綺望亭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綺望亭原文

山迥亭復敞,萬景入望美。

該之以一言,斯則莫如綺。

橫嶺側為峰,葉綠花方紫。

畫意兼吟裁,無過點綴耳。

細玩綺之義,實在畎畝里。

犁雨與耕雲,興鋤及於耜。

是綺誠綺哉,祈年切乎已。

或曰斯乃食,綺謂衣而已。

應思食重衣,綺況近乎靡。

粟布足比戶,焉有不仁彼。

然而致艱愁,是吾乃所以。

詩詞問答

問:綺望亭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綺望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七

參考注釋

入望

進入視野。 唐 劉德仁 《監試蓮花峰》詩:“ 太華 萬餘重,岧嶤只此峯。當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貫 《冬日登江樓》詩:“遠村雖入望,危檻不堪憑。” 元 陳雷 《寄劉仲原經歷》詩:“ 鴛鴦湖 水漾晴暉,鏡里遙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見黑雲浮動,湖岸上的秋葉,一叢叢的紅意迎人,幾座樓台在遠處,旋轉的次第入望。”

一言

(1).一個字。《論語·衛靈公》:“ 子貢 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漢 班固 《 * 通·謚篇》:“謚或一言或兩言,何?文者以一言為謚,質者以兩言為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2).一句話;一番話。《書·立政》:“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懷》詩:“ 季布 無二諾, 侯嬴 重一言。”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孫炳華 《重賞之下》三:“ 林啟達 每天都要到車間轉轉,到工具機邊上看看,一言不發,看一會就走。”

(3).謂陳述一次。《穀梁傳·昭公四年》:“ 慶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語·屈節解》:“遽發所愛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單父 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

(4).眾口一詞。《韓非子·內儲說上》:“今 魯國 之羣臣以千百數,一言於 季氏 之私。”

莫如

不如;這樣選擇較好

與其你去,莫如他來

橫嶺

指五嶺。 唐 韓愈 《劉生》詩:“ 越 女一笑三年留,南逾橫 嶺 入炎洲。” 錢仲聯 集釋引 孫汝聽 曰:“橫 嶺 ,謂 五嶺 也。”

畫意

(1).指繪畫的意旨或意境。《漢書·霍光傳》:“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 周公 之事。”《宣和畫譜·王維》:“ 維 善畫,尤精山水……其思致高遠,初未見於丹青,時時詩篇中已自有畫意。” 金 元好問 《祖唐臣所藏樗軒畫冊》詩之二:“牧笛無聲畫意工,水村煙景緑楊風。” 明 袁宏道 《入盤山》詩:“分明真山子,的的有畫意。”

(2).指畫出意境、神情。 宋 歐陽修 《盤車圖》詩:“古畫畫意不畫形, 梅 詩詠物無隱情。” 宋 秦觀 《觀易元吉<獐猿圖>歌》:“ 易老 筆精湖海推,畫意忘形形更奇。”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宋》:“﹝ 毛信卿 ﹞畫竹……自言大竹畫形,小竹畫意,得法於 趙牧之 。”

無過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髮》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睃,扛酒去前坡。”

點綴

(1) 襯托;裝飾

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2) 應景兒;湊數兒

(3) 指襯托、裝飾的東西

細玩

細細體味。 明 張居正 《答宣大巡撫賈春宇書》:“凡今朝廷旨意,一字一言,皆有含蓄,有關係非謾言者,撫按諸公,肯細玩而力行之,何事不辦!” 清 李漁 《憐香伴·香詠》:“細玩大娘的佳作,輕新秀逸,當與《清平調》並傳。”《紅樓夢》第一○八回:“ 寶玉 送了 王夫人 去後,正拿著《秋水》一篇在那裡細玩。”

實在

(1) 確實地,毫無疑問地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白楊禮讚》

(2) 實際上;其實

他說明白了,實在並沒有空明白

(3) 幹得好,紮實;地道

工作做得很實在

(4) 誠實

為人實在

(5) 真實;不虛假

實在的本領

你這個人倒實在,叫你來你就來了。——《山地回憶》

畎畝

田地,田間,田野

舜發於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

祈年

向神靈祈求豐年

或曰

有人說。這是設問。或,不定代詞,不是連詞里的“或”

而已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重衣

(1).衣上加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 漢 鄭玄 註:“襲,謂重衣。”《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唐 孔穎達 疏:“襲者,重衣之名,倍道輕行,掩其不備,忽然而至,若披衣然。”

(2).謂重複多餘的衣服。《明史·王溥傳》:“居官數年,笥無重衣,庖無兼饌。”

近乎

(1) 關係親密

套近乎

(2) 接近於

他的行為近乎叛逆

比戶

(1).家家戶戶。《魏書·李安世傳》:“無私之澤,乃播均於兆庶;如阜如山,可月積於比戶矣。” 五代 李中 《獻喬侍郎》詩:“九霄恩復降,比戶意皆忻。”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祇為著蒼黔凋敝,水旱頻仍,比戶嗟呀。”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一章:“試游於都會,入於閭井,聽鄉謡,比戶可憂焉:老婦隆冬無被,乃典衣而療子孫之疾;老翁白首無褲,乃力作而償子孫之負。”

(2).形容人多而普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樾泉近體》:“何以效 蘇 陸 者比戶,談 王 李 者塞途也?”

(3).一戶挨著一戶。 清 唐甄 《潛書·遠諫》:“比戶延燒,必罪失火之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鄰里鄉黨,比戶而居。”

不仁

(1)

 

不講仁德

不仁不義

(2)

 

活動不靈,感覺喪失

肢體不仁

老的不行了,腦子都不仁了

然而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 袁枚《祭妹文》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詩詞推薦

綺望亭原文_綺望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