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上天竺原文

天竺天一方,震旦茲亦有。

聞之一切法,事必遇其偶。

崎嶇入蔥茜,步步離塵垢。

台傳康樂翻,石識李源友。

大士昔示相,聊藉仁謙手。

靈感無不應,香市傾城走。

恆處菩提座,此理人知否。

文通教易禪,適足啟笑口。

詩詞問答

問:上天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上天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有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二

參考注釋

天竺

我國古代稱印度

天一

(1).謂與天合而為一。《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註:“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

(2).星名。《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 張守節 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鬭,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鬭,知人吉凶者也。”

(3).神名。《史記·封禪書》:“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太一 ’。”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曰:“ 天一 、 太一 , 北極神 之別名。”

(4).太歲的別名。《廣雅·釋天》:“天一……太歲也。”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太歲考上》“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

震旦

古代印度人稱中國

諾矩羅居 震旦東南大海際 雁盪山芙蓉峰龍湫。—— 宋· 沈括《夢溪筆談》

一切法

佛教稱萬有為一切法。亦稱一切諸法。《大智度論》卷二:“復次一切法,略説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説法。此已攝一切法。”《大智度論》卷二七:“何等是一切法?所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十二入名一切法。” 唐 法藏 《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崎嶇

山路不平

崎嶇而經丘。——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崎嶇坎坷

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旌委鬱於飛飛,龍逶遲於步步。” 唐 李商隱 《南朝》詩:“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撲蝶粉牆東,步步纖痕印落紅。”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不能步步後退,毫無原則,什麼都答應。”

塵垢

塵埃和污垢,比喻細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塵世

游乎塵垢之外

康樂

(1).安樂。《禮記·樂記》:“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 梁啓超 《論進步》:“其羣治之光華美滿也如彼,其人民之和親康樂也如彼。”

(2).淫樂。康,通“ 荒 ”。 漢 劉向 《說苑·權謀》:“ 中山 之俗,以晝為夜,以夜繼日,男女切踦,固無休息,淫昏康樂,歌謡好悲,其主弗知惡,此亡國之風也。”

(3).舞曲名。《史記·孔子世家》:“選 齊 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樂》。” 司馬貞 索隱引 王肅 云:“舞曲名也。”

(4).指 南朝 宋 文學家 謝靈運 。《宋書·謝靈運傳》:“﹝ 靈運 ﹞襲封 康樂公 ,性奢豪,車服鮮麗,衣裳器物,多改舊制,世共宗之,鹹稱 謝康樂 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山川﹞實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樂 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羣季俊秀,皆為 惠連 ;吾人詠歌,獨慚 康樂 。”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靈感

靈驗;靈應。不用平常的感覺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稱遠隔知覺。或指無意識中突然興起的神妙能力。或指作家因情緒或景物所引起的創作情狀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香市

(1).買賣香的市場。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日南 有香市,商人交易諸香處。” 宋 洪芻 《香譜》:“ 南海 有香市,以香交易。”

(2).指寺廟進香季節所設買賣香物、雜物等的集市。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西湖香市》:“ 西湖 香市,起於花朝,盡於端午。”《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三回:“又想正月香市,初一我穿甚么衣裳,十五我穿甚么衣裳。” 魯迅 《花邊文學·法會和歌劇》:“賽會做戲文,香市看嬌嬌,正是‘古已有之’的把戲。” 茅盾 《故鄉雜記》:“‘香市’就是陰曆三月初一起,十五日為止的土地廟的‘廟會’式的臨時市場。”

傾城

(1) 全城;滿城

傾城出動,圍捕兇犯

(2) 形容女子艷麗,貌壓全城

名花傾城,君王帶笑

(3) 傾覆國家

菩提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理人

治理百姓。 漢 蔡邕 《陳政要七事疏》:“既加之恩,難復收改;但守奉祿,於義已弘,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 唐 張九齡 《郡內閒齋》詩:“理人無異績,為郡但經時。” 宋 曾鞏 《南軒記》:“其於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理人、國家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罕不畢載。”

文通

(1).通達文學。《南史·檀道濟傳》:“﹝ 檀珪 ﹞與 僧虔 書曰:‘僕一門雖謝文通,乃忝武達。’”

(2).文句的通則。猶文法。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序》:“取‘四書’、三《傳》、《史》、《漢》、 韓 文為歷代文詞升降之宗,兼及諸子、《語》、《策》,為之字櫛句比……渙然冰釋,皆有以得其會通,輯為一書,名曰‘文通’。”

適足

謂充足適度而不過分。《墨子·經說下》:“損飽者去餘,適足不害,能害飽。” 孫詒讓 間詁:“能與而通。害飽,疑當作飽害。言若食適足不害於人,而過飽乃為害。”《漢書·食貨志上》:“故大孰則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則糴二,下孰則糴一,使民適足,賈平則止。”

笑口

指笑時口部形態,笑容。 南唐 馮延巳 《莫思歸》詞:“花滿名園酒滿觴,且開笑口對穠芳。” 清 姚鼐 《游瞻園和香亭同年兼呈東浦方伯及在座諸君》詩之六:“朱顏今已過,笑口古難開。” 魯迅 《華蓋集續編·有趣的訊息》:“有時則尋些小玩意兒來開開笑口,但這也就是得罪人。”

詩詞推薦

  • 苦熱三首

    郭印宋代〕宇宙何蒸溽,山川久旱乾。浹膚惟汗雨,脫腕是冰紈。永晝固難避,終宵寧暫安。三農憂稼穡,無物可輸官。
  • 戲招史秘校

    彭汝礪宋代〕畫橈隱隱水中間,紅粉相瞻幾淚潸。行客自言歸意樂,故人終惜別情難。羞慚俗吏浮生拙,嘆息神仙一夢閒。漫拾
  • 送冰禪再往湖中

    齊己唐代〕行心寧肯住,南去與誰群。碧落高空處,清秋一片雲。穿林瓶影滅,背雨錫聲分。應笑遊方久,龍鍾楚水濆。
  • 題錢舜舉所畫梅花捲

    戴奎元代〕霅溪畫師名早傳,畫梅不作鐵盞圈。湖山入夢既瀟灑,粉繪落紙尤清妍。巴西故人玉堂老,別去幾年音問少。溪雲
  • 游岩豅寺

    陳天麟宋代〕山疑夢裹槐安國,僧住壺公小隱正。門橫一水與世隔,不知魚鼓今幾年。真人陰崖結茅屋,大千世界一粒粟,佛言
  • 壽李使君宣義父子同日

    陽枋宋代〕黃梅雨陣歇窗紗,庚夢醒來槐月斜。拜後拜前歡陸續,老君謫仙同一家。蟬冠醉倒金貂客,異香飄隨青犢車。旋呼
  • 蓮花

    何吾騶明代〕佳人初唱採蓮詞,正值花開日午時。不是污泥能不染,何緣清賞滿漣漪。
  • 創得齋

    乾隆清代〕仲秋候覺涼,度嶺向西陽。數武岩齋是,隔年別興長。不頻來即創,有所得應償。歷歷壁間什,聊因驗景光。
  • 題四仙像

    陸游宋代〕曾看四岳薦虞鰥,閱歲三千一瞬間。歸臥青山孤絕處,白驢常伴白雲閒。
  • 澹吟室口號

    乾隆清代〕兩架書齋十笏寬,恰如島瘦與郊寒。澹吟底是全提處,言苦易工言樂難。
  • 夫人閣四首

    蘇軾宋代〕欲曉銅瓶下井欄,鏗鍠金殿發清寒。似聞人世南風熱,日上牆東問幾竿。
  • 李嶠唐代〕孤秀峰陽岑,亭亭出眾林。春光雜鳳影,秋月弄圭陰。高映龍門迥,雙依玉井深。不因將入爨,誰謂作鳴琴。
  • 秋日縣齋

    劉摯宋代〕節物秋將半,疏慵日益加。不為投劾去,徒有折腰嗟。味酒懷江鱖,乘風憶海槎。東籬滿涼露,已約伴黃花。
  • 湘妃怨(一作湘靈祠)

    孟郊唐代〕南巡竟不返,二妃怨逾積。萬里喪蛾眉,瀟湘水空碧。冥冥荒山下,古廟收貞魄。喬木深青春,清光滿瑤席。搴芳
  • 三學院

    王投宋代〕三面松篁簇梵宮,當軒冷砌畫屏風。遊人試問空門理,雲起青山鶴山籠。
    上天竺原文_上天竺的賞析_古詩文
  • 期斯遠不至登谿亭有懷並屬雲台劉先生三首

    趙蕃宋代〕西南定何方,路遠惟迢迢。白鷺帶演迆,青居郁岧嶢。下有隱君子,內盛外不驕。芳春覺蘭馨,窮冬知木喬。無為
  • 【仙呂】八聲甘州_江天暮雪,

    鮮于樞元代〕江天暮雪,最可愛青簾搖曳長槓。生涯閒散,占斷水國漁邦。煙浮草屋梅近砌,水繞柴扉山對窗。時復竹籬旁,吠
  • 瑞蓮池

    陶弼宋代〕五月紅蓮繁盛時,隼旟同賞郡南池。額名舊載零陵志,碑字新子厚詩鐫子厚詩。採藥銜杯愁滿滿,折花行令笑遲遲
  • 江城子(和無言雪詞)

    葛勝仲宋代〕飛身疑到廣寒宮。玉花中。興何窮。酒貴旗亭,誰是惜青銅。飄瞥三無真妙絕,銀萬里,失西東。草堂紅蠟暖歌鍾
  • 雨晴至園中

    陸游宋代〕入夏經月雨,園路久已荒。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豈惟蛙黽豪,頗覺蜂蝶狂。悵然懷故山,舍東百本桑。迨此
上天竺原文_上天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