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原文
羽書日夜至,匈奴寇三邊。候騎至朝那,烽火照甘泉。
車攻馬亦同,兵精甲且堅。
挾輈起微釁,拔棘終為愆。
解怨殉國難,不聞廉藺賢。
師克貴在和,力分由不專。
行行靡神速,觀望誰當前。
一敗竟塗地,兵甲滿山川。
獻俘既無聞,飲至亮茫然。
我生抱微志,夙覽孫吳篇。
雖非肉食者,國憂軀欲捐。
上書求自試,請為士卒先。
長組系單于,窮追過祁連。
功成報明主,辭賞歸園田。
詩詞問答
問:飲馬長城窟行的作者是誰?答:史鑑
問:飲馬長城窟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參考注釋
羽書
古代插有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時日夜兵火交迫。——《廣州軍務記》
日夜望將軍至。——《史記·項羽本紀》
匈奴
古代的一個遊牧民族,與 匈奴族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國歷史上的戎族與狄族。據中國史籍記載,公元前3世紀匈奴曾占領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並統治蒙古的大部分
三邊
(1). 漢 時指 匈奴 、 南越 、 朝鮮 。《史記·律書》:“ 高祖 有天下,三邊外畔。”
(2).指東、西、北邊陲。《後漢書·楊震傳》:“ 羌 虜鈔掠,三邊震擾。”《資治通鑑·漢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邊,東、西、北也。”
(3). 明 時指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地區。《明史·憲宗紀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 王越 總制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邊,駐 固原 。”
(4).原 安邊 及 定邊 、 靖邊 三縣的合稱。抗日戰爭時期為 陝 甘 寧 邊區的行政分區,簡稱 三邊 。 毛 * 《組織起來》:“我希望你們回到 關中 去,回到 隴東 去,回到 三邊 去……領導人民,領導民眾,把工作做得更好。”
(5).泛指邊境,邊疆。 唐 辛常伯 《軍中行路難》詩:“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宋 劉克莊 《漢宮春·丞相生日乙丑》詞:“但管取,三邊無警,活他百萬生靈。”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可憐死戰三邊上,不得生封萬戶侯。”
候騎
擔任偵察巡邏任務的騎兵。《史記·匈奴列傳》:“﹝單于﹞使奇兵入燒 回中宮 ,候騎至 雍甘泉 。” 司馬貞 索隱引 崔浩 曰:“候,邏騎。”《後漢書·光武帝紀》:“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陣數百里,不見其後。” 唐 王維 《使至塞上》詩:“ 蕭關 逢候騎,都護在 燕然 。”
烽火
(1)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甘泉
(1)
(2) 甜美的泉水
但願人間的一切血淚和汗點,同雨點一樣,化做甘泉
孔子曰:“為人下者乎?其猶土也?深抇( hú)掘
(3) 之而得甘泉焉。——《荀子·堯問》
(4) 亦指美好的水泉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
精甲
精兵
水軍精甲。——《資治通鑑》
挾輈
夾住車轅。《左傳·隱公十一年》:“ 公孫閎 與 潁考叔 爭車, 潁考叔 挾輈以走, 子都 拔棘以逐之。”後以喻勇武有力或勇武有力的人。《梁書·元帝紀》:“挾輈曳牛之侶,拔距磔石之夫,騎則逐日追風,弓則吟猿落雁。” 隋 虞世基 《講武賦》:“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挾輈。”
解怨
(1).雙方消除怨恨。《淮南子·泰族訓》:“解怨偃兵。” 明 張居正 《答徐太室言釋怨為公》:“僕平生游於宦途,但願人解怨,不願人結怨,況本無怨之可釋乎!”
(2).用報復對方的手段來消釋自己的怨恨。《三國志·魏志·閻溫傳》“ 就 後為 金城 太守,父子著稱於 西州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常以報讐解怨為事。”《平山冷燕》第七回:“一來可報我之仇,二來為 老竇 解怨,三來可為我後日進身之價,豈不妙哉!”
國難
國家的患難、災難,特指由外國侵略造成的國家災難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國難當頭
廉藺
戰國 時 趙國 的 廉頗 和 藺相如 的並稱。兩人皆為 趙 功臣。 藺 拜相, 廉 不服,欲與為難。 藺 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與計較。 廉 終於覺悟,兩人成刎頸之交。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後漢書·孔融傳》:“昔 廉 藺 小國之臣,猶能相下。” 晉 曹攄 《感舊詩》:“ 廉 藺 門易軌, 田 竇 相奪移。”《宋書·張永傳》:“當遠慕 廉 藺 在公之德,近效 平 勃 忘私之交。” 唐 高適 《李雲南征蠻》詩:“ 廉 藺 若未死, 孫 吳 知暗同。”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神速
出奇的速度
收效神速
幾千年來披枷帶鎖的土地,一旦回到人民手裡,變化是多么神速呵!——《土地》
觀望
(1) 置身事外靜觀事態發展
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史記·魏公子列傳》
(2) 張望
四下觀望
誰當
何人。當,語助詞。《後漢書·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穫者婦與姑。’” 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兵馬休戰爭,風塵尚蒼茫。誰當共攜手,賴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彎碕》詩:“永懷 少陵 詩:‘菱葉淨如拭’。誰當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為,為什麼。 唐 沉佺期 《擬古別離》詩:“奈何生別者,戚戚懷遠遊。遠遊誰當惜,所悲會難收。”
(2).安得,怎得。 唐 劉長卿 《酬李侍御登岳陽見寄》詩:“誰當北風至,為爾一開襟。” 唐 韋應物 《三月三日寄諸弟兼懷崔都水》詩:“對酒始依依,懷人還的的。誰當 曲水 行,相思尋舊跡。”
一敗
(1).一旦失敗或一次失敗。《新唐書·文藝傳下·吳武陵》:“假使官軍百敗,而行陣未嘗乏;足下一敗,敗成禽矣。”《二程遺書》卷二上:“今日堂堂天下,只西方一敗,朝廷遂震,何也?”《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 李克用 喜曰:‘ 周陽五 此舉,足以雪 滄灘 一敗之恥矣!’”
(2).完全失敗。《新唐書·魏徵傳》:“始 魏公 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 唐 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
(3).全部敗落。 唐 楊炯 《幽蘭賦》:“悲秋風之一敗,與蒿草而為芻。”
塗地
(1).謂塗抹、漫布於地。 漢 劉向 《說苑·善說》:“設使食肉者一旦失計於廟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無肝膽塗地於中原之野與?”《晉書·虞譚傳》:“是時軍荒之後,百姓飢饉,死亡塗地, 譚 乃出倉米振救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先寺如 朝來 者,常續明塗地,數十年不懈。”
(2).慘死;遭受殘害。《後漢書·申屠剛傳》:“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塗地之禍……眾賢破膽,可不慎哉!”《宋書·天文志二》:“ 王浚 起 燕 代 ,引 鮮卑 攻掠 鄴中 ,百姓塗地。” 元 郝經 《青城行》:“百年涵育盡塗地,死霧不散昏青冥。”
(3).謂徹底敗壞而不可收拾。 唐 溫庭筠 《馬嵬佛寺》詩:“才信傾城是真語,直教塗地始甘心。” 宋 蘇轍 《新論上》:“故三季之極,乘之以暴君,加之以虐政,則天下塗地而莫之救。” 章炳麟 《校文士》:“自 自珍 之文貴於世,而文學塗地垂盡,將漢種滅亡之妖邪?”
兵甲
(1) 兵器和甲冑,泛指武器裝備
今南言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2) 指戰爭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戰國策·秦策一》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獻俘
(1).古代一種軍禮。凱旋時以所獲俘虜獻於宗廟,顯示戰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 師﹞振旅,愷以入於 晉 。獻俘、授馘,飲至、大賞。” 杜預 註:“獻 楚 俘於廟。”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與諸將書》:“六軍長驅,此月將發,恨不得與諸公等共觀諸將斬馘獻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我兵﹞並獲 青海 叛賊 羅卜藏丹津 ,先後檻入,行獻俘禮。”
(2).泛指獻交俘獲之人。 清 陳夢雷 《解介士傳》:“﹝ 伍員 ﹞選壯士伏大澤中,夜縱火, 敖 果率眾譟而出,悉擒之,加束縛,獻俘於王。”
無聞
(1) 沒有名聲;沒有成名
默默無聞
(2) 指耳聾
耳無聞,目無見
飲至
(1).上古諸侯朝會盟伐完畢,祭告宗廟並飲酒慶祝的典禮。後代指出征奏凱,至宗廟祭祀宴飲慶功之禮。《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禮也。” 唐 張說 《上黨舊宮述聖頌》:“三月庚午,飲至 長安 ,六軍解嚴,四方和會。”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上先有旨,命 阿 以九月至 熱河 行飲至之禮。”
(2).泛指一般奏凱慶功之宴。 唐 郭澹 《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幸茲尊俎末,飲至又從公。”《明史·戚繼光傳》:“ 閩 宿寇幾盡。於是 繼光 至 福州 飲至,勒石 平遠臺 。”
(3).歡樂的宴飲。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飲至臨華沼,遷坐登龍坻。”
茫然
(1) 模糊不清的樣子
拔劍四顧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難》
茫然無知
(2) 失意的樣子
茫然不知所措
我生
(1).我之行為。《易·觀》:“六三:觀我生進退。” 孔穎達 疏:“我生,我身所動。” 朱熹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親。《後漢書·崔駰傳》:“豈無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李賢 註:“我生,謂母也。”
微志
微小的志願。亦用作謙詞。 晉 李密 《陳情事表》:“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 唐 韓愈 《復仇狀》:“若孤稚羸弱,抱微志而伺敵人之便,恐不能自言於官,未可以為斷於今也。”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文藝研究>例言》:“《文藝研究》又甚願文與藝相鉤連,因此微志,所以在此亦試加插圖,並且在可能範圍內,多載塑繪及雕刻之作。”
孫吳
(1). 春秋 時 孫武 和 戰國 時 吳起 的並稱。皆古代兵家。 孫武 著《兵法》十三篇。 吳起 著《吳子》四十八篇。《荀子·議兵》:“ 孫 吳 用之,無敵於天下。” 楊倞 註:“ 孫 ,謂 吳 王 闔閭 將 孫武 ; 吳 ,謂 魏武侯 將 吳起 也。” 南朝 梁簡文帝 《雁門太守行》之一:“少解 孫 吳 法,家本 幽 並 兒。” 唐 李渤 《喜弟淑再至為長歌》:“長兄少年曾落托,拔劍沙場隨 衛 霍 。口裡雖譚 周 孔 文,懷中不捨 孫 吳 略。”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清 洪昇 《長生殿·剿寇》:“軍令分明,爭看奮鷹揚堂堂元帥。端的是 孫 吳 無賽,管淨掃妖氛毒害。”
(2). 三國 時 吳國 ,因王室姓 孫 ,歷史上也稱 孫吳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十·寧國府》:“府東南一百五里…… 漢 宛陵縣 地, 後漢 建安 十三年, 孫吳 分置 寧國縣 。”
肉食
以肉類為食物;吃葷
肉食動物
國憂
(1).國家的憂患;國家的危難。《淮南子·人間訓》:“遇之無禮,必為國憂。”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五:“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唐 劉長卿 《送崔使君赴壽州》詩:“列郡專城分國憂,彤幨皂蓋古諸侯。”
(2).指國有患難。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吳王 曰:‘ 勾踐 國憂而寡人給之以粟,恩往義來,其德昭昭,亦何憂乎!’”
(3).指國喪。《後漢書·竇憲傳》:“ 齊殤王 子 都鄉侯暢 來弔國憂。” 李賢 註:“ 章帝 崩也。”
上書
(1) 向君主進呈書面意見;給地位高的人寫信陳述意見
上書乞骸骨。——《後漢書·張衡傳》
吾上書太夫上,譜汝諸孫中。——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舊時指私塾先生給兒童講授新課
自試
自我嘗試。《易·乾》:“或躍在淵,自試也。”《孔子家語·屈節解》:“子曰:‘ 宓不齊 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節治 單父 ,將以自試也。’”《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 植 常自憤怨,抱利器而無所施,上疏求自試。” 宋 王讜 《唐語林·夙慧》:“ 張燕公 問曰:‘學士能一遍誦千言,十遍誦萬言乎?’對曰:‘未曾自試。’”
士卒
舊稱士兵
身先士卒
單于
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泛指外族首領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唐· 盧綸《塞下曲》
單于使衛律治其事。——《漢書·李廣蘇建傳》
窮追
(1).連續追擊。《漢書·匈奴傳上》:“前此者, 漢 兵深入窮追者二十餘年。”《清史稿·恭親王常寧傳》:“十一月,以擊敗 噶爾丹 不窮追,罷議政,罰王俸三年。” 左齊 《喚醒了的山城》:“在有利時機,我們又向尾追、阻截之敵,狠狠地打上一棍子,使敵人不敢冒進、窮追。”
(2).徹底追究。 漢 劉向 《說苑·建本》:“窮追本末,究事之情。”
明主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刺客列傳》:“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著祭酒,因為知道天命有歸,便帶著五十車行李和八百個奴婢,來投明主了。”
園田
(1) 園圃和田地
守拙歸園田。——晉· 陶淵明《歸園田居》
(2) 今專指種菜的田地
耕作園田化
詩文賞析
【注釋】:制勝在一心,出奇惟萬端(葉)。
標籤: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