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四明任思賢侍親還鄉原文
聖朝孝理待賢材,羨爾辭官得放回。
千裏白雲親舍在,一帆飛雨客船開。
板輿侍奉追潘岳,綵服承歡作老萊。
想得慈顏長壽考,萱花堂上即天台。
詩詞問答
問:贈四明任思賢侍親還鄉的作者是誰?答:王佑詩
問:贈四明任思賢侍親還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贈四明任思賢侍親還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佑詩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佑詩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四十四
參考注釋
聖朝
封建時代稱本朝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孝理
猶孝道。謂以孝治國教民。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諸官》:“孝理敦國政,神凝推道經。” 唐 劉禹錫 《謝上連州刺史表》:“伏荷陛下孝理宏深,皇明照燭。”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權若訥馮澥》:“削之無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待賢
謂禮遇賢者。《晉書·段灼傳》:“自 穆公 至於 始皇 ,皆能留心待賢,遠求異士。”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或揚旌求士,或設簴待賢。”《隋書·李德林傳》:“ 李徵 曰:‘ 德林 久滯絳衣,我常恨 彥深 待賢未足。’”
辭官
辭去官職。《新唐書·隱逸傳·武攸緒》:“後革命,封 安平郡王 ,從封 中嶽 ,固辭官,願隱居。”柳琴戲《狀元打更》第十四場:“先讓你回去,我過個三年五載,辭官回家,同你過半輩子安生日子。”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白雲親舍
《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後因以“白雲親舍”為思念親人的典故。 明 金鑾 《醉太平·送葉泮西內台》套曲:“青燈旅館添歸夢,白雲親舍覓征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水驛山城煙靄,花村酒肆塵埋。百裏白雲親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萊 ,從軍心事乖。”
一帆
(1).一張風帆。 唐 王灣 《次北固山下》詩:“潮平兩岸濶,風正一帆懸。”
(2).借指一舟。 宋 陸游 《黃州》詩:“萬里覊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 黃州 。”
(3).猶言一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當權所用的,不是科甲的人,不與他好衙門,好地方多是一帆布置。”
飛雨
(1).飛飄的雨。 南朝 齊 謝朓 《觀朝雨》詩:“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唐 王昌齡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詩:“飛雨祠上東,靄然 關中 暮。”
(2).驟雨。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詩:“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客船
運送旅客的航船
板輿
(1).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為老人乘坐。《漢書·王莽傳下》“朝見挈茵輿行” 顏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豈今之板輿而鋪茵乎?” 唐 高彥休 《唐闕史·李丞相特達》:“蹇驢村僕,不得與鳴珂武衛者較進……伺板輿出,拜於道左。” 清 魏源 《客懷》詩之六:“地平如板輿,天覆如穹廬。”
(2). 晉 潘岳 《閒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後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養父母之詞。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 元 薩都剌 《題劉山長雪夜板輿圖》詩:“板輿行樂處,鶴髮儘鬖鬖。人子誰無母, 劉 家獨有男。” 清 黃宗羲 《工部郎中姜公夫人錢氏祔葬墓志銘》:“令子京兆 希轍 ,孝愛之德聞於天下,板輿所至,讌喜相從。”
奉追
奉命追捕。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補編·李全質》:“忽有一衣紫衣首戴圓笠直造其前,曰:‘奉追。’”《剪燈新話·令狐生冥夢錄》:“忽有二鬼使,狀貌獰惡,徑至其前,曰:‘地府奉追。’ 譔 大驚。”
承歡
迎合人意,博取歡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楚辭·九章·哀郢》
承歡侍宴無閒暇。——白居易《長恨歌》
承歡膝下
老萊
老萊子 的省稱。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 老萊 灌園以遠之,從其所好,莫與易也。” 唐 孟郊 《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赴雲陽》詩:“服綵 老萊 並,侍車 江革 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百裏白雲親舍近,不得斑衣效 老萊 。”
慈顏
慈祥的面容
長壽
壽年久長
考慮到他小孩時期體弱多病這個事實,他的長壽可說是不簡單的
堂上
(1) 尊長居住的地方。
拜夫人於堂上。——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父母居住的正房
堂上啟阿母。——《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堂上阿奶僅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天台
(1).謂尚書台、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眾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註:“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台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台 路遠。”詳“ 天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