亦優滋。
既宜禾稼更資麥,豈不慰欣益勵寅。
卻憶畿南已成旱,諭教賑務慎勤為。
詩詞問答
問:《留京王大臣報晴雨時若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五
2. 數月以來口內外晴雨應時秋田極為芃荗邇來快晴五日昨廿一二日復得密雨優沾農民倍加歡悅茲據留京王大臣奏稱京城亦於廿一日酉刻至廿二日申刻雨勢綿密徹夜淋漓入土深透覽奏益深欣慰
參考注釋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古北口
長城 隘口之一。在 北京市 密雲縣 東北,為古代軍事要地。 宋 歐陽修 《重贈劉原父》詩:“ 古北嶺 口踏新雪, 馬盂山 西看落霞。” 明 徐渭 《代知清豐沉公祀碑》:“會虜入 古北口 ,逼都城。” 清 顧炎武 《昌平山水記》:“ 唐莊宗 取 幽州 , 遼太祖 取 山南 , 金 之破 遼 兵、敗 宋 取 燕京 ,皆由 古北口 。”亦省作“ 古北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 居庸 、 古北 、 松亭 等關,北瞰沙漠,南引 江 淮 。”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季夏
夏季的最末一個月,即農曆六月
孟秋
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沾霈
猶滋潤。 明 鄭若庸 《玉玦記·赴試》:“念蛟龍久在池,挾風雲會有期,看作霖雨乘元氣,枯稿皆沾霈。”
京師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師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鑑·唐紀》
赴舉京師。——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 姚鼐《登泰山記》
同日
(1).同一天。《史記·日者列傳》:“ 宋忠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璩畢曜遷官》詩:“二子聲同日,諸生困一經。”《宋史·儒林傳八·王應麟》:“ 應麟 與弟 應鳳 同日生。”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四》:“此後,我又於同日寄《新女性》一本。”
(2).“同日而語”之略語。《南史·胡穎徐度等傳論》:“當 金陵 覆沒,抑惟天數,然 任忠 與亡之義,無乃致虧,與夫 蕭 魯 所行,固不同日。”參見“ 同日而語 ”。
禾稼
穀類作物的統稱。《墨子·天志下》:“刈其禾稼,斬其樹木。” 晉 葛洪 《抱朴子·仁明》:“結棟宇以免巢穴,選禾稼以代毒烈。” 唐 元稹 《賽神》詩:“廟中再三拜,願得禾稼存。” 陳毅 《六國之行》詩:“海濱禾稼美,沙漠石油濃。”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諭教
曉諭教誨。《管子·宙合》:“故諭教者取辟焉。” 漢 劉向 《說苑·君道》:“諭教猶未竭也。”《資治通鑑·漢文帝前六年》:“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 胡三省 注引 顏師古 曰:“諭,曉告也。”
賑務
賑濟的事務。《清史稿·邦交志六》:“如遇軍務、賑務,政府在各路運送兵食,均不給價。” 鄭觀應 《盛世危言·銀行上》:“國家有軍務、賑務緩急之需,隨時通融,咄嗟立辦,其便三。”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留京王大臣報晴雨時若詩以志慰原文_留京王大臣報晴雨時若詩以志慰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