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

作者:吳當 朝代:元代

原文

老去杯慳易勸酬,年年揮淚望神州。

鳳凰城闕金湯在,龍虎亭台翠輦游。

牛斗寒光通紫極,蓬萊弱水隔玄洲。

烏紗不受西風急,高閣憑江倚素秋。

詩詞問答

問:《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吳當的名句有哪些?答:吳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勸酬

亦作“ 勸酧 ”。謂互相勸酒,敬酒。《資治通鑑·梁敬帝紹泰元年》:“ 薛嬪 有寵於帝,久之,帝忽思其與 岳 通,無故斬首,藏之於懷,出 東山 宴飲。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一座大驚。”《剪燈餘話·田洙遇薛濤聯句記》:“坐中勸酧極至,語雜極至。”《天雨花》第二二回:“與君難訴離群恨,但和詩箋抵勸酬。”

揮淚

揮灑淚水

孔明揮淚斬馬謖

神州

(1)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 * 《送瘟神》

鳳凰城

(1).京城。 唐 杜甫 《復愁》詩之九:“由來貔虎士,不滿鳳凰城。” 仇兆鰲 註:“鳳凰城,指 長安 。” 宋 陳師道 《和謝公定雨行逢賣花》:“不使近詩增紙價,得知春入鳳凰城。” 清 孫枝蔚 《凌蔚候長郎八歲讀書日滿百行》詩:“此時青玉案,他日鳳凰城。”

(2). 廣東 潮州 的別稱。 清 黃遵憲 《將至潮州》詩:“片帆遙指 鳳凰城 ,屈指家山尚幾程。” 錢仲聯 箋注引《廣東通志》:“ 潮州 府城, 明 洪武 三年,指揮 俞良輔 闢舊堤城西南,築砌以石,謂之 鳳城 。”

金湯

“金城湯池”的略語

金湯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固若金湯

龍虎

(1) 形容皇帝的氣派

(2) 比喻英雄豪傑

皆為龍虎。——《史記·項羽本紀》

翠輦

飾有翠羽的帝王車駕。《北史·突厥傳》:“ 啟人 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曰:‘ 鹿塞 鴻旗駐, 龍庭 翠輦回。’” 唐 李賀 《追賦畫江潭苑》詩之一:“行雲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宮殿水西頭,春日時聞翠輦游。” 清 洪昇 《長生殿·冥追》:“這不是羽蓋飄揚,鸞旌蕩漾,翠輦嵯峨!”

牛斗

指牛宿和斗宿。傳說 吳 滅 晉 興之際,牛斗間常有紫氣。 雷煥 告訴尚書 張華 ,說是寶劍之氣上沖於天,在 豫東 豐城 。 張華 派 雷 為 豐城 令,得兩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兩人各持其一。 張華 被誅後,失所持劍。後 雷煥 子持劍過 延平津 ,劍入水,但見兩龍各長數丈,光采照人。見《晉書·張華傳》。後常用以為典。 北周 庾信 《思舊銘》:“劍沒 豐城 ,氣存牛斗。” 唐 杜甫 《所思》詩:“徒勞望牛斗,無計斸龍泉。” 元 薩都剌 《過延平津》詩:“神光射霄漢,牛斗為不明。” 何其芳 《憶昔》詩:“光芒萬丈射牛斗,要把人間重鑄成。”

牛鬭:1.謂牛相鬥。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月峽猿啼,江神牛鬭。” 元 張雨 《春耕》詩:“壺漿稚子看牛鬭,卻過田頭午餉時。”

(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紕漏》:“ 殷仲堪 父病虛悸,聞牀下蟻動,謂是牛鬭。” 劉孝標 注引 檀道鸞 《續晉陽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後用“牛鬭”指病虛、心神恍惚。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廣 客蛇影, 殷 師牛鬭。”

寒光

慘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閃,刀已出鞘

紫極

(1).星名。借指帝王的宮殿。《文選·潘岳<西征賦>》:“厭紫極之閒敞,甘微行以游盤。” 李善 註:“紫極,星名,王者為宮以象之。 曹植 上表曰:‘情注於皇居,心在乎紫極。’”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納諫》:“陛下高居紫極,寧濟蒼生。”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

(2).道教稱天上仙人居所。 晉 葛洪 《抱朴子·微旨》:“但彼人之道成,則蹈青霄而游紫極。”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六:“高升紫極上,宴此玄都岑。”《封神演義》第十三回:“閒坐蒼龍歸紫極,喜乘白鶴下 崑崙 。”

(3).泛指天空。 明 劉基 《題王起宗御史江山煙靄圖》詩:“日落風雲連紫極,天寒波浪隔 蒼梧 。”

(4). 唐 代重道教,尊奉 老子 為 玄元皇帝 。 唐玄宗 時於兩京( 長安 及 洛陽 )及諸州置 玄元皇帝 廟。京師號 玄元宮 ,諸州號 紫極宮 。見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道教》。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弱水

(1).古水名。由於水道水淺或當地人民不習慣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濟渡的,古人往往認為是水弱不能載舟,因稱弱水。故古時所稱 弱水 者甚多。(1)《書·禹貢》:“ 黑水 西河 惟 雍州 , 弱水 既西。”又:“導 弱水 至於 合黎 ,餘波入於 流沙 。”上源指今 甘肅 山丹河 ,下游即 山丹河 與 甘州河 合流後的 黑河 ,入 內蒙古 境後,稱 額濟納河 。(2)《山海經·西山經》:“ 勞山 , 弱水 出焉,而西流注於 洛 。”指今 陝西 北部 洛水 上游某支流。(3)《山海經·大荒西經》:“﹝ 崑崙 之丘﹞其下有 弱水 之淵。”《史記·大宛列傳》:“ 安息 長老傳聞 條支 有 弱水 西王母 。”《後漢書·西域傳·大秦》:“﹝ 大秦國 ﹞西有 弱水 、 流沙 ,近 西王母 所居處。”所指皆在西方遠處以至國外。(4)《漢書·地理志下》:“ 金城郡 …… 臨羌 。”原註:“西有 須抵池 ,有 弱水 、 崑崙山 祠。”可能指今 青海 。(5)《後漢書·東夷傳·夫餘》:“北有 弱水 。”當在今 黑龍江 省境內。(6)《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六年》:“ 魏 主循 弱水 西行,至 涿邪山 。”當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國 境內。(7)《新唐書·西域傳上·東女》:“有 弱水 南流。”當在今 青海 或 西藏 境。(8)《新唐書·北狄傳·奚》:“以 奚 阿會部 為 弱水州 。”當在今 內蒙古 東境。

(2).又名 娑夷水 。即今 克什米爾 西北部 吉爾吉特 (Gilgit)附近 印度河 北岸支流。 唐 天寶 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 攻 小勃律 ,進軍至此。

(3).古代神話傳說中稱險惡難渡的河海。《海內十洲記·鳳麟洲》:“ 鳳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宋 蘇軾 《金山妙高台》詩:“ 蓬萊 不可到,弱水三萬里。”《西遊記》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紅樓夢》第二五回:“一足高來一足低,渾身帶水又拖泥。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 蓬萊 弱水西。”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嗚呼!現象如是,雖弱水四環,鎖戶孤立,猶將汰於天行,以日退化。”

(4).猶言愛河情海。《紅樓夢》第九一回:“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蘇曼殊 《碎簪記》:“余曰:‘然則二美並愛之矣。’ 莊湜 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義,當識吾心。’余曰:‘今問子,心所先屬者阿誰?’曰:‘ 靈芳 。’”三千,喻其多。

玄洲

(1). 戰國 宋 玉 《釣賦》中假託的人名。《古文苑·宋玉<釣賦>》:“ 宋玉 與 登徒子 ,偕受釣於 玄洲 ,止而並見於 楚襄王 。 登徒子 曰:‘夫 玄洲 ,天下之善釣者也。’” 章樵 註:“玄,妙也;洲,水邊洲渚。言精於釣,故托 玄洲 為名。”

(2).神話中的十洲之一。《海內十洲記·玄洲》:“ 玄洲 ,在 北海 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萬里,上有 太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饒金芝玉草。” 南朝 梁 沉約 《和劉中書仙詩》:“清旦發 玄洲 ,日暮宿 丹丘 。”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黃,甲子初開浩劫長。”

(3).幽深的崖岸。《古文苑·蔡邕<漢津賦>》:“明珠胎於靈蚌兮,夜光潛乎玄洲。” 章樵 註:“玄洲,幽深之崖也。”

烏紗

(1).指古代官員所戴的烏紗帽。 唐 皮日休 《夏景沖淡偶然作》詩:“祗隈蒲褥岸烏紗,味道澄懷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序》:“龍竹自攜,烏紗不整;異貌無匹,華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聲未絶,只見班部中閃出一官,烏紗象簡,趨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園 《後南柯·辭職》:“想當年司憲護高牙,誤軍事褫烏紗,如爐王法便追拿。”參見“ 烏紗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孫仁孺 《東郭記·與之大夫》:“覷了這人情笑殺,可道當今底是識烏紗。”參見“ 烏紗帽 ”。

(4).黑紗織物。參見“ 烏紗髻 ”。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高閣

(1) 高度較大的閣樓

(2) 用以貯藏存放書、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閣)

素秋

(1).秋季。古代五行之說,秋屬金,其色白,故稱素秋。 漢 劉楨 《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祓禊,國於水游。”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 瞿唐峽 口 曲江 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宋 歐陽修 《清商怨》詞:“關河愁思望處滿。漸素秋向晚。”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邊盼素秋。” * 《感事八首用杜甫<秋興>詩韻·戰局時局》:“ 興安嶺 下 楚江 頭,萬里烽煙接素秋。”參見“ 素商 ”。

(2).比喻衰老、遲暮。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無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機,素秋馳白日。”

詩詞推薦

  • 望法海寺

    乾隆清代〕蘭若絕塵囂,遐瞻散鬱陶。樹藏僧舍小,雲截筍峰高。興寄清秋迥,游耽淨域豪。何當蒼翠處,倚柏一揮毫。
  • 洞仙歌(和居厚弟韻)

    劉克莊宋代〕眇難攬鏡,跛尤難穿履。賴有胡公菊潭水。信醫言、斷了重碧輕紅,禁害殺,不遣高吟大醉。古來稀七十,添許多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

    楊炯唐代〕雁門歸去遠,垂老脫袈裟。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別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
  • 和伯氏懷人韻

    蔡沈宋代〕懷人復懷人,懷憂不能寫。滄浪有舟楫,使欲從東下。春寒雨淋淋,舟楫不可尋。臨流一惆悵,直下萬里深。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月俸至

    姜特立宋代〕祿厚君恩得,才疏德性迂。入門隨手散,不作守錢愚。
  • 東岩

    吳衍宋代〕滿壁雲濤倚太空,雙崖一線路微通。幾年勝概埋荊棘,好事山翁始發蒙。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三游錢園並題四時畫圖

    陳起宋代〕只因閒未得,又慕得閒名。一幅無盡態,四時有餘情。吟清招鶴伴,機熟付鷗盟。坐久不知晚,前汀煙水橫。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題五畏齋

    葉適宋代〕曹滕亦據南面權,坐衙吏貼群趨先。敢雲威福自我出,下有赤子高蒼天。聖人鬼興建皇極,付祝長管尤惻惻。前碑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瑞鶴仙

    陳允平宋代〕故廬元負郭。愛樹色參差,湖光渺漠。樓危萬山落。俯闌乾十二,嚲檐飛角。花嬌柳弱。映輕黃、淺黛依約。與沙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採選示王聖美葛子明

    王令宋代〕酒盞厭連行,眾客喧已醉。忽得簿上籍,共出名外仕。孤昂忽雄軒,泯默亦馴致。追爭相後先,得失自愚智。隨時
  • 點絳唇 暮春遊五華山繼先師韻

    尹志平元代〕昨日春遊,一行恰似乘鸞鳳。知音共。適懷心縱。直入桃源洞。好向清溪,閒聽琴三弄。真歡動。任地迎送。管甚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謁金門

    邵圭潔明代〕江草碧,又見一年寒食。風雨落花春可惜,捲簾人獨立。十里青山咫尺,兩岸綠楊如織。酌酒賦詩俱未得,浪將光
  • 出麗正門乘馬觀稼之作

    乾隆清代〕今歲雨暘幸時若,更欣北省率同斯。占鳴銅雀逮成矣,遂策玉驄一閱之。結穗累累瀼露潤,芃苗翼翼爽風披。無容
  • 如夢令(道人書郡樓)

    向滈宋代〕舊恨新愁無際。近水遠山都是。西北有高樓,正為行 * 倚。留滯。留滯。家在吳頭楚尾。
  • 郊行小憩

    陳杰宋代〕嵐氣深籠屋,機聲細出林。落花流水逕,芳草短牆陰。啼鳥招人處,斜陽過客心。明朝坐曹去,拄頰盼遙岑。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浪淘沙(芍藥)

    韓元吉宋代〕鶗F774怨花殘。誰道春闌。多情紅藥待君看。濃淡曉妝新意態,獨占西園。風葉萬枝繁。猶記平山。五雲樓映
  • 醉落魄/一斛珠

    史達祖宋代〕鴛鴦意愜。空分付、有情眉睫。齊家蓮子黃金葉。爭比秋苔,靴鳳幾番躡。牆陰月白花重疊。匆匆軟語屢驚怯。宮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僧房聽雨

    盧士衡唐代〕古寺松軒雨聲別,寒窗聽久詩魔發。記得年前在赤城,石樓夢覺三更雪。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晝坐

    何鞏道明代〕晝坐高齋初放晴,當門山色背南城。花飛苔徑日千點,蠅打低窗時一聲。病後客懷多寂寞,夢中人事最分明。十千
  • 招桐柏李道士

    葛閎宋代〕海嶺重重接紫虛,高人還肯敞仙裾。玉蟾點滴有清露,少費研朱寫道書。
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原文_九日紫極宮次戴懋和韻·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