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宋版朱文公校昌黎集原文
校集都因考異詮,門人李漢更詳編。
官書率就私書獻,杭本應為蜀本先。
無礙兼存期自擇,允為獨出更誰肩。
一篇原道接孔孟,見道因文啟宋傳。
詩詞問答
問:題宋版朱文公校昌黎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宋版朱文公校昌黎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宋版朱文公校昌黎集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四
2. 宋版朱文公所校韓文考異序雲此集本多不同惟近歲南安軍所刊方氏本號為精善別有舉正十卷其論去取多以祥符杭本嘉祐蜀本及李謝所據館閣本為定而尤尊館閣本
參考注釋
考異
考訂書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記事實的異同。 清 葉廷琯 《吹網錄·附論周聖楷輯<楚寶>》:“ 新化 鄧湘皋顯鶴 重校刊於 道光 九年,別為攷異、增輯,附在各卷之後。”
謂考訂書籍不同版本間文字或所記事實之異同。如: 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鑑考異》; 宋 朱熹 《韓文考異》;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
門人
(1) 門生
門人弟子。——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門客
官書
(1).官府的文書。《周禮·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書以贊治。”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 宋 陸游 《縱筆》詩:“歸從冊府猶披卷,了卻官書更賦詩。”《冷廬雜識·小琅玕山館詩》引 清 嚴比玉 《到家日作》詩:“只愁一紙官書促,容易歸山又出山。”
(2).官府收藏、編撰或刊行的書籍。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陽城 ﹞好學,貧不能得書,乃求入 集賢 為書寫吏。竊官書讀之,晝夜不出。經六年,遂無所不通。” 明 劉基 《宋景濂學士文集序》:“會有詔纂修《元史》,東南名士,一時皆集,復命充總裁,官書成,入翰林為學士。”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附復廖鈺夫尚書魏和齋山長書》:“且《通志》為合省官書,必應合通省官紳之力以成之。”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一篇:“然《三國》、《水滸》, 嘉靖 中有都察院刻本,世人視若官書,故得見收。”
率就
(1).輕易而就。 宋 葉適 《太府少卿福建運判直寶謨閣李公墓志銘》:“詩騷尤清婉,其餘弄筆率就,皆有義趣,讀者雖貴珍,莫能定其價。”
(2).隨便。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一日, 費閣老 訪之,竟日曠談,率就偃臥,去不相顧。”
私書
隱秘不公開的書信。《墨子·號令》:“挾私書行請謁及為行書者……皆斷無赦。”《史記·酷吏列傳》:“﹝ 郅都 ﹞為人勇,有氣力,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一餉凝思,兩袖淚痕還滿。恨私書又逐東風斷。”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魚腹書》:“又私書一紙,半已浥爛,詞甚悽惋。似是婦人慾寄所私,不遂,投河死。”
杭本
指書籍的 宋 代 杭州 刊本。亦稱 浙 本。字型方正,刀法圓潤,被後代譽為最佳的善本。 宋 朱熹 《<韓文考異>序》:“觀其自言,為兒童時,得 蜀 本 韓 文於 隨州 李 氏,計其歲月當在 天禧 中年,且其書已故弊脫略,則其摹印之日,與 祥符 杭 本蓋未知其孰先孰後,而 嘉祐 蜀 本,又其子孫,明矣。”
蜀本
宋 時 蜀 中刻印的書。 蜀 本書多用 顏 體,字較大,故又稱 蜀 大字本。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今天下印書,以 杭州 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舊 蜀 本 杜 詩,並無注釋,雖編年而不分古、近二體,其間略有公自注而已。” 葉德輝 《書林清話·宋刻經註疏分合之別》:“自京、監、 蜀 本皆省經文及注,又篇章散亂,覽者病焉。”
無礙
(1).沒有阻礙;沒有妨礙。 漢 揚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與?一東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行,獨無礙乎?”《紅樓夢》第四一回:“有木頭的杯取個來,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無礙。”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無瞻顧地釘住說:‘如果你覺得告訴我是和 趙筠秋 無礙,還是請你直說罷!’”
(2).佛教語。謂通達自在,沒有障礙。 南朝 梁簡文帝 《 * 頌》:“我有無礙,共向圓常。” 宋 朱松 《書永和寺壁》詩:“道人法力真無礙,解遣龍孫吐浪花。”
兼存
都存有;都具備。 唐 杜甫 《秋峽》詩:“常怪 商山 老,兼存翊贊功。” 唐 李銑 《孫武試教婦人戰賦》:“蓋利德之並用,故文武而兼存。”
獨出
(1).獨自外出。《列子·力命》:“獨往獨來,獨出獨入,孰能礙之?”
(2).突出;特出。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人皆謂童子耳目明達,神氣以靈,余亦偉童子之獨出於等夷也。” 宋 蘇軾 《玉盤盂》詩序:“﹝芍藥花﹞皆重跗累萼,繁麗豐碩。中有白花……姿格絶異,獨出於七千朵之上。”
(3).指獨生(子女)。《紅樓夢》第二八回:“我又沒個親兄弟、親姊妹……我也和你似的獨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樣。”
一篇
(1).古時文字皆著之於竹簡,用牛皮編串如冊,是為一篇。後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墨子·明鬼下》:“聖人一尺之帛,一篇之書。” 漢 王充 《論衡·本性》:“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養焉,故 世子 作養書一篇。” 唐 元稹 《酧白學士代書》詩:“一篇從日下,雙鯉送天涯。” 金 元好問 《遣興》詩:“一篇詩遣興,三醆酒扶頭。”
(2).全篇。 晉 陸機 《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朱子語類》卷八四:“此是一篇綱領。”
孔孟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和 孟子 的並稱。 晉 張協 《洛禊賦》:“於是搢紳先生,嘯儔命友,攜朋接黨,冠童八九,主希 孔 孟 ,賓慕 顏 柳 。臨涯詠唫,濯足揮手。” 宋 王安石 《哭梅聖俞》詩:“棲棲 孔 孟 葬 魯 鄒 ,後始卓犖稱 軻 丘 。” 元 郝經 《原古上元學士》詩:“麟死九鼎淪,萬世無 孔 孟 。文字糠粃餘,扶藉不絶聖。” 清 朱軾 《<張子全書>序》:“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 孔 孟 為法。”
見道
洞徹真理;明白道理。《漢書·翼奉傳》:“聖人見道,然後知王治之象,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歷,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經。”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詩有見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遠樹來’; 庾肩吾 之‘只認己身往,翻疑彼岸移’;兩意相同,俱是悟境。”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皮日休》:“是 日休 嘗受 巢 偽官,何其失節若此!豈文人之心,能見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玉格 這話,卻是他讀書見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