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婦辭

作者:周洪謨 朝代:明代

貞婦辭原文

女蘿托喬木,誓保偕老期。

狂飆忽拔木,女蘿將安依。

憶昔迎鸞辭翠軿,玉琴瑤瑟諧朱弦。

誰謂青天負薄命,不教白髮齊喬年。

九原何處問泉路,膝下孤兒方學步。

鴛鴦分散寒塘雲,芙蓉泣老秋江露。

孤燈弔影冬夜長,促織聲悲機杼旁。

手持斷絲羞再續,雙雙玉著流空房。

空房寂寞守貞節,離腸恰綰同心結。

篋中白蠹蝕羅襦,鏡里青鸞愁黛月。

君不見巢父牛,許由洗耳移上流。

又不見共伯婦,柏舟自誓甘荼苦。

兒能讀書著父衣,妾應死草生春暉。

詩詞問答

問:貞婦辭的作者是誰?答:周洪謨
問:貞婦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女蘿

亦作“ 女羅 ”。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毛 傳:“女蘿,菟絲,松蘿也。”《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帶女羅。” 王逸 註:“羅,一作蘿。”《漢書·禮樂志》:“豐草葽,女羅施。” 唐 元稹 《夢遊春》詩:“朝蕣玉佩迎,高松女蘿附。” 古直 《哀朝鮮》詩:“女蘿附松柏,妄謂可始終。”一說亦泛指菟絲子。參閱《廣雅·釋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部四·松蘿》。

喬木

高大的樹木

並汾喬木。——宋· 沈括《夢溪筆談》

廢池喬木。——宋· 姜夔《揚州慢》詞

偕老

共同生活到老

白頭偕老

百年偕老

狂飆

暴風,借指猛烈的潮流或力量

拔木

大風拔起樹木。古人以為災異之變。語出《書·金縢》:“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漢書·劉向傳》:“ 高宗 、 成王 亦有雊雉、拔木之變,能思其故,故 高宗 有百年之福, 成王 有復風之報。”《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厥災風雨霧,風拔木,亂五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禨祥·弘治異變》:“ 蘇 、 常 、 鎮 三府,風雨驟作,拔木飄瓦,潮水泛濫。” 清 龔自珍 《禮龍樹齋結鬘都序》:“偈曰:‘沒迴避處,由法身遍,拔木毀舍,是誰知見?’”

翠軿

古代貴族婦女乘用的翠帷車。 宋 蘇軾 《陌上花》詩之二:“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道遘》:“駕香車翠軿,愁腸共轉,萋萋芳草歸程緩。”

玉琴

玉飾的琴。亦為琴的美稱。 南朝 齊 王融 《詠幔》:“每聚金爐氣,時駐玉琴聲。” 唐 常建 《江上琴興》詩:“江上調玉琴,一絃清一心。” 清 納蘭性德 《菩薩蠻》詞:“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瑤瑟

用玉裝飾的琴瑟。 唐 陳子昂 《春台引》:“挾寳書與瑤瑟,芳蕙華而蘭靡。” 宋 陸游 《月中過蜻蜓浦》詩:“緩篙溯月勿遽行,坐待 湘妃 鼓瑤瑟。” 明 鄺露 《虞山謁舜祠》詩:“何人撫瑤瑟,離恨隔 湘川 。” 清 汪懋麟 《玉女搖仙佩》詞:“《霓裳》勿奏,瑤瑟休彈,聽我一言為壽。” 魯迅 《悼丁君》詩:“瑤瑟凝塵清怨絶,可憐無女耀高丘。”

朱弦

即練朱弦,用練絲(即熟絲)製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訓》。高誘注:“朱弦,練絲。”

青天

(1) 蔚藍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薄命

生來命運不好,福分不大

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見一對薄命兒女。——《紅樓夢》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九原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泉路

泉下,地下。指陰間。 唐 張說 《馮府君神道碑》:“朱轓象服,寵及泉路,榮其親兮。”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六:“今則膏肓已逼,氣息僅存,泉路非遙,聖時永隔。” 清 周亮工 《哭馮九》詩:“少年無故友,泉路欲誰依。”

膝下

(1) 子女幼時常依於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兒

親生之膝下。——《孝經》

膝下猶虛

(2) 在與父母通信時,用作敬辭,表示對父母的愛慕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守文護《報父母》

父親大人膝下

孤兒

(1)

(2) 年幼無父的孩童

(3) 失去父母的兒童

孤兒院

學步

學習走路

剛會學步的孩子

鴛鴦

(1) 亞洲一種亮斑冠鴨(Aix galericulata),它與西半球的林鴨關係較近,常被人工飼養。比鴨小,雄的羽毛美麗,頭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黃褐色;雌的全體蒼褐色;棲息於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自名為鴛鴦。——《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恩愛夫妻

散寒

中醫學名詞。指散除寒邪的一種治法。如表寒症見頭痛、發熱、惡寒、無汗,可採取辛溫發汗,以散表寒;里寒症見腹痛喜按、大便清稀、四肢逆冷,可採取辛熱溫中,以除里寒。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老秋

〈方〉∶深秋

孤燈

孤單的燈。多喻孤單寂寞。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長宵半。”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宋 陸游 《山寺》詩:“古佛負牆塵漠漠,孤燈照殿雨昏昏。” 明 范受益 王錂 《尋親記·相逢》:“不眠愁對孤燈照,誰與我伴寂寥。”呂劇《李二嫂改嫁》第三場:“ 李二嫂 眼含淚關上房門,對孤燈想往事暗暗傷心。”

弔影

對影自憐。喻孤獨寂寞。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輕舟反溯,弔影獨留。”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經亂兄弟離散》詩:“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宋 張元乾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悵望關河空弔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 清 黃景仁 《後觀潮行》:“獨客弔影行自愁,大地與身同一浮。”

促織

蟋蟀的別名。《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唐 杜甫 《促織》詩:“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 元 薛昂夫 《甘草子》曲:“促織兒啾啾添瀟灑, 陶淵明 歡樂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 宣德 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機杼

指織布機。杼,織布梭子

成於機杼。——《後漢書·列女傳》

不聞機杼聲。——《樂府詩集·木蘭詩》

斷絲

(1).斷絕的絲。 唐 虞世南 《中婦織流黃》詩:“綜新交縷澀,經脆斷絲多。”

(2).指遊絲,蜘蛛等昆蟲所吐的飄蕩在空中的絲。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輕打銀箏墜鷰泥,斷絲高罥畫樓西。”

雙玉

(1).一對玉。《左傳·莊公十八年》“皆賜玉五瑴” 晉 杜預 註:“瑴亦作珏,雙玉為珏。”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上:“ 許少伊 右丞, 宣和 間,初除監察御史,夜夢緑衣而持雙玉者隨其後,未幾 劉希范 資政 珏 繼有是除。”

(2).喻指兩個出色的人物。 宋 薛季宣 《二女篇》詩:“二子終孝慈,雙玉澄江映。”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歸田》:“恩波曾出九重天,階前雙玉,早已奮鵬摶。”

(3).喻指美女的兩道淚痕。 後蜀 閻選 《河傳》詞:“西風稍急喧窗竹,停又續,膩臉懸雙玉。”

空房

騰出的房

古舊空房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守貞

保持堅貞的節操。多指女子守志不嫁。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五:“某女士係守貞不字,詞中説牡丹之句,必須案切女士身分,不可稍涉輕佻。” 康有為 《大同書》緒言:“吾伯姊 逸紅 、仲妹 瓊琚 守貞而撫子。”

離腸

充滿離愁的心腸。 唐 武元衡 《南徐別業早春有懷》詩:“虛度年華不相見,離腸懷土併關情。” 宋 魏夫人 《好事近》詞:“不堪西望去程賒,離腸萬回結。” 清 方文 《送肖賡九北歸》詩:“雖有存者亦凋零,耿耿離腸向誰訴。”

同心結

(1).舊時用錦帶編成的連環回文樣式的結子,用以象徵堅貞的愛情。 南朝 梁 武帝 《有所思》詩:“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如今綰作同心結,將贈行人知不知?”《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 唐卿 ﹞開了箱子,取出一條白羅帕子來,將一個胡桃繫著,綰上一個同心結,拋到女子面前。” 清 梁國正 《溫柔鄉記》卷一:“鄉人重心結而輕紈扇,欲與締交,以同心結通欵曲,可得其歡心。”

(2).狀如兩心相連的裝飾品。 李大我 《同心結》:“我打開小布包,一個同心結項練立刻呈現在眼前,兩顆緊緊連在一起的金質的心,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中白

半白。《晉書·慕容儁載記》:“自 曄 亡以來,孤鬚髮中白。”

蠹蝕

亦作“蠧蝕”。1.指被蟲蛀壞。 宋 范成大 《以狨坐覆蒲龕中》詩:“蠹蝕塵昏度幾年,蒙茸依舊輭如綿。”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五:“舊稿蠧蝕不復存,今僅能追憶一二語。”

(2).侵蝕;逐漸侵害,使之變壞。 宋 梅堯臣 《飲劉原甫家古錢勸酒》詩:“精銅不蠧蝕,肉好鉤婉全。” 清 方苞 《書考定文王世子後》:“ 歆 ( 劉歆 )蠧蝕經傳以誣聖人。”

(3).暗中侵占,侵吞。 清 魏源 《陶文毅公神道碑銘》:“間有講求刷剔,芟薙更革者,則中飽蠹蝕之人轟起而交持之。”

羅襦

(1).綢制短衣。《史記·滑稽列傳》:“羅襦襟解,微聞薌澤。”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清 黃遵憲 《拜曾祖母墓》詩:“頭上盤雲髻,耳後明月璫,紅裙絳羅襦,事事女兒妝。”

(2).細密的網。《周禮·夏官·羅氏》:“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襦,細密之羅。襦讀為繻。”

青鸞

(1).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多為神仙坐騎。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賚乾魚啟》:“文鰩夜觸,翼似青鸞。” 唐 李白 《鳳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 王琦 注引《藝文類聚》:“《決疑註》曰:……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二折:“跟著我騎白鶴,上青霄;跨青鸞,遠市朝。” 清 陳珮 《哭程夫人》詩:“忽駕青鸞返碧虛,瓊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鳥。借指傳送信息的使者。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廢寢忘餐思想徧。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清 納蘭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詞:“青鸞杳,碧天雲海音絶。”

(3).相傳 罽賓王 於 峻祁之山 ,獲一鸞鳥,飾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見《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鸞鳥詩序》。後因以“青鸞”借指鏡。 閩 徐夤 《上陽宮詞》:“妝臺塵暗青鸞掩,宮樹月明黃鳥啼。” 明 湯三江 《題唐玄宗還宮感舊·雙調夜行船序》套曲:“侍兒扶傍粧臺,懶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常如見故人。”

(4).亦作“ 青鑾 ”。鑾鈴。天子之車衡上有鸞,鸞口銜鈴,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車駕。 南朝 齊武帝 《耕藉詔》:“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婦自悲賦》:“侍青鑾以雲聳,夾丹輦以霞飛。”

(5).指女子。 唐 王昌齡 《蕭駙馬宅花燭》詩:“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蘭花》詞:“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明 楊珽 《龍膏記·錯媾》:“偷看,分明舊識青鸞,卻做雙棲新燕。”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二十八日生歸,見惟空室,悵悢若失,乃為詩曰:‘靈瑣知何處,青鸞杳不回。’”

愁黛

猶愁眉。 唐 吳融 《玉女廟》詩:“愁黛不開山淺淺,離心長在草萋萋。” 前蜀 韋莊 《荷葉杯》詞:“花下見無期,一雙愁黛遠山眉。不忍更思惟。” 宋 李石 《漁家傲·贈鼎湖宦伎》詞:“瘦玉倚香愁黛翠,勸人須要人先醉。”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巢父

傳說為 堯 時的隱士。 漢 王符 《潛夫論·交際》:“ 巢父 木棲而自願。” 晉 皇甫謐 《高士傳·巢父》:“ 巢父 者, 堯 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 巢父 。”一說 巢父 為 許由 之號。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中:“ 譙周 《古史考》曰:‘ 許由 夏常居巢,故一號 巢父 。’”世多不採其說。

許由

亦作“ 許繇 ”。傳說中的隱士。相傳 堯 讓以天下,不受,遁居於 潁水 之陽 箕山 之下。 堯 又召為九州長, 由 不願聞,洗耳於 潁水 之濱。事見《莊子·逍遙遊》、《史記·伯夷列傳》。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太傅謝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支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激昂榮華之間,沉潛珪組之內。” 宋 陸游 《遣興》詩:“靜觀世事頻興嘆,千載前時有 許由 。” 清 孫枝蔚 《猛虎行》:“ 箕山 有 許繇 , 商山 有四翁。”

洗耳

(1).表示厭聞污濁之聲。《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 漢 趙岐 註:“樂道守志,若 許由 洗耳,可謂忘人之勢矣。” 晉 皇甫謐 《高士傳·許由》:“ 堯 讓天下於 許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嶽 潁水 之陽, 箕山 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 堯 又召為九州長, 由 不欲聞之,洗耳於 潁水 濱。”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十:“﹝ 李建勛 ﹞嘗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節安柄,叩之,聲極清越。客有談及猥俗之語者,則擊玉磬數聲於耳。客或問之,對曰:‘聊代洗耳。’” 清 顧炎武 《寄次耕時被薦在燕中》詩:“洗耳 苕水 濱,叩舷歌《採菱》。”

(2).形容專心地、恭敬地傾聽。 宋 王邁 《送族侄千里歸漳浦》詩:“洗耳候凱音,嘉節迫吹帽。” 元 周權 《秋霽》詩:“酒醒誰鼓《松風操》,炷罷爐熏洗耳聽。” 清 李漁 《巧團圓·得妻》:“如今細説一番,待小生洗耳聽者。”

上流

(1) 上游

(2) 舊指社會地位高的

上流社會

(3) ∶上等;上品

上流作品

柏舟

亦作“栢舟”。1.柏木作的船。《詩·邶風·柏舟》:“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2).本為《詩·邶風》篇名。《詩·邶風·柏舟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 衛頃公 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後因以謂仁人不得志。

(3).本為《詩·鄘風》篇名。《詩·鄘風·柏舟序》:“柏舟, 共姜 自誓也。 衛 世子 共伯 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絶之。”後因以謂喪夫或夫死矢志不嫁。 晉 潘岳 《寡婦賦》:“蹈 恭姜 兮明誓,詠《栢舟》兮清歌。” 唐 權德輿 《鄜坊節度推官大理評事唐君墓志銘》:“結褵周月,遭罹柏舟之痛。”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今夫人 彭城 劉氏 ,故左省常侍 帨 之女也, 太平興國 中封 莒國夫人 ,栢舟自誓,常欲未亡。” 元 柯丹邱 《荊釵記·議親》:“老身柏舟誓守,自甘半世居孀。”

自誓

自己發誓,表示決心。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時夏枯旱,太守自曝中庭,而雨不降。 輔 以五官掾出禱山川,自誓曰:‘…… 輔 今敢自誓,若至日中無雨,請以身塞無狀。’”《南史·文學傳·劉勰》:“功畢,遂求出家,先燔鬚髮自誓,敕許之。”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詞:“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土偶》:“ 王 正容,以死自誓,母乃任之。”

荼苦

艱苦;苦楚。《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予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 宋  陳亮 《祭妻弟何少嘉文》:“此其禍變,豈復吾之始慮耶!以子之生平,亦何以致此荼苦耶!” 清  姚鼐 《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遭離荼苦,執德秉節數十年,其亦可謂君子之女,無愧古之 尹吉 。”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春暉

春光,春陽。比喻母愛

鳥啼渾似惜春暉。——戴叔倫《過柳溪道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效《遊子吟》

詩詞推薦

貞婦辭原文_貞婦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