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晚望

作者:釋妙聲 朝代:元代

東皋晚望原文

江虹截雨雨腳斷,秋色盡在西南陲。

洞庭若在五湖外,長空洗出雙蛾眉。

占城稻熟歲字埧,日及花開田姥籬。

杉根倚杖日將夕,寒風落木牛羊來。

詩詞問答

問:東皋晚望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東皋晚望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東皋晚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雨腳

隨雲飄行、長垂及地的雨絲

雨腳如麻。——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色

(1) 一種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五湖

(1).古代 吳 越 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 吳縣 南部的湖澤。《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 揚州 ……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鄭玄 註:“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 韋昭 註:“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張勃 《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 長盪湖 、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 張守節 正義:“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 司馬貞 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蘇 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陽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東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 朱鶴齡 註:“雁至 衡陽 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稱 華中 、 華東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 巢湖 、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國 大夫 范蠡 ,輔佐 越王 勾踐 ,滅亡 吳國 ,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 李白 《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 李漁 《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纔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長空

寬廣高遠的天空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 * 《蝶戀花·答李淑一》

遨遊長空

雙蛾

(1).指美女的兩眉。蛾,蛾眉。 南朝 梁 沉約 《昭君辭》:“朝發 披香殿 ,夕濟 汾陰 河,於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 宋 楊無咎 《生查子》詞:“愁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花月痕》第二四回:“半晌, 秋痕 雙蛾頻蹙,皓齒微呈。”

(2).借指美女。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二:“瑤臺傾巧笑,玉盃殞雙蛾。” 唐 白居易 《酬劉和州戲贈》:“雙蛾解珮啼相送,五馬鳴珂笑卻迴。”

占城

古國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古稱 林邑 , 唐 元和 後稱 環王 ,後又稱 占城 。 宋 蘇軾 《歇白塔鋪》詩:“ 吳 國晚蠶初斷葉, 占城 早稻欲移秧。”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玉》:“凡琉璃石,與 中國 水精、 占城 火齊,其類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義。”

熟歲

豐年。《漢書·五行志中之下》:“秋,螽, 宣 亡熟歲,數有軍旅。”

日及

木槿的別名。《爾雅·釋草》“椴,木槿;櫬,木槿” 晉 郭璞 註:“或呼日及,亦曰王蒸。”《文選·陸機〈嘆逝賦〉》:“譬日及之在條,恆雖盡而弗悟。” 李周翰 註:“日及,木槿華也,朝榮夕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木槿》:“此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一說,朝菌的別名。《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陸德明 釋文引 晉 司馬彪 曰:“大芝也。天陰坐糞上,見日則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終始也。”

開田

墾荒為田。《管子·問》:“問理園圃而食者幾何家?人之開田而耕者幾何家?士之身耕者幾何家?”《漢書·食貨志下》:“初置 張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 顏師古 註:“開田,始開屯田也。” 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得益開田四千頃,則盡可以給塞下五城矣。”

倚杖

(1).依賴。 晉 乾寶 《晉紀總論》:“倚杖虛曠,依阿無心者,皆名重海內。”《晉書·趙胤傳》:“ 南頓王 宗 反, 胤 殺 宗 ,於是 王導 、 庾亮 並倚杖之。” 清 薛福成 《書益陽胡文忠公與遼陽官文恭公交歡事》:“今用事者,胸無成見,依人而行,況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隸旗籍,為朝廷所倚杖,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請。”

(2).拄著手杖。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鷄豚。” 唐 王維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唐 杜甫 《春歸》詩:“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

寒風

寒冷的北風

寒風刺骨

木牛

(1).古代一種運載工具。即獨輪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復出 祁山 ,以木牛運。”《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下》:“木牛暫息,則師人有乏爨之憂;流馬盡行,則丁壯有無聊之苦。” 清 宋聚業 《題南陽旅壁》詩:“時來一夕收銅馬,事去經年運木牛。”

(2).一種耕具。 清 李調元 《南越筆記·木牛》:“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兩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繫以長繩六丈,以一鐵環安繩中,以貫犂之曳鉤,用時,一人扶犂,二人對坐架上,此轉則犂來,彼轉則犂去,一手而有兩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 江慎修 先生制木牛耕田,以木驢代步。”

(3).一種攻城器械。 清 戴名世 《孑遺錄》:“賊奮力攻城,以巨絙聯木板,藏其下,負以趨,名曰木牛。”

詩詞推薦

東皋晚望原文_東皋晚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