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前一日宴外藩原文
廣筵延列辟,綵燄慶犧年。
共道試燈會,誰歌湛露篇。
迎娥鰲贔屓,鋪砌玉新鮮。
樂彼嘉言言,懲伊甲煎煎。
象占三接晉,位應五飛乾。
內外連堂陛,勤思繼治權。
詩詞問答
問:上元前一日宴外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上元前一日宴外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上元前一日宴外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四
2. 葉彥
參考注釋
廣筵
盛大的筵席。 晉 殷仲文 《南川桓公九井作》詩:“廣筵散泛愛,逸爵紆勝引。” 清 劉光第 《美酒行》:“美酒樂高會,廣筵開曲房。”參見“ 廣宴 ”。
列辟
(1).指諸侯,歷代君主。《逸周書·武穆解》:“鹹康於民,卿格維時,監於列辟。” 盧文弨 註:“列辟,周上世之賢君也。”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歷選列辟,以迄於 秦 。”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漢文類>序》:“列辟之達道,名臣之大范。” 童宗說 註:“列辟,人主也。”
(2).指公卿諸官。 唐 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天子猶日省三揖列辟,日聽萬方輿頌。” 趙殿成 箋註:“ 班固 《典引》:‘德臣列辟,功君百王。’ 李周翰 註:‘列辟,百官也。’”
犧年
伏羲氏 之世。借指太平盛世。《晉書·刑法志》:“刑之不可犯,不若禮之不可踰,則 昊 歲比於 犧 年,宜有降矣。”《魏書·崔光傳》:“白首之耋,欣遇 犧 年;青衿之童,慶屬 唐 日。”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吹沙役寇,抑自 犧 年;吐霧藏妖,聞之 堯 日。”
道試
清 代省下設道,道所舉行的考試,謂之道試。 清 陳確 《記昔》:“及道試出,伯氏索卷觀,甚喜;已觀叔氏卷,更不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每場榜名高列,惟道試不售,多有抱恨。”
燈會
元宵節舉行的觀燈集會,會上懸掛著各式各樣的彩燈,燈火輝煌。有的燈會還有高蹺、獅子、旱船、雜技表演等娛樂活動。現泛指民眾性的觀燈活動
湛露
(1).《詩·小雅》篇名。《左傳·文公四年》:“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後因喻君主之恩澤。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獻食表》:“策勛飲至,頻承湛露之恩。”《舊唐書·后妃傳上·太宗賢妃徐氏》:“願陛下布澤流人,矜弊恤乏,減行役之煩,增湛露之惠。”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賜完》:“光天所覆,鹹沾湛露之仁。”
(2).喻丈夫之恩惠。《文選·江淹<雜體詩·效張華“離情”>》:“願垂湛露惠,信我皎日期。” 呂延濟 註:“湛露能潤澤於物,喻夫之恩惠。”
(3).濃重的露水。《楚辭·九章·悲迴風》:“吸湛露之浮涼兮,漱凝霜之雰雰。” 朱熹 集註:“湛,厚也。” 晉 陸機 《為周夫人贈車騎》詩:“日月一何速,素秋墜湛露。” 清 徐芳 《立春日賦示武陵諸友》詩:“湛露沾花曉,長天照眼新。”
贔屓
(1) 形容用力
(2) 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龜。舊時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贔屓形狀
鋪砌
用磚、石等覆蓋地面或建築物的表面,使平整
新鮮
(1) 剛生產、剛收集或剛製成的
新鮮麵包
(2) 希罕的,新奇的
(3) 嶄新華美
新鮮觀點
言言
(1).指歡言。《詩·大雅·公劉》:“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唐 孟郊 《自惜》詩:“徒有言言舊,慚無默默新。”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吾末從而游,吾恍惚與言言,與語語。”
(2).高大貌;茂盛貌。《詩·大雅·皇矣》:“臨衝閒閒,崇墉言言。” 毛 傳:“言言,高大也。” 孔穎達 疏:“言言是城之狀,故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軒銘》:“斯堂暨軒,閒閒言言。”
(3).用言語表達。《列子·說符》:“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 張湛 註:“言言則無微隱。” 盧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嘗,唯神之無方。知言之謂者,神會也。” 唐 王維 《謁璿上人》詩序:“色空無得,不物物也;嘿語無際,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白樂天 如 山 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 金 元好問 《豐山懷古》詩:“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如《中秋賞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淒涼。”
(1).和敬貎。言,通“ 誾 ”。《禮記·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鄭玄 註:“言言,和敬貌。” 陸德明 釋文:“言言,魚巾反。” 孔穎達 疏:“ 皇氏 云:‘讀言為誾,義亦通也。’” 明 何大復 《贈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嚴貌。言,通“ 誾 ”。 唐 劉禹錫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類 漢宣 ,責實繩下,風稜言言。”《新唐書·段秀實顏真卿傳贊》:“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總管府事致仕趙侯神道碑銘》:“言言 趙侯 ,萬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劇稱。”
煎煎
憂苦貌。 宋 蘇洵 《憶山送人》詩:“此意竟不償,歸抱愁煎煎。”
三接
謂三度接見。語本《易·晉》:“晉, 康侯 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孔穎達 疏:“晝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賜蕃多,又被親寵頻數,一晝之間,三度接見也。”後多以“三接”為恩寵優獎之典。 宋 范仲淹 《賢不家食賦》:“敦三接而何善不臻,達四聰而無遠勿訪。” 金 朱之才 《臥病有感二十韻》:“ 荀爽 歲九遷, 康侯 日三接。” 明 楊慎 《八月二日經筵紀事》詩:“晉晝延三接, 堯 旻達四聰。”一說,接讀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註:“接讀為捷,戰勝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異國,俘馬甚多,以獻於王。其戰也,一日三勝。”
謂數度交戰。三,言其數之頻繁。 晉 左思 《魏都賦》:“推鋒積紀,鋩氣彌鋭,三接三捷,既晝亦月。” 唐 符載 《保全鎮圖記》:“紅旗拉風,長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堂陛
(1).廳堂和台階。亦指宮內。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魯哀公 問於 孔子 曰:‘當今之時君子誰賢?’對曰:‘ 衛靈公 。’公曰:‘吾聞之,其閨門之內,姑姊妹無別。’對曰:‘臣觀於朝廷,未觀於堂陛之間也。’”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外無四垣,堂陛頽落,牛羊入室,居民行商,不來祭享。”
(2).指朝廷。《舊唐書·來瑱傳》:“頃者分閫頒條,久淹 江 漢 。或頻徵不至,或移鎮遲留,實乖堂陛之儀,爰及干戈之忿。” 宋 蘇軾 《賜試戶部侍郎趙瞻陳乞便郡不允詔》:“庶前後相繼,朝不乏人,則堂陛自隆,國有所恃。”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我 清 朝堂陛森嚴,京官除各部院堂官及道科外,外官除督撫藩臬外,均不準專摺言事。”
勤思
勤苦思索;時時想念。《孔叢子·居衛》:“ 禹 、 湯 、 文 、 武 及 周公 ,勤思勞體,或折臂望規,或禿骭背僂,亦聖。” 三國 吳 韋昭 《博弈論》:“勞神苦體,契闊勤思。” 晉 陶潛 《閒情賦》:“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滯河。”
治權
指統治權,即政府執行政務的權力,包括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