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詩·其五十九·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天地不交七月否,然其間尚有三陽。

孟冬坤卦陰之極,下降上升時則當。

奇以輕清靜為斂,偶惟重濁動還藏。

弗恆辟亦豈恆闔,來復非遲七日將。

詩詞問答

問:《月令七十二候詩·其五十九·天氣上升地氣下降》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七

參考注釋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七月

《詩·豳風》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農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全詩八章八十八句,為《國風》中第一長篇。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無衣無褐,必盈《七月》之嘆。” 宋 梅堯臣 《依韻吳沖卿秋蟲》:“今者《秋蟲》篇,不異《七月》章。”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詩序》:“蓋,《詩》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類是也。”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三陽

(1).《易》八卦中的《乾》卦,由三陽爻構成,故亦以“三陽”指《乾》卦。

(2).古人稱農曆十一月冬至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合稱“三陽”。 唐 崔琮 《長至日上公獻壽》詩:“應律三陽首,朝天萬國同。”

(3).指春天。也指農曆正月。《藝文類聚》卷八引 南朝 宋 孔皋 《會稽記》:“ 餘姚縣 南百里,有 太平山 ……三陽之辰,華卉代發。” 宋 王安石 《謝林肇長官啟》:“三陽肇歲,萬物同春。”《西遊記》第四四回:“三陽轉運,萬物生輝。”參見“ 三陽開泰 ”。

(4).中醫謂太陽、少陽、陽明三經脈為三陽。《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乃使弟子 子陽 厲鍼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

(5). 晉 張載 字 孟陽 , 張協 字 景陽 , 張亢 字 季陽 ,合稱“三 陽 ”。 唐 張說 《洛州張司馬集序》:“ 魏 則十 龍 儒雅, 晉 則三 陽 藻綴。” 宋 梅堯臣 《送少卿知宣州》詩:“族本三 陽 重,詩從小 謝 清。”

(6). 唐 代宮殿名。《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后》:“﹝ 久視 元年﹞復於 神都 ,作 三陽宮 。” 唐中宗 《石淙》詩:“ 三陽 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

孟冬

冬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十月

下降

向低處移動;降下

價格下降

體溫下降

上升

指位置、等級、程度、數量等由低向高移動;升高

這噴泉的水能上升到六米高的噴口

清靜

安靜;不嘈雜

清靜過日而已。——清· 林覺民《與妻書》

清靜的地方

重濁

(1).濃重渾濁。《淮南子·天文訓》:“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 魯迅 《準風月談·喝茶》:“去買了二兩好茶葉……卻不料鄭重其事的來喝的時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著的粗茶差不多,顏色也很重濁。”

(2).謂聲音低沉粗重。《世說新語·輕詆》“何至作老婢聲”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 洛 下書生詠音重濁,故云老婢聲。” 茅盾 《子夜》十四:“他的聲調很急促,很重濁,顯然他把眼前這件事看得很嚴重。”

(3).謂字型臃腫鄙俗或文字繁冗凝滯。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五:“ 開元 、 天寶 以後,﹝字型﹞變為肥厚,至 蘇靈芝 輩,幾於重濁。” 金 王若虛 《史記辨惑七》:“自 園 ( 李園 )用事以下,冗復重濁,殆不可讀。”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七節:“同一風氣中成長起來的書家, 蘇靈芝 字肥而重濁, 顏真卿 字肥而健壯,人品不同,書品也不同。”

(4).猶言不清白,糊塗。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俺生活不重濁,不住的運水提漿,炊盪時燒柴撥火。”

來復

(1).往還,去而復來。語見《易·復》,謂陽氣經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復生。後因以稱陽氣始生。《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操 ( 曹操 )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時品》:“欣一陽之來復,遂萬有以萌生。”

(2).一星期是七天,舊時因又稱一周為一來復,星期日為來復日。

(3).回復,回來。 唐 李復言 《續幽怪錄·蘇州客》:“客曰:‘吾攜過嶺,方敢來復。’”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三:“母親!我童心已完全來復了。”

(4).來回反覆,一遍又一遍。 蕭紅 《生死場》一二:“她不再理睬一下那些紙片,丟在腳下來復的亂踏。”

(5).英文rifle的譯音。指炮筒、槍管中的來複線。即膛線。 嚴復 《救亡決論》:“不知曲綫力學之理,則無以盡炮準來復之用。”

詩詞推薦

月令七十二候詩·其五十九·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原文_月令七十二候詩·其五十九·天氣上升地氣下降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