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苾兒曲原文
君歌《契苾兒》,妾按龜茲舞。
酒盡燈欲滅,堂前鸚鵡語。
光順門宣供奉郎,蓮塘水暖雙鴛鴦。
象床犀簟伏熊枕,春風夜簸花枝狂。
誰家少年眼如虎,犁斷并州杏花雨。
詩詞問答
問:契苾兒曲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契苾兒曲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熊峰集卷四
2. 垂拱朝民間歌《契苾兒》,詞曲多媟艷,亦樂之妖也。契苾兒為張易之小字雲。
參考注釋
契苾兒
歌名。《新唐書·五行志二·詩妖》:“ 垂拱 後, 東都 有《契苾兒歌》,皆淫艷之詞。 契苾 , 張易之 小字也。”
龜茲
古代西域國名,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
堂前
(1).正房前面。 漢 無名氏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2).正廳。 唐 朱慶餘 《近試上張籍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泡了一盤茶,托至堂前,擺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請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又在房裡轉了幾個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頭看著對面壁上的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弩機、長劍、短劍。”
(3).代指母親。《宋史·列女傳·陳堂前》:“ 陳堂前 , 漢州 雒縣 王氏 女,節操行義為鄉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
鸚鵡
(1)
(2) 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的許多屬於鸚形目(Psittaciformes)的對趾足鳥,頭圓,具有特別粗壯、彎曲而且有蠟膜的尖鉤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鮮艷多彩,能模仿人說話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禮記》
(3) 酒器名
空持暖玉擎鸚鵡。——明· 何景明《明月篇》
順門
指皇帝起居便殿的門。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 朱象玄 司成 説,有一順門上內臣嘗語余曰:‘我輩在順門上久,見時事幾變矣。’”
供奉
(1) 祭祀神佛、祖先
(2) 唐代有高深修養的文人及藝術家,皆被皇帝羅致左右,以某種技藝侍奉帝王
樂工羅程者,善彈琵琶,為第一,…… 宣宗初亦召供奉。—— 宋· 王讜《唐語林·雅量》
雙鴛
(1).一對鴛鴦。常用以比喻夫妻。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尒朱氏墓志銘》:“偃松千古,無寡鶴之悲;文梓百尋,還見雙鴛之集。” 倪璠 注引《列異傳》:“ 宋康王 埋 韓馮 夫婦,宿昔文梓生,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聲音感人。” 宋 高觀國 《玉樓春》詞:“棹沉雲去情千里,愁壓雙鴛飛不起。”
(2).指女子的一雙繡鞋。 宋 吳文英 《風入松》詞:“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宋 李演 《醉桃源》詞:“雙鴛初放步雲輕,香簾蒸未晴。”
象床
亦作“ 象牀 ”。象牙裝飾的床。《戰國策·齊策三》:“ 孟嘗君 出行國,至 楚 ,獻象床。” 鮑彪 註:“象齒為床。”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辭》之二:“象牀瑤席鎮犀渠,雕屏匼匝組帷舒。” 唐 李賀 《惱公》詩:“象床緣素柏,瑤席捲香蔥。”《剪燈餘話·洞天花燭記》:“自非女與壻對坐象床,斷不能辨其孰為新婦也。”
犀簟
犀皮製的席。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 同昌公主 出降宅於 光化里 ……堂中設連珠之帳,卻寒之簾,犀簟,牙席。”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二一:“月影悠悠秋樹明,露吹犀簟象牀輕。”《舊唐書·五行志》:“ 張易之 為母 阿藏 為七寶帳,有魚龍鸞鳳之形,仍為象牀、犀簟。”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花枝
(1).開有花的枝條。 唐 王維 《晚春歸思》詩:“春蟲飛網戶,暮雀隱花枝。” 明 謝讜 《四喜記·花亭佳偶》:“淺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燒。” 蕭紅 《夏夜》:“她過來似用手打我,嘴裡似乎咒我,她依過的那花枝,立刻搖閃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韋莊 《菩薩蠻》詞:“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宋 張景修 《虞美人》詞:“旁人應笑髯公老,獨愛花枝好。” 清 唐孫華 《五舫詩為同年狄向濤太史賦》:“花枝斜倚鏡臺前,晚妝人倦嬌相向。”
誰家
(1).何家,哪一家。《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歛魂魄無賢愚。”《水滸傳》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問那人道:‘你是誰家伴當?怎地只顧將酒食來請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舉人 道:‘去年在誰家作館?’”
(2).誰,何人。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曰:‘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他題的名姓兒別,語話兒差,空著我擔個沒來由牽掛,這不識羞的漢子你是誰家?” 孫犁 《澹定集·致鐵凝信(三)》:“ 魯迅 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列有對照表(即真人與書中人),也沒有聽說有誰家向作者提出抗議,或是起訴。”
(3).何處。 唐 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 洛 城。” 宋 張元乾 《石州慢》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一折:“貪和你書生打話,暢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誰家。”
(4).怎樣。 唐 王建 《寄劉蕡問疾》詩:“年少病多應為酒,誰家將息過今春。” 宋 張炎 《數花風·別義興諸友》詞:“好遊人老,秋鬢蘆花共色。征衣猶戀去年客。古道依然黃葉,誰家蕭瑟!”
(5).怎能。 唐 韓愈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詩:“歸來身已病,相見眼還明。更遣將詩酒,誰家逐後生。” 宋 吳文英 《瑞龍吟·送梅津》詞:“ 西湖 到日,重見梅鈿皺。誰家聽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為什麼。 宋 蘇軾 《秋興》詩之一:“野鳥游魚信往還,此身同寄水雲間。誰家晚吹殘紅葉,一夜歸心滿舊山。” 宋 蘇軾 《謝人見和前篇》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雙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帶月鋤花,童子誰家,貪看 西湖 ,懶誦《南華》。”
(7).甚么。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二出:“生:適來聽得一派樂聲,不知誰家調弄?眾:《燭影搖紅》。” 錢南揚 校註:“誰家調弄,猶雲‘甚么曲調’。” 宋 張炎 《台城路·抵吳書寄舊友》詞:“雁拂沙黃,天垂海白,野艇誰家分曉?”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8).甚么東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雲]誰家一個黃口孺子,焉敢駡我?”參見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誰家》。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并州
古州名。相傳 禹 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 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帶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正北曰 并州 ,其山鎮曰 恆山 。”
杏花雨
謂清明時節所降之雨。時值杏花盛開,故稱。 宋 志南 《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元 陳元靚 《歲時廣記》卷一:“《提要録》:杏花開時,正值清明前後,必有雨也,謂之杏花雨。” 白樺 《春潮在望》:“迎著 江 南綿綿的杏花雨,迎著受盡苦難人民破涕的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