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山中即事原文
山上青山樓上樓,結樓高下倚林丘。
通幽一徑苔蘚滑,壓屋四山空翠流。
松梢滴露作疏雨,嵐氣入檐生早秋。
我來暫下陳蕃榻,一洗平生今古愁。
詩詞問答
問:上江山中即事的作者是誰?答:朱同
問:上江山中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上江山中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朱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同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出處:明詩紀事 甲簽·卷十五
參考注釋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樓上
房屋中在底層之上的部分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林丘
見“ 林丘 ”。
亦作“ 林坵 ”。亦作“ 林邱 ”。1.樹木與土丘。泛指山林。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獻康樂》詩:“零雨潤墳澤,落雪灑林丘。” 元 薩都剌 《次張舉韻題皖山金氏繡野亭》:“最喜園林動花竹,不妨城郭帶林丘。” 清 蔣士銓 《桂林霜·私葬》:“殺氣如煙蔽林坵,孤城半掩無人鬭。”
(2).指隱居的地方。 晉 謝安 《蘭亭》詩:“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茲言執,寄傲林丘。”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一:“澗道餘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予賦《留窮詩》,以述其志云:‘……窮自有離合,心何偏去留。踟躕兼晦朔,寂寞且林邱。’”
通幽
(1).謂與神鬼交通。《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經 ( 王經 )為 江夏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輅別傳》:“ 經 每論 輅 ,以為得龍雲之精,能養和通幽者,非徒合會之才也。”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科學隱,幻術興,天學不昌,占星代起,所謂點金通幽之術,皆以昉也。”
(2).通往幽勝之處。語出 唐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詩:“竹逕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明 文徵明 《寄題百花庵》詩:“舊種長松應結子,新開竹徑更通幽。” 清 張德彝 《隨使法國記·馬賽波爾多紀事》:“千峰疊秀,曲徑通幽,樓房點綴,松柏婆娑。” 徐遲 《牡丹》二:“在新市場蓋起一座大舞台,富麗堂皇;還在它旁邊布置了一座曲徑通幽的園林。”
一徑
亦作“ 一逕 ”。1.一條小路。《晉書·賈充傳》:“ 充 帳下都督 周勤 時晝寢,夢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溪南重迴首,一徑出修篁。” 宋 楊萬里 《桑茶坑道中》詩之八:“山根一徑抱溪斜,片地纔寬便數家。”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復岡迴一徑清。”
(2).徑直。《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明日捉個空,便一逕到 臨安府 前叫起屈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衝軍陣,鞭駿馬,一徑地西南上迓。”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兒除授 潭州 為理,一徑的來望姑姑。”《水滸傳》第四二回:“再停兩日,點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孽海花》第四回:“長班要去通報, 雯青 説:‘不必。’説著,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間屋裡去。” 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謂持續不斷。《海上花列傳》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爺 一徑搭 沉小紅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紅 本事大哉。” 朱自清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後來又在一個鄉鎮--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著國小教師。”
苔蘚
蘚(蘚綱的植物的俗稱)
如苔蘚然。——《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嵐氣
(1).山中霧氣。 晉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氣清。” 唐 岑參 《寄青城龍溪奐道人》詩:“絶頂小蘭若,四時嵐氣凝。”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林間殘雨滴衣,嵐氣煙霏,交走橫騖。” 郁達夫 《沉淪》一:“山的周圍醞釀成一層朦朦朧朧的嵐氣,反射出一種紫不紫紅不紅的顏色來。”
(2).指瘴氣。《明史·許貴傳》:“ 貴 亦感嵐氣,未至 松潘 卒。”
早秋
入秋不久;剛過立秋之時
陳蕃榻
後漢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徐稺 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見《後漢書·徐稺傳》。後因以“陳蕃榻”為禮賢下士之典。 唐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詩:“自守 陳蕃 榻,嘗登 王粲 樓。”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詩:“高人屢解 陳蕃 榻,過客難登 謝朓 樓。” 清 孫枝蔚 《九日入城飲周伯衡觀察寓齋留宿明日有詩見贈用韻答謝》:“當塗誰下 陳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陳榻 ”。 唐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淮南李相公》詩:“定知有客嫌 陳 榻,從此無人上 庾 樓。” 唐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公射》:“ 鄭 鄉空健羨, 陳 榻未招延。”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上江山中即事原文_上江山中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