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下天水一色,水天上下相連。
河伯夙朝玉闕,渾忘望若昔年。
詩詞問答
問:《圓明園四十景詩·其八·上下天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六言詩
注釋
1. 六言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二
2. 垂虹駕湖蜿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縠紋倒影滉瀁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不啻胸吞雲夢
參考注釋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水天
水與天。多指水天交接處。 唐 白居易 《宿湖中》詩:“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元 張翥 《憶吳興》詩:“半山塔寺藏雲樹,繞郭樓臺住水天。” 明 王思任 《游洞庭山記》:“晚乃泊於 韓村 之湖口,大月點空,滿天作青火色。放眼五百里一斂,而水天之白未盡。” 丁玲 《記游桃花坪》:“我站在船頭上,靠著篷邊,我極目望著水天交界的遠處。” 劉白羽 《長江三日·十一月十七日》:“水天極目之處,灰濛濛的遠山展開一卷清淡的水墨畫。”
相連
互相連線;彼此關聯
前後相連
河伯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河水神《莊子·秋水》:“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釋文:“河伯姓馮,名夷,一名冰夷,一名馮遲”。因為渡河淹死,天帝封之為水神
玉闕
(1).傳說中天帝、仙人所居的宮闕。《十洲記·崑崙》:“﹝ 鐘山 ﹞上有金臺玉闕,亦元氣之所含,天帝居治處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徑從此路朝玉闕,千里莫遣毫釐差。” 清 黃鷟來 《和杜秋興韻》之四:“玉闕占星期總渺,金輪浴海望何遲。”
(2).指皇宮、朝廷。 唐太宗 《賦簾》詩:“參差垂玉闕,舒捲映蘭宮。” 宋 趙抃 《累乞致政詔答未允述懷》詩:“玉闕累章煩賜詔, 瀫江 兩槳蹉歸期。” 明 夏完淳 《青樓篇與漱廣同賦》詩:“有時玉闕朝諸侯,有時金門徵群流。”
(3).道教語。指腎中白氣與肺相連的通道。《黃庭內景經·肺部》:“肺部之宮似華蓋,下有童子坐玉闕。” 梁丘子 註:“童子名 皓華 ,肺形如蓋故以下言之,玉闕者,腎中白氣上與肺連也。”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詩:“丹田了玉闕,白日思雲空。”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綠幘走童奴,清彈沸娥媌李流謙《送宇文德濟解綿竹丞》
- 萬里水連天,巴江暮雲碧武元衡《望夫石》
- 一身天外客,雲儘是鄉州趙汝鐩《黯淡》
- 戍樓鳴畫角,寒露滴金槍李鹹用《邊城聽角》
- 戶輿嫋嫋渡浮梁,吏隱知君寄一倉
- 雲歸恆星白,霜下天地肅獨孤及《寒夜溪行舟中作》
- 嶺分東粵封疆闊,天限中原氣象雄。李公寅《句》
- 攝取高科如拾芥,愛君才調望君深
- 生須著錐地,何賴汗牛書
- 一曲秋風已悔心,此機開導竟無人徐鈞《武帝》
![圓明園四十景詩·其八·上下天光原文_圓明園四十景詩·其八·上下天光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