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子·化生童子贊·其四·十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原文

化生童子食天廚。

百味馨香各自殊。

無限天人持寶器,琉璃缽飯似真珠。

詩詞問答

問:《化生子·化生童子贊·其四·十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押虞韻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四

參考注釋

化生

(1).化育生長;變化產生。《易·鹹》:“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澄濁剖判,庶物化生。”《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七年》:“陰陽恃以化生,賢者恃以成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續錄三》:“此化生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為。” 王西彥 《古屋》第四部:“一個做母親的人,怎能捨棄自己血肉所化生的兒女們?”

(2).古人認為某些昆蟲是由他類昆蟲變化而生成的,這種情況叫化生。亦指化生之昆蟲。《白雪遺音·南詞·和風吹動》:“又見粉蝶雙雙來對舞,蜜蜂兩兩採花忙。我想化生尚且成雙對,我的才郎豈不戀紅粧。” 清 趙翼 《園居》詩:“蚊蝱本化生,非有卵與核。”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治庖》:“蝦味甚鮮,其物是化生,螞蟻、蝗蟲之子,一落水皆可變。”

(3).佛教所謂“四生”之一。指無所依託,借業力而忽然出現者,如諸天神、餓鬼及地獄中的受苦者。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濕生化生,有想無想,皆藉今日慈悲,鹹簉浣濯。”《大乘義章》卷八:“言化生者,如諸天等,無所依託,無而忽起,名曰化生。若無依託,云何得生?如《地論》釋,依業故生。” 唐 司空圖 《偶書》詩之四:“證因池上今生願,的的他生作化生。” 明 李贄 《與李惟清》:“彼上上品化生者,便是他家至親兒孫,得近佛光,得聞佛語,至美矣。”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後》:“我眼前總充塞著重迭的黑雲,其中有故鬼,新鬼,遊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喚,無叫喚,使我不堪聞見。”

(4).即化身。 唐 楊炯 《盂蘭盆賦》:“若乃山中禪定,樹下經行,菩薩之權現,如來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歡喜充庭。”詳“ 化身 ”。

(5).古代的一種嬰兒偶像。古人有以“化生”求子的風俗。 唐 薛能 《吳姬》詩之十:“ 芙蓉殿 上中元日,水拍銀臺弄化生。” 元 顧瑛 《天寶宮詞》之四:“後宮舉做金錢會,香水蘭盆浴化生。” 元 袁桷 《馬伯庸擬李商隱<無題>次韻》之四:“蠟捻化生秋夕賜,翠標疊勝歲華移。” 明 陳繼儒 《群碎錄》:“七夕俗以蠟作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或曰:化生,摩侯羅之異名。宮中設此,以為生子之祥。”

(6).指女神像。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韻》:“翠鳳輿真女,紅蕖捧化生。”《太平廣記》卷三五七引 宋 柳開 《蘊都師》:“見一佛前化生,姿容妖冶,手持蓮花,向人似有意。”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論語·先進》

彼童子之師。——唐· 韓愈《師說》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

(3) 童生,明清科舉,凡中舉以前,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聊齋志異·促織》

天廚

亦作“ 天廚 ”。1.星名。《星經》卷上:“天廚六星,在紫微宮東北維,近傳舍北百官廚,今光祿廚像之。”《晉書·天文志上》:“﹝紫微垣﹞東北維外六星曰天廚,主盛饌。”

(2).天庭的庖廚。《漢武帝內傳》:“ 王母 自設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非地上所有。” 晉 葛洪 《神仙傳·王遠》:“ 遠 謂 經 ( 蔡經 )家人曰:‘吾欲賜汝輩美酒,此酒乃出天廚,其味醇醲。’” 宋 陸游 《題宣律師畫像》詩:“平生一瓦鉢,何處有天廚。” 清 吳偉業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仙樂清商奏,天廚法酒霑。”

(3).皇帝的庖廚。 唐 蕭至忠 《送張亶赴朔方應制》詩:“推食天廚至,投醪御酒傳。” 宋 蘇轍 《元祐八年生日謝表》之一:“老逢誕日,泣養親之無從;賜出天廚,愧君恩之莫報。” 明 屠隆 《綵毫記·拜官供奉》:“可勑中書省,即拜翰林供奉。仍賜天廚御食,朕當親為調羹,以示隆眷。”

見“ 天廚 ”。

百味

(1).各種食品和滋味。《文選·曹植<求自試表>》:“身被輕煖,口厭百味。” 呂向 註:“百味,謂調和百種也。”《隋書·音樂志上》:“百味既含馨,六飲莫能尚。” 唐 韓愈 《苦寒》詩:“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皇都品匯》:“京餚北炒,仙祿居百味爭夸; 蘇 膾南羹,玉山館三鮮占美。”

(2).舊木砧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服器·故木砧》。

馨香

(1) 芳香。比喻德化遠播

(2) 燒香的香味

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們各自的家

各自解決食宿問題

各自棄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評

無限

沒有盡頭;沒有限量

前程無限

天人

(1) 天和人;天象和人事

天人之際

天人合一

(2) 仙人;神人;才能或容貌出眾的人

(3) 特指天子

寶器

(1).指象徵王位的祭器。《周禮·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大寶器藏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藏之。”《左傳·莊公二十年》:“秋,王及 鄭伯 入於 鄔 ,遂入 成周 ,取其寶器而還。”《史記·晉世家》:“ 曲沃 武公 伐 晉侯 緡 ,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於 周釐王 。”《後漢書·皇甫嵩傳》:“混齊六合,南面稱制,移寶器於將興,推亡 漢 於已墜。”《七國春秋平話》卷上:“寶器轉輸於 臨淄 ,遺種逃魂於 莒墨 。”

(2).泛指珍貴的器物。《史記·龜策列傳》:“今夫珠玉寶器,雖有所深藏,必見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謂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王 公與朝士共飲酒,舉琉璃盌謂 伯仁 曰:‘此盌腹殊空,謂之寶器何邪?’”《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無限天人持寶器,瑠璃鉢飯似真珠。”《雲笈七籤》卷一一八:“觀前江內往往夜有光從水出……眾人瞻之,以為有寶器之物。”

琉璃

巴利語 veluriya或梵文俗語verulia的譯音。用鋁和鈉的矽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製成缸、盆、磚瓦等。亦指琉璃燈座

一盞琉璃

真珠

(1).即珍珠。形圓如豆,乳白色,有光澤,是某些軟體動物(如蚌)殼內所產。為珍貴的裝飾品,並可入藥。 唐 賈島 《贈圓上人》詩:“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綵繩。”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陰肝經,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聾。” 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詩:“憶昨庚辰歲,米價如真珠。”《艾青詩選·自序七》:“寫詩的人常常為表達一個觀念而尋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貝》:‘你是虹彩的化身,觀念在心裡孕育,璀璨如一片朝霞,結成粒粒真珠。’”

(2).指帘子。 唐 羅隱 《簾》詩之一:“會應得見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南唐 李璟 《浣溪紗》詞:“手捲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鎻重樓。”參見“ 真珠簾 ”。

(3).指酒。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紅酒之勁者,手自劑量,合而為一,殺以白灰一刀圭,風韻頓奇。索余作詩,余為長句云:‘小槽真珠太森嚴,兵廚玉友專甘醇。兩家風味欠商略,偏剛偏柔俱可憐。’”

(4).荔枝的一種。 宋 蔡襄 《荔枝譜》第七:“真珠,剖之純瓜,圓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

(5).指美人之淚。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濕鉛華薄。” 明 劉基 《霜葉飛·七夕》詞:“盼油壁香車,駕了踟躕,欲上頻回顧,但暗滴真珠,教向人間、散成飛雨。”

(6).指露珠,水珠。 五代 成彥雄 《露》詩:“銀河昨夜降醍醐,灑遍坤維萬象蘇,疑是鮫人曾泣處,滿池荷葉捧真珠。” 宋 蘇軾 《同柳子玉游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詩:“巖頭疋練兼天靜,泉底真珠濺客忙。”

詩詞推薦

化生子·化生童子贊·其四·十首原文_化生子·化生童子贊·其四·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