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甘肅乃窮邊,地瘠民亦貧。
方當軍行時,未免供應頻。
歷年寬正賦,損上羲經雲。
邇年大功成,役罷興耕畇。
秋稅以例輸,踐土義所遵。
今夏忽缺雨,數郡旱象臻。
西望為民傷,艱享胡易屯。
方伯及有司,善撫命屢申。
賑濟毋或遺,俾無溝壑淪。
蠲糧有定例,被災按數分。
念此煢獨哀,破例與豁均。
庶幾逭催科,閭閻鮮吏人。
相將種秋麥,以待接明春。
詩詞問答
問:《降旨免甘肅鞏昌等府本年正賦詩以紀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一
參考注釋
甘肅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中國省級行政單位之一,位於黃河上游。甘肅省因甘州(今張掖)與肅州(今酒泉)而得名。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定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窮邊
荒僻的邊遠地區。 宋 蘇舜欽 《己卯冬大寒有感》詩:“窮邊苦寒地,兵氣相纏結。” 清 納蘭性德 《沁園春》詞:“窮邊自足愁懷,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張素 《吉長道中》詩:“客來遠道賓士苦,地入窮邊感慨多。”
方當
猶將要;會當。《後漢書·方術傳上·楊由》:“有風吹削哺,太守以問 由 。 由 對曰:‘方當有薦木實者,其色黃赤。’頃之,五官掾獻橘數包。”《梁書·簡文帝紀》:“方當玄默在躬,棲心事外。” 唐 韋應物 《冰賦》:“微客卿之言,則何以雪余惑,方當命有司而撤冰,書盤盂以自式。”
行時
時行。謂見重於當時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供應
(1) 為…提供商品或食物
供應糧食
(2) 以物質滿足需要
食物就是一種能夠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食物從何處來》
歷年
(1) 曆法上的年
(2) 過去多少年
歷年的積累
正賦
主要的賦稅。指地丁稅。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繇賦》:“賦分二等:曰正賦,即起運存留正供,每年候府奉部札,酌歲所急,多寡微有差。”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催征》:“田之所稅為糧,人之所供為丁,統正賦之名,曰:地丁。”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下》:“薄於正賦而厚於雜賦。正賦,耳目之所先也;雜賦,其所後也。”
羲經
《周易》的別稱。相傳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王珪 《除富弼西京留守制》:“不處成功,專 老氏 榮名之畏;其旋元吉,安羲經履道之終。”
邇年
猶近年。《宋史·度宗紀》:“邇年近臣無謂引去以為高,勉留再三,弗近益遠,往往相尚,不知其非義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一·貴後拜師》:“又如邇年之禮達觀者,俱耆夙名公,持鉢捧錫,備高足之列。” 清 龔煒 《巢林筆談·漕糧新弊》:“邇年糧戶米色,迥勝於前。”
大功
(1) 大功業,大功勞
(2) 獎勵用語
記大功一次
踐土
(1).踩踏地面。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絶地,足不踐土。”
(2).居住的地方。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山居之民多癭腫疾,由於飲泉之不流者。今 荊南 諸山郡東多此疾瘇。由踐土之無鹵者,今 江 外諸山縣偏多此病也。”
(3).古地名。 春秋 屬 鄭 ,在今 河南 原陽 西南。公元前632年, 晉文公 會盟諸侯於此。《春秋·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會 晉侯 、 齊侯 、 宋公 、 蔡侯 、 鄭伯 、 衛子 、 莒子 ,盟於 踐土 。” 唐 柳宗元 《晉問》:“齊盟 踐土 ,低昂玉帛。”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 葵丘 踐土 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生。”
缺雨
降水量不足
缺雨月份
旱象
乾旱的現象。 峻青 《秋色賦·壯志錄》:“今年春天的旱象,並不比那一年輕多少。”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有司
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陛下可將彼家屬送有司問罪。——《三國演義》
召有司案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授之於有司。——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賑濟
用財物救濟
賑濟災民
毋或
不可。《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東門遂 不聽公命,殺適立庶。”《韓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從王之指;無或作惡,從王之路。”
溝壑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定例
常規;一定的、例行的規矩、規定
而奉行者即為定例。——《聊齋志異·促織》
破例
突破常例
因為他卓越的經歷而願意破例調入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催科
催收租稅。租稅有科條法規,故稱。 宋 鄭文寶 《江南餘載》上:“ 錢氏 科斂酷慘,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湯悅 、 徐鉉 嘗使焉,雲夜半聞聲若麞麂號叫,及曉問之,乃縣司催科耳。”《宋史·職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獄訟無寃、催科不擾為治事之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而身為州縣者,又往往急催科,緩撫字,瘠百姓,肥身家。”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吏人
(1).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 唐 韓愈 《柳巷》詩:“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閻都督 ﹞分付吏人,觀其所作,可來報知。”
(2).泛指當官的人。 唐 岑參 《送李郎尉武康》詩:“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 姚華 《論文後編》:“以視吏人言事,與學者論辨之作,務趨簡捷,取便成功者,事既不同,勢亦弗敵。”
(3).官吏與庶民。《後漢書·袁安傳》:“除 陰平 長、 任城 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後漢書·方術傳上·任文公》:“五月一日,當有大水,其變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為其備。”
相將
(1) 相隨,相伴
兩個相將旅遊
(2) 將近,行將
有秦兵二十萬圍了 晉城 韓國,相將半月有餘。——《秦併六國平話》
秋麥
(1).成熟的禾稼。《穆天子傳》卷四:“獻馬三百,牛羊五千,秋麥千車,膜稷三十車。” 郭璞 註:“秋麥,禾也。” 唐 沉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張岐州》詩:“芃芃秋麥盛,苒苒夏條垂。”
(2).猶麥秋。收割麥子的時候。 孫犁 《白洋淀紀事·光榮》:“可是 原生 那個媳婦漸漸不安靜起來。先是常常和婆婆吵架,後來就是長期住娘家,後來竟是秋麥也不來。”
待接
猶接待。《三國志·吳志·孫登傳》:“ 登 待接寮屬,略用布衣之禮,與 恪 、 休 、 譚 等或同輿而載,或共帳而寐。” 晉 盧諶 《贈劉琨書》:“待接彌優,欵眷逾昵。”《宋書·顏延之傳》:“ 廬陵王 義直 頗好辭義,待接甚厚。”
詩詞推薦
【雙調】夜行船_寄香羅帕多
趙明道〔元代〕寄香羅帕多緒多情意似痴,閒愁悶禁持。心緒熬煎,形容憔悴,又添這場縈系。【步步嬌】一幅香羅他親寄,寄與
名句推薦
- 朝來罷茶甌,閒詩念追摹趙蕃《從孫一昆仲求毗陵筆》
- 去年荊府參謀去,今歲襄州太守歸項安世《送吳襄陽換承宣使歸奉時請二首》
- 道大誰能與,才難聖所嘆趙蕃《寄晦庵二首》
- 邊城歲暮望鄉關,身逐戎旌未得還武元衡《歲暮送舍人》
- 登山始覺天高廣,到海方知浪渺茫王溥《謝進士張翼投詩兩軸》
- 張侯好事果絕俗,因人隔江來覓詩章甫《題張希穎筠坡圖》
- 欲作久長計,毋忘禮義為
- 素飧歌伐檀,居前愧揚秕趙汝回《寄昭武馮司戶》
- 昨日次睢陽,今夕宿符離
- 仰天每長嘆釋文珦《浮萍寄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