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

適志歸來張翰舟,剡溪相訪道何由。

行藏且自親猿鶴,得失從人喚馬牛。

怪事可能書咄咄,安居何處記休休。

賜環明主應留意,莫賦離騷易感愁。

詩詞問答

問: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適志

猶言舒適自得。《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周 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 郭象 註:“自快得意,悅豫而行。”《晉書·文苑傳·張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覊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詩:“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剡溪

水名。 曹娥江 的上游。在 浙江 嵊縣 南。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 。” 明 許時泉 《午日吟》:“我是箇 子猷 乘興到 剡溪 ,你似箇 遠 老忘情過 虎谿 。”參閱《太平寰宇記》卷九六。

訪道

(1).詢問治理國家的辦法。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訪道 宣室 ,若墜之惻每勤,如傷之念恆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傳》:“虛心以訪道,屈己以從諫。”

(2).尋訪真人、道士。《初學記》卷二三引 隋 孔德紹 《登白馬山護明寺》詩:“攝心罄前禮,訪道把中虛。”《水滸傳》第九六回:“本師 羅真人 常對小弟説:‘ 涇原 有箇 喬冽 ,他有道骨,曾來訪道,我暫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說明》:“他不僅想建功立業,還想訪道求仙。”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行藏

指出處或行止。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蹤跡和底細等

數問其行藏。——《元史·楊奐傳》

且自

暫且;只管。 唐 元稹 《鶯鶯傳》:“後數日 張生 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絶云:‘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 宋 辛棄疾 《永遇樂·賦梅雪》詞:“無情休問,許多般事,且自訪梅踏雪。” 明 葉憲祖 《易水寒》第一折:“記賬,一總還你,且自拿酒來吃。”《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且自順了他的性兒,我自有道理。”

猿鶴

(1).猿和鶴。《宋史·石揚休傳》:“ 揚休 喜閒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 明 劉基 《追和音上人》:“夜永星河低半樹,天清猿鶴響空山。”

(2).借指隱逸之士。 清 方文 《飲從兄搢公民部》詩:“猿鶴豈無乾祿意,江關只恐厭人稠。”

(3).見“ 猿鶴沙蟲 ”。

得失

(1)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敗

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2) 利弊;好處和壞處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 杜甫《偶題》

從人

(1).隨從;僕從。《墨子·備城門》:“從人非亓故人。” 孫詒讓 間詁:“言非其故所屬吏卒。” 唐 杜甫 《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詩:“從人雖獲多,天笑不為新。”《水滸傳》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聽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價氣,問從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顧東橋》:“ 東橋 顧從人,賞銀五錢遣之。”

(2).指投靠他人。《漢書·韓信傳》:“ 韓信 , 淮陰 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為商賈,常從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定情篇》:“右 漢 繁欽 所作也,言婦人不能以禮從人,而自相悅媚。”

主張合縱的人。《史記·張儀列傳》:“夫從人飾辯虛辭,高主之節,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禍,無及為已。”《文選·班固<答賓戲>》:“從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騁辭。”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從人合之,助六國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馬牛

(1).馬和牛。《書·費誓》:“無敢寇攘,踰垣牆,竊馬牛。” 唐 韓愈 《獲麟解》:“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2).牛馬。比喻迫於生活供人驅使從事艱苦勞動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尊堂病廢,不能理家人生產;弟坐食,一無所操作,賢夫婦何為作馬牛哉!” 蔣智由 《有感》詩:“淒涼讀盡 * 史,幾箇男兒非馬牛!”

怪事

奇怪的事情:咄咄~。

能書

善於抄寫;擅長書法。《後漢書·盧植傳》:“願得將能書生二人,共詣 東觀 ,就官財糧,專心研精,合《尚書》章句,考《禮記》失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韋仲將 能書, 魏明帝 起殿,欲安榜,使 仲將 登梯題之。”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三:“ 米芾 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內。” 明 王肯堂 《郁岡齋筆麈》卷四:“能書不擇筆,此浪語也。”

咄咄

感慨聲;表示感慨;表示責備或驚詫

咄咄怪事

安居

安穩地生活;定居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休休

悠閒的樣子

休休有容。——清· 張廷玉《明史》

賜環

亦作“ 賜圜 ”。舊時放逐之臣,遇赦召還謂“賜環”。語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環。” 楊倞 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絶,皆所以見意也。” 唐 張說 《出湖寄趙冬曦》詩之二:“ 湘浦 未賜環, 荊門 猶主諾。”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自解一官,又經數載。 軾 兒謫任 武林 ,未獲賜環訊息; 轍 兒召居諫院,猶然落魄規模。” 清 陳康祺 《壬癸藏札記》卷一:“他書多稱 稚存 賜圜,由 文正 力,蓋非事實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嗚呼 長素 ,何樂而為是耶?熱中於復辟以後之賜環,而先為是齟齬不了之語,以聳東胡羣獸之聽,冀萬一可以解免。”

明主

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史記·刺客列傳》:“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著祭酒,因為知道天命有歸,便帶著五十車行李和八百個奴婢,來投明主了。”

留意

留心;注意

人們都期待學校去留意我們今天生活中的任何一種弊病

離騷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靖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註:“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感愁

感傷愁苦。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仁者惻怛愛人,謹翕不爭……無嫉妬之氣,無感愁之欲,無險詖之事,無辟違之行。”

詩詞推薦

  • 村中病起

    鄧深宋代〕訪醫墟落疾難痊,肘後奇方得舊編。藥濟君臣雜劑和,火停文琥事烹煎。旁人笑道徒為爾,午睡醒來已脫然。從此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日即事九首

    李廌宋代〕悵望白銅鞮,醉聽金縷衣。花間愁落日,老更惜春歸。
  • 雉山

    章峴宋代〕營邱水墨師,不識桂林山。半世閱渠畫,今始陋堅頑。嶺邊千奇峰,濃紺梳雲鬢。肩輿兀醉夢,所窺才一斑。偶投
  • 燒燈夕宋明府自置酒見招席上復賦詩因次韻定詩盟並致別意

    戴炳宋代〕苦用吟心續祖燈,得君印證愈分明。一聆此日雞窗話,盡洗前時蚓竅聲。颺柳輕風寒忽暖,催花小雨濕還晴。眼前
  • 大滌洞天留題二首

    秘仲威宋代〕紫府清都不可梯,何年宮闕下遷移。飛來殿閣風雷架,逼近岩崖日月馳。境靜固宜真聖宅,地靈唯許列仙知。想應
  • 萬松寺·其一

    乾隆清代〕蘿磴煙巒幾曲盤,上方遙在萬松端。攀登盡處仍初地,小閣春風二月寒。
  • 曹丕魏晉〕蜘蛛網戶牖。野草當階生。
  • 壽嫩庵趙先生十首

    陳元晉宋代〕皎皎疇昔心,眷焉本根計。一鳴驚萬喑,獨醒閱眾醉。勇指非種鋤,有膽竟成事。彼哉稱國師,千載有餘愧。
  • 好事近

    姚述堯宋代〕梅子欲黃時,霖雨晚來初歇。誰在綠窗深處,把彩絲雙結。淺斟低唱笑相偎,映一團香雪。□指牆頭榴火,倩玉郎
  • 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劉郎中

    白居易唐代〕落花如雪鬢如霜,醉把花看益自傷。少日為名多檢束,長年無興可顛狂。四時輪轉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長。何事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鷹獵兔畫

    和凝唐代〕雖是丹青物,沈吟亦可傷。君夸鷹眼疾,我憫兔心忙。豈動騷人興,惟增獵客狂。鮫綃百餘尺,爭及製衣裳。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
  • 望瀛台未至

    乾隆清代〕乘爽臨春耦,隔湖望趯台。非關常見置,耐可寄情回。松柏雲標翠,畫圖鏡里開。擬詢發舟者,誰果到蓬萊。
  • 城旁

    王昌齡唐代〕降奚能騎射,戰馬百餘匹。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囗囗煞單于,薄暮紅旗出。城旁粗少年,驟馬垂長鞭。脫卻
  • 御風橋

    郭印宋代〕此地多虛曠,飄然欲御風。雙鳧疑到闕,一鳥似翔空。本是仙家事,元非幻術功。金丹成就日,白晝自飛沖。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歐靜秀才

    范仲淹宋代〕君歸一水遙,魂斷木蘭橈。賴有南軒竹,清風慰寂寥。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
  • 觀洛城花呈堯夫先生

    張岷宋代〕平生自是愛花人,到處尋芳不遇真。祗道人間無正色,今朝初見洛陽春。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
  • 無題·天槍幾夜直鉤陳

    王逢元代〕天槍幾夜直鉤陳,車駕高秋重北巡。總謂羽林無猛士,不緣金屋有佳人。廣寒霓仗閒華月,太液龍舟動白瑽。雪滿
  • 清明

    申佳允明代〕去年寒食雨花台,冉冉春明又客杯。南北天涯萍水合,陰晴風日柳煙開。高齋羅雀雙扉靜,塞上鳴笳萬騎回。憑檻
  • 再和邦求一首

    李正民宋代〕曾綴楓宸供奉班,異鄉飄泊若為歡。翟公羅雀交情見,鄭老無氈客坐寒。稍喜羽書清紫塞,欲從鞍馬愧儒冠。篋中
  • 上已日舍舟豐城

    曹彥約宋代〕路出豐奪縣,籃輿了夕陽。何人共列坐,勝事憶流觴。帝裡衣冠近,家山念慮長。殷勤樓下水。今夜到吾鄉。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原文_送大司成樟溪戴公歸四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