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作善應知降百祥,西江古並四川張。
已看躋壽百年帙,復喜歡同五代堂。
食德飲和三世永,夫耕婦織一家昌。
新春頻詠繁禧句,祗益持盈敬莫遑。
詩詞問答
問:《江西龍泉縣百歲壽民古朝爵五世同堂用賜四川壽民張子翼詩韻賜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一
2. 龍泉壽民古朝爵生於康熙二十四年屆今年一百歲子孫曾元並萃一堂茲據該護撫奏報請旌因御書匾額並用昨賜四川壽民張子翼百歲五世同堂詩韻以賜新春集慶頻詠繁禧實為昇平盛事
參考注釋
作善
行善;做善事。《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穎達 疏:“爾惟修德而為善。”《無量壽經》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惡之事,都不信之。”
百祥
(1).各種吉利的事物。《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唐 權德輿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獻替均三壤,貞明集百祥。”
(2).眾神。 唐 李嶠 《汾陰行》:“回旌駐蹕降靈場,焚香奠醑邀百祥。”
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雲南,到廣西梧州後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
四川
中國西南地區的省,簡稱川或蜀。面積57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省會成都。東部為四川盆地,西部為川西高原。水力資源、天然氣、雲母、井鹽儲量豐富。稻米、油菜籽產量居全國首位。重慶為中國西南部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喜歡
(1) 喜愛
喜歡幾種蔬菜
(2) 愉快;高興
五代
繼唐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相繼統治中原,合稱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時始印五經。——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食德
謂享受先人的德澤。語本《易·訟》:“六三,食舊德。” 唐 杜甫 《奉送蘇州李長史丈之任》詩:“食德見從事,克家何妙年。” 何啟 等《曾論書後》:“夫人生於 中國 ,長於 中國 ,其宗祖千百年食德飲和於 中國 者,雖身居異地,亦莫不欲高抬宗國,盛稱故鄉,以天下交遊之光寵。”
飲和
謂使人感覺到自在,享受和樂。語本《莊子·則陽》:“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 郭象 註:“人各自得,斯飲和矣,豈待言哉?” 南朝 宋 王韶之 《宋四廂樂歌·肆復樂歌》:“法章既設,初筵長舒,濟濟列辟,端委皇除。飲和無盈,威儀有餘,溫恭在位,敬終如初。” 唐 劉禹錫 《令狐相公俯贈篇章斐然仰謝》詩:“飲和心自醉,何必管弦催。”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劍詩》:“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三世
(1) 三代,常指祖孫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國出生並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一家
(1).一個家族;一戶人家。常用以謂無分彼此,如家人之相親。《管子·霸言》:“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說林訓》:“一家失熛,百家皆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陳毅 《乘車過雪峰》詩:“明日 拉薩 會親友, 漢 藏 一家敘別情。”
(2).指一人。《禮記·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鄭玄 註:“一家、一人,謂人君也。” 漢 班固 《 * 通·正論》:“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謹敬謙讓之至也。”《宋史·道學傳·程顥》:“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氣以聽。”《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五個防土庫的,在那裡喫酒 * ,一家當一更。”
(3).一家學說;一個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晉書·荀崧傳》:“ 向 歆 ,漢之碩儒,猶父子各執一家,莫肯相從。”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何嘗不徵求異説,採摭羣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 宋 蘇軾 《莊子祠堂記》:“其論天下道術,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關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為一家。”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 蘇 張 縱橫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談,其論無當於宏旨,其義不主於一家。”參見“ 一家言 ”、“ 一家書 ”。
(4).古時生產活動的一個單位。三夫為一家。《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5).表數量。常用於工商企業等。如:一家百貨商店;一家紡織廠。
新春
初春,早春。尤指春節過後的一二十天
繁禧
多福。 元 張昱 《送天使僧》詩:“一人膺大慶,萬宇受繁禧。”
持盈
保守成業。語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國語·越語下》:“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 韋昭 註:“持,守也。盈,滿也。”《後漢書·蔡邕傳》:“心恬澹於守高,意無為於持盈。” 唐 劉禹錫 《上門下裴相公啟》:“然持盈之術,古所難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俾後御民者鹹知懍朽索,戒持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