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八虞二虢周親睦,右戚敦倫盛本根。
似續宗盟綿寶牒,爵觴具邇敬隨存。
詩詞問答
問:《集張照書千文為春帖子詞四十首·其二十七》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一
參考注釋
八虞
周 代八個掌管山澤的官員。《國語·晉語四》:“及其即位也,詢於八虞。” 韋昭 註:“ 賈 唐 曰:‘八虞, 周 八士,皆在虞官, 伯達 、 伯括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隨 、 季騧 。’”《初學記》卷十二引 漢 胡廣 《侍中箴》:“ 辛 尹 是訪,八虞是詢。”
二虢
指 周 宗室 虢仲 、 虢叔 兄弟。《國語·晉語四》:“﹝ 文王 ﹞敬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 韋昭 註:“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昔二 虢 不辭兩國之任,其德厚也。”
周親
至親。《書·泰誓中》:“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孔 傳:“周,至也。言 紂 至親雖多,不如 周 家之少仁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周親忍去騙孤孀,到此良心已盡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蘿公主》:“彼雖周親,然舌耕謂何也?”
右戚
皇家貴戚。《南史·蔡撙傳》:“臣預為右戚,且職在納言,陛下不應以名垂喚。”《舊唐書·長孫無忌傳》:“或情緣右戚,遂陟台階;或顧想披荊,便蒙夜拜。”《新唐書·杜式方傳》:“子 悰 ,尚公主, 式方 以右戚,輒病不視事。”
敦倫
(1).謂敦睦人倫。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好惡敦倫,無傷惡之心,無隱忌之志……故其心舒。”《明史·職官志二》:“務各期以敦倫善行,敬業樂羣,以修舉古樂正,成均之師道。” 清 鈕琇 《觚賸·兩大文章》:“況皇上至聖至仁,以 堯 舜 之道治天下,敦倫厚俗,遠邁前朝。”
(2).指閨房之事;房事。 明 于慎行 《<顏氏家訓>後敘》:“夫其言閫以內,原本忠義,章敍內則,是敦倫之矩也。”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真賞難逢》:“世俗以夫婦之事為敦倫。”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我想,這和時而‘敦倫’者不失為聖賢,連白天也在想女人的就要被稱為‘登徒子’的道理,大概是一樣的。”
本根
(1).草木的根乾。《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綱 《論用兵》:“以多勝敵者,必將以殄滅為期,而不再舉,其機在多。譬猶拔大木之本根,非眾其力則不可。” 清 邵曾訓 《蠶婦吟》:“種桑亦愛枝葉多,空抱本根奈爾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莊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養萬物,而玄功潛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馬光 《贈邵興宗》詩:“君子固無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東陽 《祁陽縣學重修記》:“其弊也,則修節目而棄本根。”
(3).根基,基礎。《晉書·劉頌傳》:“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遺緒,得中賢之佐,而樹國本根不深,無乾輔之固,則所謂任臣者化而為重臣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視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陸游 《山南行》:“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 關中 作本根。”《宣和遺事》後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統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齊書·杜弼傳》:“竊惟《道》《德》二經,闡明幽極,旨冥動寂……實眾流之江海,乃羣藝之本根。”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原其本根,皆是國家百姓,進退皆死,誠可閔傷。” 宋 陳亮 《普明寺長生谷記》:“及至後世,於民之中又有為釋老之徒者,壞形惡服,不耕不蠶,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識其所謂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漢 王充 《論衡·正說》:“説《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維之難,不知存問本根篇數章目。”
(7).根由,根源。《漢書·張耳陳餘傳》:“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狀。” 宋 范仲淹 《潤州謝上表》:“議治亂之本根,求治亂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論》:“法律本浮棲之物,無可索其本根,類如是矣。”
(8).喻指帝室。《漢書·諸侯王表序》:“內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將謂主上薄於本根,非親親盛節。”
(9).喻指家鄉,故土。 明 劉基 《題解於伯機杜工部詩後》詩:“我今亦飄泊,不得歸本根。”
似續
繼承;繼續。《詩·小雅·斯乾》:“似續妣祖,築室百堵。” 毛 傳:“似,嗣也。”又為後嗣。 唐 柳宗元 《對賀者》:“上不得自列於聖朝,下無以奉宗祀、近丘墓,徒欲苟生倖存,庶幾似續之不廢。”
宗盟
(1).天子與諸侯的盟會。《左傳·隱公十一年》:“ 周 之宗盟,異姓為後。” 楊伯峻 註:“宗盟者,猶言會盟也。”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內無深根不拔之固,外無盤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為萬代之業也。”
(2).同宗;同姓。 唐 駱賓王 《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舊唐書·李密傳》:“宗盟之長,屬籍見容;復封於 唐 ,斯榮足矣!” 唐 無名氏 《異聞集·韋仙翁》:“ 韋君 訪老父何姓,答曰:‘姓 韋 。’ 韋 君曰:‘相與宗盟,合有繼敘。’邀與同席。” 清 吳偉業 《讀端清鄭世子傳》詩:“賢如 鄭 世子,宗盟堪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