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清和原文

清和天氣佳,膏澤遠邇逮。

二麥既望秋,禾黍亦均藝。

往年春苦旱,愁雨都成例。

今歲何厚幸,優渥沾天惠。

淡盪天宇明,極目空澄際。

時縱作微風,風止無塵翳。

予心以稍慰,庶政籌次第。

況復息兵戎,來格服番裔。

賢輔日贊襄,庶明職交勵。

永維保泰機,乾勉持盈計。

詩詞問答

問:清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清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九

參考注釋

清和

清靜和平。《隸續·漢司空掾陳寔殘碑》:“ 陳寔 仲躬 者,含聖喆之清龢。”參見“ 清和 ”。

(1).天氣清明和暖。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天清和而濕潤,氣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韋莊 《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 劍門 西。” 宋 潘元質 《醜奴兒慢》詞:“愁春未醒,還是清和天氣。” 李大釗 《青春》:“遠從 瀛島 ,反顧祖邦,肅殺鬱塞之象,一變而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靜和平。形容昇平氣象。 漢 賈誼 《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則萬生遂茂。”《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陶季直 ﹞出為冠軍司馬, 東莞 太守,在郡號為清和。”

(3).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漢 蔡邕 《文范先生陳仲弓銘》:“君膺皇靈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 劉孝標 注引《晉陽秋》“ 荀羨 字 令則 , 潁川 人,光祿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識裁。”《南史·梁紀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內懷英氣。”

(4).(聲音)清越和諧。《文選·揚雄<劇秦美新>》:“鏡純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聲。” 李周翰 註:“聆,聽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聲。” 漢 王逸 《九思·傷時》:“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選·嵇康<琴賦>》:“清和條昶,案衍陸離。” 張銑 註:“言琴聲清和有調。”《初學記》卷三十引 晉 傅玄 《蟬賦》:“聲嚖嚖以清和兮,遙自託乎蘭林。”

(5).(詩文)清新和順。 宋 蘇軾 《<邵茂誠詩集>敘》:“余讀之,彌月不厭,其文清和妙麗,如 晉 宋 間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海剛峯 嚴厲孤介,而詩卻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遺稿>序》:“觀察出其文,讀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韻。”

(6).農曆四月的俗稱。 明 盧象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四:“家大人於清和閏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說指農曆二月。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蓋指二月也。 小謝 詩因之,故曰:‘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刪去‘猶’字,而竟以四月為‘清和’。”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清和月》:“二月為清和。 張平子 《歸田賦》:‘仲春令月,時和氣清。’ 謝靈運 詩:‘首夏猶清和。’今以四月當之。”

天氣

在較短時間內特定地區的大氣狀況;氣象情況

膏澤

(1) 滋潤土壤的雨水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曹植《贈徐幹》

(2) 比喻恩惠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遠邇

猶遠近。《書·盤庚上》:“乃不畏戎毒於遠邇。” 孔 傳:“不畏大毒於遠近。”《荀子·議兵》:“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後漢書·朱暉傳》:“憲度既張,遠邇清壹。” 宋 陸游 《上殿札子》之一:“歡欣之聲,達於遠邇,可謂盛矣。” 清 朱琦 《感事》詩:“ 粵 人競啖吸,流毒被遠邇。”

二麥

大麥、小麥。《宋書·武帝紀》:“今二麥未晚,甘澤頻降,可下東境郡,勤課墾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三:“二麥俱秋斗百錢,田家喚作小豐年。” 清 鈕琇 《觚賸·廣東月令》:“﹝正月,﹞二麥黃。”

望秋

(1).盼望秋收。《隋書·高祖紀上》:“謀新去故,如農望秋。”

(2).接近秋天。參見“ 望秋先零 ”。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往年

以往的年頭;從前

成例

成形的做法;常規;先例

還按成例辦

今歲

指今年

今歲是個豐收年

厚幸

大幸。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今臣蒙國重恩,三世於今矣,正值陛下昇平之際,沐浴聖澤,潛潤德教,可謂厚幸矣!”《明史·擴廓帖木兒蔡子英傳贊》:“然則若 子英 者,又豈非厚幸哉!”《玉嬌梨》第九回:“蒙老先生垂愛,得覩芳菲不勝厚幸。” 魯迅 《書信集·致許廣平一》:“俾罄愚誠,不勝厚幸”

優渥

(1).雨水充足。語本《詩·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優既渥。”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恆》:“白鶴銜珠,夜食為明,膏潤優渥,國歲年豐。” 明 張居正 《賀靈雨表六》:“臣等叨依禁從,快睹嘉禎,愧無涓滴之酬,喜有優渥之霈。”

(2).優裕,豐厚。 漢 班彪 《北征賦》:“彼何生之優渥,我獨罹此百殃。”《三國志·蜀志·鄧芝傳》:“ 孫權 數與 芝 相聞,餽遺優渥。”《陳書·沉眾傳》:“ 高祖 以 眾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優渥,超於時輩。” 葉聖陶 《一個青年》:“一要感謝這樣優渥的贈與,二要讚美這樣超妙的書法。”

(3).優厚。指待遇好。 晉 李密 《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與折支全俸狀》:“今後每遇郊禋,各與進秩,耆耄蓋寡,優渥何傷。”《明史·李成梁傳》:“恩澤優渥,震耀當世。” 江波 《爆竹聲聲》:“受到的待遇,比前又更加優渥。”

(4).指優厚的待遇。 宋 王安石 《謝執政啟》:“特蒙優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稱此?”

(5).優美渾厚。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

天惠

(1).帝王的恩惠。 三國 魏 曹植 《又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

(2).上天的恩惠。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二講:“和世界的民族比較,我們還是最多最大的,是我們民族所受的天惠,比較別種民族獨厚。” 郭沫若 《女神·湘纍》:“我不是上天底寵兒?我不是生下地時便特受了一種天惠?”

淡盪

(1).水迂迴緩流貌。引申為和舒。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詩:“春風正淡盪,白露已清泠。”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一折:“繡幃中淡盪春風,紅浪輕翻翠被重。” 清 毛祥麟 《墨餘錄·平原聞詩記》:“對景一吟,意惟清麗,如朝煙夕霞,別具一種淡盪可人之致,斯亦已耳。”

(2).猶含糊。 冰心 《往事二》八:“一切離別恨都不是淡盪的,猶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濕的。”

(3).猶散淡;悠閒自在。 清 錢謙益 《感嘆舊遊如在宿昔作此詩以寄之》:“羨君真作淡盪人,閒即牽舟湖上住。”

天宇

(1).天空。 晉 左思 《魏都賦》:“傮響起,疑震霆。天宇駭,地廬驚。” 唐 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詩:“海黑天宇曠,星辰來逼人。”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 東坡 公昔與客游 金山 ,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詩乃模寫情景之具……當知神龍變化之妙:小則入乎微罅,大則騰乎天宇。” 魯迅 《野草·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應瑒》:“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宋書·傅亮傳》:“﹝ 傅亮 ﹞曰:‘伏聞恩旨,賜擬 東陽 ,家貧忝祿,私計為幸,但憑廕之願,實結本心,乞歸天宇,不樂外出。’” 太平天囯 黃從善 《建天京於金陵論》:“統四海皆為兄弟,居天宇者宜盡天事之勤。”

(3).猶天下。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張志民 《你與太行同高》詩:“為什麼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聲不平的呼喊?”

極目

遠望,盡目力所及

平原遠而極目兮。——王粲《登樓賦》

極目四望。——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義律極目遠望。——《廣東軍務記》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風止

風度舉止。《晉書·庾亮傳》:“ 亮 甚懼,及見 侃 ,引咎自責,風止可觀。”《南齊書·張融傳》:“ 融 風止詭越,坐常危膝,行則曳步。”

諷勸阻止。《史記·梁孝王世家》:“ 李太后 亦私與食官長及郎中 尹霸 等士通亂,而王與 任王后 以此使人風止 李太后 , 李太后 內有淫行,亦已。”

塵翳

(1).被灰塵遮掩。比喻受蒙蔽。《楚辭·七諫·沉江》“ 高陽 無故而委塵兮, 唐 虞 點灼而毀議” 漢 王逸 註:“委塵,坋塵也。言帝 顓頊 聖明克讓,然無故塵翳。”

(2).喻籠罩著淒涼陰暗的氣氛。 明 徐復祚 《紅梨記·脫禁》:“百年事不勝痛悲, 樂遊原 霎時塵翳。”

(3).猶塵垢。 宋 蘇轍 《祭文與可學士文》:“晚歲好道,耽悅至理,洗濯塵翳,湛然不起。”

庶政

各種政務。《易·賁》:“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新唐書·高宗紀》:“ 太宗 每視朝,皇太子常侍,觀決庶政。”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息兵

停止用兵。《戰國策·秦策二》:“ 宜陽 未得, 秦 死傷者眾, 甘茂 欲息兵。”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詩:“留滯嗟衰疾,何時見息兵。”

來格

來臨;到來。格,至。《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 孔 傳:“此 舜 廟堂之樂,民悅其化,神歆其祀,禮備樂和,故以祖考來至明之。”《三國志·魏志·劉馥傳》:“闡弘大化,以綏未賓;六合承風,遠人來格。”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殊俗所以嚮臻,靈獸所以來格。” 清 黃宗羲 《馬虞卿制義序》:“彼芻靈之象形,疑悽愴之來格。”

賢輔

賢明的輔相。《漢書·魏相傳》:“臣聞明主在上,賢輔在下,則君安虞而民和睦。” 唐 賈公彥 《<周禮正義>序》:“立君治亂,事資賢輔。”《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 章炳麟 《訄書前錄·客帝匡謬》:“﹝客帝﹞將登薦賢輔,變革故法,使卒越勁,使民果毅,使吏精廉彊力,以御白人之侮。”

贊襄

輔助,協助。語本《書·皋陶謨》:“ 皋陶 曰:‘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 唐 柳宗元 《禮部賀皇太子冊禮畢德音表》:“嚴贊襄之禮,賜與有加。”《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相從之事,出於本人情願,非小弟所可贊襄。” 孫中山 《建國方略·<行易知難>自序》:“卒賴全國人心之傾向,仁人志士之贊襄,乃得推覆專制,創建共和。”

庶明

群賢。《書·皋陶謨》:“慎厥身,修思永,惇敍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 周秉鈞 易解:“庶,眾也。明,賢明之人。” 晉 陸雲 《贈鄭曼季往返》詩:“庶明以庸,帝聽式闕。”

持盈

保守成業。語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國語·越語下》:“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 韋昭 註:“持,守也。盈,滿也。”《後漢書·蔡邕傳》:“心恬澹於守高,意無為於持盈。” 唐 劉禹錫 《上門下裴相公啟》:“然持盈之術,古所難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俾後御民者鹹知懍朽索,戒持盈。”

詩詞推薦

清和原文_清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