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馮用韞學士歸省·其四原文
知君非久別,無柰亦分違。
從此風期阻,漸看雲會稀。
南鄰想高士,東壁望餘暉。
莫向碧山去,依依戀舞衣。
詩詞問答
問:送馮用韞學士歸省·其四的作者是誰?答:余繼登
問:送馮用韞學士歸省·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馮用韞學士歸省·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久別
長時間地分離
久別勝新歡
無柰
見“ 無奈 ”。
分違
離別。 南朝 梁元帝 《答晉安王敘南康簡王薨書》:“且分違易久,嘉會難逢。” 明 文徵明 《滁州官舍侍少卿家叔夜話》詩:“夜闌無限分違意,月滿空階酒正醒。”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風期
(1).猶風信。 南朝 梁 任昉 《為庾杲之與劉居士虬書》:“勝寄冥通,諒有風期之遲。” 隋 虞世基 《秋日贈王中舍》詩:“伊昔風期早,金蘭信為寶。”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風期終破浪,水怪莫飛涎。” 仇兆鰲 註:“風期,恐是言風信。”
(2).風度品格。《晉書·習鑿齒傳》:“其風期俊邁如此。”《世說新語·言語》“貧道重其神駿” 劉孝標 注引《高逸沙門傳》:“﹝ 支道林 ﹞少而任心獨往,風期高亮。”
(3).猶友誼、情誼。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序:“傾意氣於一言,締風期於千祀。” 宋 司馬光 《河上督役懷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時器之鞫獄滄州》詩:“曾無禮節間,但以風期親。”
(4).風光。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詩:“相去數百年,風情宛如昨。”
雲會
雲集,聚集。《史記·陳涉世家褚少孫論》:“天下雲會回響。”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觀者填城溢郭,士女雲會。”《舊唐書·儒學傳序》:“是時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雲會京師。”《宋史·樂志十六》:“都人云會,芬茀夾道懽迎。”
南鄰
(1).古指南方 金鄰國 。《漢書·揚雄傳上》:“仁聲惠於北狄,武義動於 南鄰 。” 顏師古 註:“南方有 金鄰 之國,極遠也,故云 南鄰 。”
(2).南邊的近鄰。《文選·張衡<思玄賦>》:“指 長沙 之邪徑兮,存 重華 乎南鄰。” 李善 註:“《山海經》曰:‘南方 蒼梧 之川,其中 九疑山 , 舜 之所葬,在 長沙 界中。’”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唐 杜甫 《遣興》詩:“焉知南鄰客,九月猶絺綌。” 金 元好問 《早起》詩:“北舍南鄰獨樂聲,袷衣晨起覺秋清。” 元 楊維楨 《漫興》詩之六:“南鄰酒伴辱相呼,共訪城東舊酒壚。”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脫世俗的人,多指隱士
吾聞魯連先生, 齊國之高士也。——《戰國策·趙策》
東壁
(1).室東側的牆壁下。《儀禮·士喪禮》:“君反之,復初位,眾主人辟於東壁,南面。”《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2).指東壁上。 唐 李白 《寄上吳王》詩之二:“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牀。”
(3).指東隔壁的房屋。 明 李贄 《南詢錄敘》:“ 趙老 以內翰而為諸生談聖學於東壁,上人以諸生而為諸生講舉業於西序。彼此一間耳,朝夕聲相聞。”
(4).東邊。《水滸傳》第七六回:“東壁一隊人馬,儘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纓青馬。”
(5).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門之東,故稱。《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 晉 張華 《雜詩》:“東壁正昏中,固陰寒節升。”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正誤·東壁東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離宮在南則壁在室東,故稱東壁。”
(6).《晉書·天文志上》:“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祕府也。”因以稱皇宮藏書之所。 唐 張說 《恩制賜食於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明 高明 《琵琶記·孝婦題真》:“休夸東壁圖書府,賽過西垣翰墨林。”
碧山
(1).青山。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詩之十:“掩映金淵側,游豫碧山隅。” 唐 杜牧 《鷺鷥》詩:“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芳草長川,柳映危橋橋下路,歸鴻飛,行人去,碧山邊。”
(2).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陸市 境。 唐 李白 《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棲 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閒。”《清道光重修安陸縣誌》卷五:“ 白兆山 ,一名 碧山 ,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許…… 李太白 讀書其下。”
依戀
留戀,不忍離開
依戀故鄉的一草一木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送馮用韞學士歸省·其四原文_送馮用韞學士歸省·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