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柳色原文

昨來驛路多風塵,輕車下帷數百里。

今朝風日和且妍,策馬郊原聊縱視。

誰知柳色爾許佳,窣地柔絲垂颯纚。

豈伊神解識花朝,詎果韶光隔一水。

遠籠村落煙雨中,近拂鞍韉畫圖里。

綰結春情擅獨能,品題芳物從茲始。

詩詞問答

問:柳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柳色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

2. 是日花朝

參考注釋

昨來

近來。 唐 岑參 《河西春暮憶秦中》詩:“別後鄉夢數,昨來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想昨來枉了身心,初間喚做得為夫婦;誰知今日,喚俺做哥哥。”《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四年》:“臣聞昨來西師出界,中綴而還,將下師徒,頗有飢凍潰散。”

驛路

驛道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輕車

(1).古代兵車名。為兵車中最為輕便者。《周禮·春官·車仆》:“掌戎路之萃……輕車之萃。” 鄭玄 註:“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 孫詒讓 正義:“輕車在五戎中最為便利,宜於馳驟,故用為馳敵致師之車,又兼用之田狩也。” 漢 馬融 《廣成頌》:“狗馬角逐,鷹鸇競鷙,驍騎旁佐,輕車橫厲。”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八:“攜我好仇,載我輕車,南凌長阜,北厲清渠。” 唐 於鵠 《送張司直入單于》詩:“莫隨征將意,垂老事輕車。”

(2).輕快的車子。《淮南子·原道訓》:“末世之御,雖有輕車良馬,勁策利鍛,不能與之爭先。” 宋 陳亮 《酌古論三·諸葛孔明上》:“於是駕以輕車,鳴以和鸞,步驟中度,緩急中節,鏘鏘乎道路之間。”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勵志》:“驅驕馬,逐輕車,不辭筋力倦,路途賒。”

(3).輕車將軍的簡稱。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後逐 李輕車 ,追虜窮塞垣。” 錢振倫 註:“《漢書》曰:‘ 李廣 從弟 蔡 為郎,事 武帝 。 元朔 中,為輕車將軍,擊右賢王,有功,卒封 安樂侯 。’” 北周 庾信 《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詩:“輕車初逐 李 ,定遠未隨 班 。”

(4).古代兵種名。士兵均駕車作戰,故名。《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今國有眾軍,並多精勇,宜且罷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令還復民伍。” 李賢 注引《漢官儀》:“ 高祖 命天下郡國選能引關蹶張、材力武猛者,以為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立秋後講肄課試,各有員數。”

下帷

(1).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指教書。《史記·儒林列傳》:“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 董仲舒 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長思書》:“才劣 仲舒 ,無下帷之思;家貧 孟公 ,無置酒之樂。”

(2).引申指閉門苦讀。 南朝 梁 任昉 《贈王僧孺》詩:“下帷無倦,升高有屬。”《南史·王僧虔傳》:“汝( 僧虔 子 慈 )年入立境,方應從宦,兼有室累,何處復得下帷如 王郎 時耶?” 唐 李白 《行行且遊獵篇》:“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宋 晁沖之 《和江子我竹夫人》詩:“下帷度日甘同夢,隱几終年得異書。”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風日

(1).風與日。謂風吹日曬。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2).指天氣;氣候。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今朝風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爾堪 《醉花陰》詞:“風日近清明,幾片榆錢,都算鶯兒俸。”

(3).猶風光。 唐 杜審言 《春日京中有懷》詩:“寄語 洛城 風日道,明年風色信還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仙人枕》:“ 元 陳孚 詩:‘ 居庸 萬馬繞山前,未許蒼苔睡晏然。見説 華山 風日好,何如移伴白雲眠。’” 清 姚鼐 《贈孫雨窗》詩:“茶香竹淨好風日,請我俛仰前賢旁。”參見“ 風光 ”。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蕭子范 《東亭極望》詩:“郊原共超遠,林野雜依菲。”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送餞》:“國破山河在,城傾草樹迷。看縱橫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柳色

(1).柳葉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遜 《落日前墟望贈范廣州雲》詩:“輕煙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詩:“濤聲夜入 伍員 廟,柳色春藏 蘇小 家。” 前蜀 韋莊 《河傳》詞:“何處。煙雨。 隋 堤春暮,柳色蔥蘢。” 宋 黃庭堅 《呻吟齋睡起》詩:“蘭牙依客土,柳色過鄰牆。”

(2).指綠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柳色披衫金縷鳳,縴手輕拈紅豆弄。”

爾許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宋 楊萬里 《自音聲岩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余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縊之人,不會有爾許閒暇咬文嚼字也。”

颯纚

長袖飄舞貌。《文選·班固<西都賦>》:“紅羅颯纚,綺組繽紛。” 呂向 註:“颯纚,長袖皃也。”《文選·張衡<西京賦>》:“振朱屣於盤樽,奮長袖之颯纚。” 張銑 註:“颯纚,舞袖貌。” 唐 盧照鄰 《相樂夫人檀龕贊》:“羣天颯纚,眾寶玲瓏。”

豈伊

猶豈,難道。伊,語中助詞,無義。《詩·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匪他。”《後漢書·杜喬傳》:“故陳資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無勸。苟遂斯道,豈伊傷政。”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顏光祿書》:“豈伊好辯,未獲雲已。” 唐 李白 《贈崔司戶文昆季》詩:“豈伊 箕山 故,特以風期親。”

解識

(1).猶解釋。 宋 本《<顏氏家訓>序》:“余曰:‘凡字以詮義,字猶未識,義安能見?旋雲小小,頗亦怱怱。’眾乃謝余,令為解識。余遂作音義以曉之。”

(2).知曉;熟悉。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舉筯,沙魚線甚俊。 呂丞相 喜問:‘君解識此物耶?’” 清 吳偉業 《夜遊虎丘劍池》詩:“轆轤夜半語空中,無人解識興亡意。”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別錄》:“予操普通語相與周旋,謂居 中國 久,言語風習,解識不少,近則經商於 香港 也。”

花朝

(1).見“ 花朝節 ”。

(2).指百花盛開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唐 李商隱 《梓州罷吟寄同舍》詩:“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 霍嫖姚 。”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一:“轉眼 榕城 春欲暮,杜鵑聲里過花朝。”

韶光

(1) 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紅樓夢》

(2)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韶光一去不再來

村落

村莊

煙雨

像煙霧那樣的細雨

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煙雨空ň。——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鞍韉

鞍子和托鞍的墊子。古樂府《木蘭詩》:“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唐 杜甫 《送人從軍》詩:“馬塞防失道,雪沒錦鞍韉。”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但先給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韉曬一下。”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綰結

繫結;打結。 明 何景明 《悼亡》詩之三:“裁為雙中衣,羅帶紛綰結。”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宮婢肆逆》:“幸諸婢不諳綰結之法,繩股緩不收,戶外聞咯咯聲, 孝烈皇后 率眾入解之。”

見“ 綰髻 ”。

春情

(1) 男女相互愛戀的感情;春心

(2) 春天的景致或意趣

品題

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後漢書·許劭傳》

芳物

芳香之物。多指花卉草木。 唐 韋應物 《與友生野飲效陶體》詩:“始自翫芳物,行當念徂春。” 宋 梅堯臣 《戲答持燭之句依韻和永叔》:“歸時雖已過寒食,芳物猶能逐暖風。” 宋 晁補之 《魚溝懷家》詩:“歸來未應芳物老,桃花如錦遍 松溪 。”

從茲

猶從此。 唐 杜甫 《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四遊記·猴王得仙賜姓》:“自從 盤古 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清 孫枝蔚 《張孝子詩》:“乞棺殮主長哀號,從茲孝烈聞 通城 。”

詩詞推薦

柳色原文_柳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