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祭禮成有述原文
占星龍見後,應節雨沾初。
上祀虔郊薦,崇壇仰帝車。
將將陳俎豆,濟濟列簪裾。
念匝三時遠,誠殷九奏餘。
瑞雲籠日淡,祥燎引風徐。
連歲邀隆貺,欽承更惕如。
詩詞問答
問:雩祭禮成有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雩祭禮成有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雩祭禮成有述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四十
參考注釋
占星
(1).觀察星象以推斷吉凶。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望氣登重閣,占星上小樓。”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懷念既爾,所學遂妄,科學隱,幻術興,天學不昌,占星代起,所謂點金通幽之術,皆以昉也。”參見“ 占星術 ”。
(2).以觀察星象占卜吉凶為業的人。《舊唐書·順宗紀上》:“丙午,罷翰林醫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一章第二節:“ 秦始皇 召集學士、方士,使議論政事,煉藥求仙。博士多至七十人,占星多至三百人。”
龍見
(1).《易·乾》:“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高亨 註:“龍出現於田中,比喻大人活動於民間,人見之則有利。”後因以“龍見”指王者能有治績。《莊子·在宥》:“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 成玄英 疏:“聖人寂同死屍寂泊,動類飛龍在天。”
(2).喻羽化而登仙。《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一》:“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李善 註:“進謂求仙也,退謂處俗也。”
(3).《易·乾》:“雲從龍,風從虎。”“龍”喻事物的主幹,因以“龍見”喻文章根本已立。 晉 陸機 《文賦》:“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郭紹虞 等註:“‘龍見’句譬文章根本已立而枝節未妥。”
(4).蒼龍七宿出現。《左傳·桓公五年》:“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 杜預 註:“龍見,建巳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為百穀祈膏雨也。”《北齊書·恩倖傳·高阿那肱》:“ 源師 嘗諮 肱 云:‘龍見,當雩。’”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
帝車
(1).即北斗星。《史記·天官書》:“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 唐 李白 《聞李太尉出征東南》詩:“帝車信廻轉,河漢復縱橫。” 清 錢謙益 《新阡八景·石城開障》詩:“錯列垣墻天市近,縈廻閣道帝車行。”
(2).帝王所乘之車。 唐 蘇頲 《奉和聖制途次舊居》:“府吏趨神扆,鄉耆捧帝車。”
將將
剛剛;剛好
我來了將將一周
陳俎
陳設俎豆。意謂會盟,止息干戈。《後漢書·仲長統傳論》:“用明居晦,回泬於曩時;興戈陳俎,參差於上世。”
濟濟
(1).眾多貌。《詩·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濟濟。” 毛 傳:“濟濟,眾多也。” 唐 盧綸 《元日早朝呈故省諸公》詩:“濟濟延多士,躚躚舞百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數年之後有不人才濟濟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廣場,已是人眾濟濟。”
(2).整齊美好貌。《詩·齊風·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隋書·音樂志中》:“昭昭車服,濟濟衣簪。”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濟濟,狀貌堂堂,卻為甚偏嫌俺妓女,怕見婆娘?”
莊敬貌。濟,通“ 齊 ”。《詩·大雅·公劉》:“蹌蹌濟濟,俾筵俾幾。” 鄭玄 箋:“濟濟,士大夫之威儀也。”《管子·形勢解》:“濟濟者,誠莊事斷也。”《漢書·劉向傳》:“臣聞 舜 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隋書·音樂志上》:“其容穆穆,其儀濟濟。” 宋 司馬光 《乞罷詳定押班札子》:“朝廷不聞肅雍濟濟之風,數有變色分爭之醜,臣竊為陛下惜之。” 孫中山 《香港興中會章程》:“堂堂 * ,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簪裾
古代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南史·張裕傳》:“而 茂陵 之彥,望冠蓋而長懷; 渭川 之甿,佇簪裾而竦嘆。”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二:“ 星橋 擁冠蓋, 錦水 照簪裾。”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二:“絲竹揚帝熏,簪裾奉宸慶。” 清 方文 《久不得子留訊息》詩:“嗟爾有頑父,所志在簪裾。”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 * ;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九奏
指古代行禮奏樂九曲。《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孔 傳:“備樂九奏而致鳳凰” 孔穎達 疏:“成,謂樂曲成也。 鄭 云:‘成,猶終也。每曲一終,必變更奏。’故經言九成,傳言九奏,《周禮》謂之九變,其實一也。”《史記·趙世家》:“ 簡子 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序》:“ 微之 夢得 嘗云:‘此乃九奏中新聲,八珍中異味也。’”參見“ 九成 ”。
瑞雲
祥雲。《太平御覽》卷八引《西京雜記》:“瑞雲曰慶雲,曰景雲,或曰卿雲。” 唐 張籍 《春日早朝》詩:“曉陌春寒朝寄來,瑞雲深處見樓臺。” 明 無名氏 《齊天大聖》第四折:“當生之時,瑞雲覆國,異香芬然。”參見“ 瑞氣 ”。
連歲
1.見"連歲"。
隆貺
豐厚的禮物。 明 盧象昇 《與蔣澤壘先生書》之三:“老叔前損隆貺,久勒五中,愧未報酬萬一。”
欽承
恭敬地繼承或承受。《書·說命下》:“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 説 式克欽承。”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嘉貺益腆,敢不欽承。” 唐 王維 《為崔常侍謝賜物表》:“臣幸居無事,待罪 西門 ,恭守嘉謨,欽承成憲。” 宋 王安石 《覃恩轉官二道詔》:“爾等能以忠力靖共職事,進位一等。往其欽承。”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罔象求珠易得,離明契後難言夏元鼎《西江月(十之七)》
- 時時一回顧,不覺白日晚劉駕《上馬嘆》
- 石床埋積雪,山路倒枯松皇甫曾《送著公歸越》
- 江南無處不聞歌,晦日中軍樂更多顧況《奉和韓晉公晦日呈諸判官》
- 楊惲非忌貴袁宏《詠史詩》
- 歸去不妨簪一朵,人也道,看花來段成己《江城子》
- 清朝固多士,人門子皆冠
- 鐘鼓管磬,肅唱和鳴
- 催疊鼓,按弓彎王惲《鷓鴣引 為樂籍張惠英賦》
-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