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寒山寺·其一百十二原文
世上聰明公,痴心自蔽蒙。
步步常行有,口口只說空。
既空無嗜欲,既空無窮通。
因何臨財色,身心如轉蓬。
詩詞問答
問:擬寒山寺·其一百十二的作者是誰?答:釋懷深
問:擬寒山寺·其一百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東韻
參考注釋
世上
世界上;人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聰明
(1) 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
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鹹歸附之。——《資治通鑑》
聰明人
(2) 聽覺和視覺靈敏
耳目聰明
痴心
深深迷戀於某人或某事物
自蔽
自行掩蔽。謂為自己的成見所囿,無視客觀實際。《漢書·藝文志》:“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魏書·高祖紀上》:“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 清 戴震 《答鄭丈用牧書》:“其得於學,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不為一時之名,亦不期後世之名。”
步步
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旌委鬱於飛飛,龍逶遲於步步。” 唐 李商隱 《南朝》詩:“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敦煌曲子詞·獻忠心》:“望丹闕,步步淚,滿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撲蝶粉牆東,步步纖痕印落紅。”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不能步步後退,毫無原則,什麼都答應。”
常行
(1).指平時的行為準則;永久實行的準則。《晏子春秋·問上十六》:“ 景公 問 晏子 曰:‘君子常行曷若?’”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清 梅曾亮 《葉耳山遺稿書後》:“夫安貧固士之常行也。”
(2).素常的行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遭遇》:“二子初未知誰也,潛訪於閽吏,吏曰:‘ 蕭尚書 也。’因各以常行一軸面贄,大蒙稱賞。”
(3).日常實行。《新唐書·刑法志》:“格者,百官有司所常行之事也。”
(4).平常的行為。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三道》:“善惡可勸戒是非,後世當考者書之,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
(5).平時出行。《遼史·儀衛志一》:“平頭輦,常行用之。”
口口
(1).猶言句句話。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詩序:“某見相公一箇恁么人,口口是忠臣,某如何敢殺相公?”
(2).連聲;口口聲聲。《紅樓夢》第一○九回:“ 寳玉 接來一瞧,那玉有三寸方圓,形似甜瓜,色有紅暈,甚是精緻。 寳玉 口口稱讚。” 清 陳天華 《警世鐘》:“有人口口説打洋人,卻不講洋人怎么打法。”
說空
談說玄理。《晉書·殷浩傳》:“而乃高談《莊》《老》,説空終日,雖雲談道,實長華競。”
空無
(1).佛教語。謂一切事物從因緣生,唯心所造,了無自性。《維摩經·菩薩行品》:“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
(2).指虛無之境。 晉 陶潛 《歸園田居》之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嗜欲
指肉體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性不飲酒,少嗜欲
無窮
沒有窮盡;沒有止境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樂亦無窮。——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無窮逸致。——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受享無窮。——清· 黃宗羲《原君》
傳之無窮。
後患無窮
無窮的悔恨
臨財
面對財物。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僕觀其為人自奇士,事親孝,與士信,臨財廉,取予義。”《孔子家語·辯政》:“治官莫若平,臨財莫如廉。” 明 方孝孺 《與采苓先生書》之二:“及察執事之家,羣居則有禮焉,臨財則有義焉。”參見“ 臨財不苟 ”。
身心
(1) 肉體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養
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層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劉開《問說》
轉蓬
隨風飄轉的蓬草。《後漢書·輿服志》:“上古聖人,見轉蓬始知為輪。”《文選·曹植<雜詩>》:“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 李善 注引《說苑》:“ 魯哀公 曰:秋蓬惡其本根,美其枝葉,秋風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參 《送祁樂歸河東》詩:“鳥且不敢飛,子行如轉蓬。”《人民文學》1977年第10期:“打擊不算大,狼狽如轉蓬。”
標籤: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