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慧禪師贊二首·其一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臨平慧禪師贊二首·其一原文

釘空露痕跡,補雲留罅隙。

目機銖兩中,思慮所不及。

象王卓立迴旋,師子翻身跳躑。

眼光常蓋人天,對面識與不識。

識則火外有熱,不識則水中無濕。

劈破雲門一字關,箇中乾燥如瓊液。

詩詞問答

問:臨平慧禪師贊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臨平慧禪師贊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痕跡

某物經過的可覺察的形跡(如船的航跡、足跡線或輪轍)

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

他的寫作有著草率的痕跡

罅隙

裂縫;縫隙;缺點,劣跡

銖兩

(1).一銖一兩。引申為極輕的分量。《子華子·北宮子仕》:“夫平猶權衡然,加銖兩則移矣。”《南史·劉悛傳》:“時議多以錢貨輕轉少,宜更廣鑄,重其銖兩,以防人姦。” 宋 王安石 《感事》詩:“鄉鄰銖兩征,坐逮空南畝。” 明 歸有光 《會文序》:“時之論文,率以遇不遇加銖兩焉。” 魯迅 《熱風·估<學衡>》:“‘衡’了一頓,僅僅‘衡’出了自己的銖兩來。”

(2).比喻微小。《漢書·晁錯傳》:“今 秦 之發卒也,有萬死之害,而亡銖兩之報。”《明史·佞倖傳·陸炳》:“ 炳 任豪惡吏為爪牙,悉知民間銖兩奸。”

(3).借指微小之物。 唐 孫樵 《與王霖秀才書》:“設不如意,亦宜上下銖兩,不當如此懸隔。”

(4).特指極少量的錢財、銀兩。《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連奔走六日,並無銖兩,一雙空手,羞見芳卿。” 清 唐甄 《潛書·更幣》:“銀日益少,不充世用,有千金之產者嘗旬月不見銖兩。”

(5).謂分出輕重。喻品評。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書刑部侍郎贈工部尚書李公墓志銘》:“考行取友甚峻,能銖兩人倫,而滔滔者莫見其厚薄。”

思慮

(1) 思索考慮

思慮周詳

(2) 仔細考慮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幾年前

(2)

 

趕不上,來不及

躲避不及

後悔不及

(3)

 

夠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為對風采的描繪…,這部書是其他任何書都不及的

象王

(1).象中之王。佛經中常用以比喻佛的進退威儀。《法苑珠林》卷十五引《勝天王經》:“二十七,進止如象王;二十八,容儀如師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鵝王。”

(2).佛教語。喻佛或菩薩。《涅槃經》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 唐 李嶠 《洛州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以犧帝龍顏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為像佛那樣救世的人。 沉曾植 《寄太夷》詩:“物論有齊鯤子小,人間何世象王來。”

卓立

(1) 高高站立

卓立於世界

(2) 堅定不動搖

迴旋

(1) 盤旋

飛機在上空迴旋

(2) 可變通;可進退;可商量

師子

(1).獅子。亦稱狻麑。《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 烏戈 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書·西涼伎》:“師子搖光毛彩豎,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漢土始知歐洲各國略說》:“ 開元 七年,因 吐火羅 大酋獻師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 前蜀 貫休 《寄大願和尚》詩:“自憐亦是師子子,未逾三載能嚬呻。”參見“ 師子吼 ”。

(3).指古 師子國 ,即今 斯里蘭卡 。《南史·宋紀中·文帝》:“ 倭 、 百濟 、 呵羅單 、 林邑 、 呵羅他 、 師子 等國並遣使朝貢。”《新唐書·西域傳下·師子》:“ 師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翻身

(1) 翻轉身體

(2) 比喻從受壓迫、受剝削的情況下解放出來

翻身戶

(3) 比喻改變落後面貌或不利處境

打了個翻身仗

跳躑

(1).上下跳躍。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雲高,意不離濘淖。” 明 李東陽 《雨泊周家店》詩:“魚蝦跳躑隨波濤,船底水聲時潑潑。”

(2).比喻光陰迅速。 唐 元稹 《遣興》詩之十:“光陰本跳躑,功業勞苦辛。”

眼光

(1) 視線

我討厭他那種眼光

(2) 觀察事物的能力;觀點

眼光遠大

人天

(1).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和天道。亦泛指諸世間、眾生。《大寶積經·被甲莊嚴會三》:“能為世導師,映蔽人天眾;演説無所畏,我禮勝丈夫。”《魏書·釋老志》:“人天道殊,卑高定分。” 唐 白居易 《看夢得題答李侍郎詩因戲和之》:“看題錦繡報瓊瓌,俱是人天第一才。”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按佛經,行善者得人天果報。”

(2).人間與天上。《晉書·陸雲傳》:“ 帝堯 昭煥而道協人天, 西伯 質文而 周 隆二代。” 郭沫若 《Lobeniche的塔》:“橫的自然觀和縱的道義感要構成一個新的金鑰開發人天的啞謎。”

(3).指糧食。民以食為天, 唐 人避 太宗 李世民 諱,改民作人,故稱“人天”。《舊唐書·音樂志三》:“粒食伊始,農之所先,古今攸賴,是曰人天。”參見“ 民天 ”。

對面

(1)

(2) 對門

他就住在對面

(3) 當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 正前方

楊志卻待要回言,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水滸傳》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破雲

穿透雲層。《宋史·隱逸傳中·張愈》:“嶺月破雲,秋霖灑竹,清意何窮,真心自得,放言遺慮,何榮何辱?”

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於萬篇,貧於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記》:“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阹’即‘去’,實一字。”

(3).指一種字型。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後因取別於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稱“一字石經”,或“鴻都石經”、“今字石經”。見《隋書·經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餘錄·一字三字石經》:“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於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 《宋元學案·紫薇學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 吳融 《新雁》詩:“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下。”

箇中

此中;其中

箇中訊息

乾燥

1.猶乾旱。《管子·度地》:“春三月,天地乾燥,水糾列之時也。”《漢書·溝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時也,故使 河 流遲,貯淤而稍淺。”

2.失去水分;缺少水分。 漢 王充 《論衡·商蟲》:“穀乾燥者,蟲不生。”《法苑珠林》卷一一四:“脣舌乾燥,耳鼻焦閉,五臟內煎,津液外竭。”《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遇夫》:“丫頭又忙掇過一碗湯來,説:‘飯乾燥,吃些湯罷!’”

3.枯燥,沒有趣味。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八:“算學書上的文字,雖說乾燥無味,但正確細密,實為他科書籍所不及。” 茅盾 《夜讀偶記·中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反現實主義的鬥爭》:“《大雅》和《頌》的文學語言那就是廟堂中的語言,即後世所謂‘雅言’,裝模作樣,官氣十足,乾燥無味。”

4.乾澀,不甜潤。 巴金 《家》九:“祖父的聲音又乾燥,又嚴厲。” 徐遲 《財神和觀音》:“那一笑乾燥得象荒漠上的鷹叫。”

5.喻困難;拮据。《朱子語類》卷七二:“是盡乾燥處困之極,事無可為者。”《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看看家中金銀搬完,屯鹽賣完,手中乾燥,央人四處借債。”

6.乾淨。 明 沉鯨 《雙珠記·纊衣寄詩》:“東宮的尿瓶傾洗得乾浄,公主的夜桶收拾得乾燥。”

瓊液

(1).道教所謂的玉液。服之長生。 唐 李白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嗽之以瓊液,餌之以金砂。” 唐 於鵠 《山中訪道者》詩:“願示不死方,何山有瓊液?”

(2).指美酒。 唐 溫庭筠 《蘭塘詞》:“東溝繘繘勞迴首,欲寄一杯瓊液酒。” 元 王沂 《次吳彥暉望月寄張孟功韻》:“蠙珠看欲濕,瓊液飲還醺。” 清 汪懋麟 《綺羅香·七夕前一日愛園夜集》詞:“劈鮮新、菱角雞頭,抵多少、霞觴瓊液。”

(3).指其他嘉美液汁。 晉 郭璞 《蜜蜂賦》:“吮瓊液於懸峯,吸赮津於晨景。” 唐 白居易 《與沉楊二舍人閣老同食敕賜櫻桃玩物感恩因成十四韻》:“瓊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勻。”

詩詞推薦

臨平慧禪師贊二首·其一原文_臨平慧禪師贊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