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夢八詩·其四

作者:劉允 朝代:宋代

紀夢八詩·其四原文

曈矓瑞日照觚稜,溶曳祥煙遠棟甍。

松檜雅知人趣尚,風來偏作步虛聲。

詩詞問答

問:紀夢八詩·其四的作者是誰?答:劉允
問:紀夢八詩·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紀夢八詩·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參考注釋

日照

一日當中太陽光照射的時間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 * 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祥煙

祥瑞的煙氣。 南朝 梁簡文帝 《玄圃園講頌》序:“停瑞氣於三辰,汎祥煙於五節。”《舊唐書·禮儀志五》:“皇帝初至 橋陵 ,質明,柏樹甘露降,曙後祥煙遍空。” 宋 柳永 《透碧霄》詞:“月華邊,萬年芳樹起祥煙。”

棟甍

(1).指棟樑。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旗旆流日月,帳廬扶棟甍。”《隱居通議·駢驪三》引 宋 聶子述 《上樑文》:“東里西鄰,無復棟甍之接;南貧北富,率為瓦礫之場。”參見“ 棟樑 ”。

(2).比喻擔當重任的人物。《後漢書·方術傳上·謝夷吾》:“誠社稷之元龜,大 漢 之棟甍。” 李賢 註:“甍亦棟也。”

知人

(1).謂能鑑察人的品行、才能。《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史記·宋微子世家》:“ 宋宣公 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復享之。” 宋 曾鞏 《贈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 蘇君 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清 錢謙益 《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擇將如擇醫,以知人為能事。”

(2).謂懂人事。《史記·趙世家》:“ 趙簡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

(3).謂懂得人事變化之道。《禮記·中庸》:“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 鄭玄 註:“知天、知人,謂知其道也。”

有智慧的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且夫既登,而求降階者,知人也。” 林堯叟 註:“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 唐 韓愈 《贈太傅董公行狀》:“公之將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亂。故君子以公為知人。”

趣尚

(1).志趣和好尚。 漢 蔡邕 《陳寔碑》:“是以邦之子弟,遐方後生,莫不同情瞻仰,由其模範,從其趣尚。” 唐 元稹 《制誥序》:“追而序之,蓋所以表明天子之復古,而張後來者之趣尚耳。”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韓昌黎詩》:“蓋 昌黎 本好為奇崛矞皇,而 東野 盤空硬語,妥帖排奡,趣尚略同,才力又相等,一旦相遇,遂不覺膠之投漆,相得無間。”

(2).情致;風格。 宋 蘇舜欽 《答韓持國書》:“今言如是,疑非出於 持國 也,然筆跡趣尚皆 持國 ,又不足疑。”

步虛

(1).道士唱經禮讚。 唐 李白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詩:“喘息飡妙氣,步虛吟真聲。” 王琦 注引《異苑》:“ 陳思王 游山,忽聞空里誦經聲,清遠遒亮,解音者則而寫之,為神仙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 唐 施肩吾 《聞山中步虛聲》詩:“何人步虛南峯頂,鶴唳九天霜月冷。”《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靈素 厭勝,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爭舉梃將擊之,走而免。” 明 無名氏 《精忠記·兆夢》:“小道小道,其實玄妙,善能步虛,又會佐醮。”

(2).見“ 步虛詞 ”。

(3).指道家傳說中神仙的凌空步行。《漢武帝內傳》:“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 明 劉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靈,步虛欵天關。” 清 蔣士銓 《第二碑·留香》:“浩氣長生,靈旗暗閃,且喜時逢清晏,歲際豐盈,不免步虛巡按一回。”

詩詞推薦

紀夢八詩·其四原文_紀夢八詩·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