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原文
曉無一鵲在庭柯,聞說填橋去絳河。
帶水果然是天塹,隔年才許此宵過。
常離別即不離別,曰會么原非會么。
細雨洗車真箇巧,祗宜應節弗宜多。
詩詞問答
問:七夕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七夕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七夕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四十
參考注釋
庭柯
庭園中的樹木。 晉 陶潛 《停雲》詩:“翩翩飛鳥,息我庭柯。” 宋 范成大 《簽廳夜歸用前韻呈子文》:“爐篆無風香霧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聞說
猶聽說。 唐 孟浩然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滸傳》第二三回:“江湖上多聞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卻在這裡相會。”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一:“聞説 天台 踰萬丈,可容長嘯碧峯頭?”
填橋
見“ 填河 ”。
絳河
(1).即銀河。又稱天河、天漢。古代觀天象者以北極為基準,天河在北極之南,南方屬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稱之。《漢武帝內傳》:“ 上元夫人 遣侍女答問云:‘ 阿環 再拜,上問起居。遠隔絳河,擾以官事,遂替顏色,近五千年。’” 唐 元稹 《月三十韻》:“絳河冰鑑朗,黃道玉輪巍。” 明 謝讜 《四喜記·巧夕宮筵》:“堪愛今宵佳景,雲繼絳河耿耿。”《紅樓夢》第五十回:“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2).傳說中南海河名。《初學記》卷四引 晉 王嘉 《拾遺記》:“ 絳河 去 日南 十萬里,波如絳色。多赤龍、赤色魚,而肥美可食。”
水果
供食用的含水分較多的植物果實的統稱
天塹
(1) 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壕溝
長江天塹
(2) 長江
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 李白《金陵》
(3) 錢塘江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
(4) 黃河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 金· 李汾《汴梁雜詩》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細雨
小雨。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湘東王首夏詩》:“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 唐 劉長卿 《別嚴士元》詩:“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宋 陸游 《小園》詩:“點點水紋迎細雨,疎疎籬影界斜陽。” 茅盾 《子夜》十九:“現在是濛濛細雨,如煙如霧。”
真箇
〈方〉∶的確;真的
他真箇生氣了
應節
(1).應合節拍。《列子·湯問》:“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又指蝦蟆及諸行蟲燕雀之屬,使舞,應節如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2).適應節令。《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崇寬大,順春令,則靁應節,不則發動於冬,當震反潛。” 三國 魏 曹丕 《讓禪令》:“風雨應節,禎祥觸類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