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西堂秋氣清,上客過劉生。
共把鵝黃酒,高談鴨綠兵。
三邊來燧色,萬井急砧聲。
持贈唯雄劍,燈前風雨鳴。
詩詞問答
問:《秋夜劉玄子過飲時玄子還自遼左》的作者是誰?答:沈思孝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槜李詩系卷十四
參考注釋
西堂
(1).西廂的前堂。《書·顧命》:“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人冕,執鉞,立於西堂。” 孔 傳:“立於東西廂之前堂。”《儀禮·特牲饋食禮》:“幾席兩敦在西堂。” 鄭玄 註:“西堂,西夾室之前。”
(2).泛指西邊的堂屋。《楚辭·九辯》:“澹容與而獨倚兮,蟋蟀鳴此西堂。”《南史·謝惠連傳》:“﹝ 靈運 ﹞嘗於 永嘉 西堂思詩,竟日不就。” 元 范梈 《谷口散暑》詩:“維時仲夏半,織女當西堂。”
(3).佛教語。佛門職位的稱呼。《禪林象器箋·稱呼門》:“他山前住人,稱西堂。蓋西是位,他山退院人來此山,是賓客,故處西堂。”
秋氣
指秋日淒清、肅殺之氣。《呂氏春秋·義賞》:“春氣至,則草木產,秋氣至,則草木落。”《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秋氣憯以淒淚兮,桂枝落而銷亡。”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一:“ 曲江 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風濤。” 明 劉基 《秋日即事》詩之七:“秋氣蕭條 宋玉 悲,西風唯有雁相宜。” 魯迅 《朝花夕拾·父親的病》:“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
上客
上賓;尊貴的客人
侯生遂為上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劉生
漢 橫吹曲名。原為人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四·<劉生>詩》 宋 郭茂倩 解題:“‘ 劉生 ,不知何代人, 齊 梁 以來為 劉生 辭者,皆稱其任俠豪放,週遊 五陵 三秦 之地。或雲抱劍專征,為符節官,所未詳也。’按《古今樂録》曰:‘ 梁 鼓角橫吹曲,有《東平劉生歌》,疑即此《劉生》也。’” 梁元帝 、 陳後主 、 唐 盧照鄰 等均有《劉生》詩。
鵝黃酒
唐 杜甫 《舟前小鵝兒》詩:“鵝兒黃似酒,對酒愛鵝黃。”後因以“鵝黃酒”泛指好酒。 宋 蘇軾 《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樓上晚景》:“應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 宋 朱敦儒 《水調歌頭·和董彌大中秋》詞:“鵝黃酒暖,縴手傳杯任頻斟。”
高談
亦作“ 高譚 ”。1.侃侃而談,大發議論。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為不遜。” 北周 庾信 《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高譚變白馬,雄辯塞 飛狐 。” 明 許承欽 《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蟹羹魚炙行日夕,高談話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談‘男女之大防’的,豈非就是他這班‘社會的棟樑’么?”
(2).不切實際的議論。 晉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靈 聽聖言而數驚,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
(3).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 南朝 梁 蕭統 《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高談屬時勝,寡聞終自恧。” 宋 秦觀 《送喬希聖》詩:“杖藜對客騁高談,自覺胸襟輩 堯 禹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高譚羣兒驚,健筆小儒怍。”
三邊
(1). 漢 時指 匈奴 、 南越 、 朝鮮 。《史記·律書》:“ 高祖 有天下,三邊外畔。”
(2).指東、西、北邊陲。《後漢書·楊震傳》:“ 羌 虜鈔掠,三邊震擾。”《資治通鑑·漢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邊,東、西、北也。”
(3). 明 時指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地區。《明史·憲宗紀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 王越 總制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邊,駐 固原 。”
(4).原 安邊 及 定邊 、 靖邊 三縣的合稱。抗日戰爭時期為 陝 甘 寧 邊區的行政分區,簡稱 三邊 。 毛 * 《組織起來》:“我希望你們回到 關中 去,回到 隴東 去,回到 三邊 去……領導人民,領導民眾,把工作做得更好。”
(5).泛指邊境,邊疆。 唐 辛常伯 《軍中行路難》詩:“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宋 劉克莊 《漢宮春·丞相生日乙丑》詞:“但管取,三邊無警,活他百萬生靈。”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可憐死戰三邊上,不得生封萬戶侯。”
燧色
烽火之光。 明 陳子龍 《襄陽》詩之一:“燧色通 秦 塞,妖星下 楚 宮。”
萬井
(1).古代以地方一里為一井,萬井即一萬平方里。《漢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一同百里,提封萬井。”
(2).千家萬戶。 唐 陳子昂 《謝賜冬衣表》:“三軍葉慶,萬井相歡。”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中秋》詞:“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 明 鳳尹岐 《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青連橄欖千家雨,黃觸桄榔萬井煙。”《花月痕》第八回:“閣( 呂仙閣 )分三層……遠則四圍山石,萬井人煙。”
砧聲
亦作“碪聲”。搗衣聲。 唐 李頎 《送魏萬之京》詩:“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金 元好問 《短日》詩:“短日碪聲急,重雲雁影深。” 明 劉基 《秋日即事》詩之十三:“雁行卻向城頭過,何處砧聲隱隱聞。” 明 徐復祚 《投梭記·賽魔》:“砧聲續斷來,孤舟冷落無聊賴,人在天涯音信乖。”
持贈
持物贈人。 宋 歐陽修 《乞藥呈梅聖俞》詩:“謂此吾家物,問誰持贈公。”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六:“家園黃熟半林柑,拋向筠籠載兩三。風雪盈裾好持贈,預教詩婢識 江 南。”
雄劍
亦作“雄劒”。1.指 春秋 吳國 干將 所鑄二劍之一。《太平御覽》卷三四三引《列士傳》:“ 干將 、 莫耶 為 晉君 作劒,三年而成。劒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劒獻君,留其雄者。謂其妻曰:‘吾藏劒在南山之陰,北山之陽。松生石上,劒在其中矣。君若覺,殺我,爾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覺,殺 干將 。妻後生男,名 赤鼻 ,具以告之。 赤鼻 ……乃逃 朱興山 中,遇客,欲為之報,乃刎首,將以奉 晉君 。客令鑊煑之,頭三日跳不爛。君往觀之,客以雄劒倚擬君,君頭墮鑊中。”
(2).泛指寶劍。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拭龍泉之雄劍,瑩 魏國 之寶刀。” 唐 李白 《門有車馬客行》:“雄劍藏玉匣,陰符生素塵。” 明 何景明 《雨夜》詩:“高歌視雄劍,慷慨為誰攜。”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秋夜劉玄子過飲時玄子還自遼左原文_秋夜劉玄子過飲時玄子還自遼左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