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

作者:許景衡 朝代:宋代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

縹緲三山海上州,登臨便覺壓鰲頭。

風雲出沒千尋塔,煙雨溟濛幾葉舟。

嶷嶷朱顏方照日,蕭蕭霜鬢獨驚秋。

人間榮悴何須較,且把吟箋敵酒籌。

詩詞問答

問: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作者是誰?答:許景衡
問: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許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許景衡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三山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軾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里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別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驛》詩:“ 廣陵 城裡別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騅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登臨

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南望彭澤、 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鰲頭

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

出沒

顯現或隱沒

大鯨悠然出沒於浪濤中

船頭在浪中緩緩出沒

千尋

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 晉 左思 《吳都賦》:“擢本千尋,垂蔭萬畝。”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頭 。” 清 林則徐 《輿縴》詩:“一綫劃開雲徑曉,千尋曳入洞天秋。” 趙朴初 《西江月·參觀密雲水庫工程》詞:“鐵壁千尋鎖浪,碧波萬頃如油。”

煙雨

像煙霧那樣的細雨

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煙雨空ň。——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溟濛

形容煙霧瀰漫,景色模糊

上瞻既隱軫,下睇亦溟濛。——沈約《八詠》

葉舟

小船。 隋 薛道衡 《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詩:“葉舟旦旦浮,驚波夜夜流。” 唐 張喬 《漁者》詩:“首戴圓荷髮不梳,葉舟為宅水為居。” 宋 蘇軾 《入峽》詩:“葉舟輕遠泝,大浪固嘗諳。”

嶷嶷

(1).幼小聰慧貌。《詩·大雅·生民》“克岐克嶷” 漢 鄭玄 箋:“嶷,識也。其貌嶷嶷然,有所識別也。” 唐 韓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嶷嶷然。”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乳下秀嶷嶷,椒蕃泣喤喤。” 林紓 《誥授光祿大夫郭公墓志銘》:“翎章墨綬,仲叔連軫;嶷嶷羣從,孫枝尤振。”

(2).高聳貌。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山嶷嶷而懷影,川汪汪而藏聲。” 宋 曾鞏 《京師觀音院新堂》詩:“駢羅嶷嶷三秀石,藂迸娟娟兩脩竹。”

(3).形容道德高尚。《史記·五帝本紀》:“其色鬱郁,其德嶷嶷。” 司馬貞 索隱:“嶷嶷,德高也。” 宋 王安石 《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銘》:“嶷嶷之節,因時乃發,曰黜予咎,匪仇予遏。” 清 姚鼐 《四川北道按察使鹿公墓志銘》:“公之在官,嶷嶷剛毅;公之在家,愉愉孝弟。”

(4).形容壯盛、威武。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詩之二:“王師嶷嶷,熊羆是式;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朱顏

(1).紅潤美好的容顏。《楚辭·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則秀雅,穉朱顏只。” 王夫之 通釋:“穉朱顏者,肌肉滑潤,如嬰穉也。” 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陋 荊 姬之朱顏,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評》:“ 元卿 年十八第進士,其叔 正叟 賀之云:‘月中丹桂輸先手,鏡里朱顏正後生。’” 清 劉大櫆 《祭吳文肅公文》:“我初見公,公在內閣,皓髮朱顏,笑言磊磊。”

(2).和悅的臉色。表示親熱信任。《漢書·淮陽王劉欽傳》:“ 博 自以棄捐,不意大王還意反義,結以朱顏,願殺身報德。”

(3).美色;美女。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四:“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余冠英 註:“朱顏為美色。” 南朝 梁簡文帝 《美女篇》:“朱顏半已醉,微笑隱香屏。”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七折:“欲覓佳姻,須索放還,強羈留,空絮煩,算除非為覓朱顏,算除非為覓朱顏。”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齋中有贈》詩:“翠幙出朱顏,清謳發皓齒。”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聞蟬寄友人》詩:“朱顏向華髮,定是幾年程。” 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詩:“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記》第一折:“[梅香雲]姐姐,你纔一十八歲,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則怕一去朱顏喚不回,誤了我這佳期。”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與子窮年長作客,子非朱顏我頭白。”

(5).臉紅。形容酒醉的面容。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玄醴染朱顏,但愬杯行遲。” 宋 司馬光 《和子華招潞公暑飲》:“閒來高韻渾如鶴,醉里朱顏卻變童。”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自古纓冕無醜士,酸寒一洗朱顏酡。”

(6).臉紅。羞赧之色。《北齊書·王晞傳》:“丞相西閤祭酒 盧思道 謂 晞 曰:‘昨被召朱顏,得不以魚鳥致怪。’”

照日

與日光相輝映。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高陽王寺》:“隋珠照日,羅衣從風。” 北周 庾信 《楊柳歌》:“銜雲酒盃赤瑪瑙,照日食螺紫琉璃。”《新唐書·馬璘傳》:“從 李光弼 攻 洛陽 , 史朝義 眾十萬陣 北邙山 ,旗鎧照日。”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霜鬢

亦作“ 霜髩 ”。白色鬢髮。《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冬歌十二》:“感時為歡嘆,霜鬢不可視。” 宋 蘇軾 《浣溪沙·贈閭丘朝議時還徐州》詞:“霜鬢不須催我老,杏花依舊駐君顏。” 清 姚潛 《雪夜移榻餘九迪齋中》詩:“漫放憑空眼,蕭蕭霜鬢新。”

驚秋

(1).秋令驀地來到。 唐 韋應物 《府舍月游》詩:“橫河俱半落,泛露忽驚秋。” 唐 無名氏 《落葉賦》:“見一葉之已落,感四序之驚秋。”

(2).喻迅速凋零衰敗。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壯年雙鬢已驚秋。” 宋 蘇轍 《次韻王適送張耒赴壽安尉》:“緑鬢驚秋半欲黃,官居無處覓林塘。”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榮悴

(1).榮枯。 晉 陶潛 《形贈影》詩:“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明 王世貞 《醉後勸客飲》詩:“請看草木有榮悴,榮者何恩怨者誰。”

(2).喻人世的盛衰。《後漢書·鄧禹傳論》:“榮悴交而下無二色,進退用而上無猜情。” 晉 潘岳 《秋興賦》:“雖末士之榮悴兮,伊人情之美惡。” 唐 鄭薰 《贈鞏疇》詩序:“聞公恬養澹逸,不屑於榮悴。”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方正》:“ 韓愈 與人交,榮悴不易,而觀諸權門豪士,如僕隸焉。”《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是以知普天之下,率土之濱,小而一身之榮悴通塞,大而一國之興衰治亂,皆有定數,不可轉移。” 梁啓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由是言之,則企業家果為國民經濟之中堅,而企業之榮悴,與國民經濟全體之榮悴,誠有桴鼓相應而絲毫無忒者,蓋甚明也。”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吟箋

見“ 吟牋 ”。

酒籌

飲酒時用以記數或行令的籌子。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越王竹》:“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細荻,高尺餘, 南海 有之。南人愛其青色,用為酒籌雲。” 唐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我那裡有一個酒籌,是朋友新製,送給我的。” 巴金 《憶·家庭的環境》:“酒令有好幾種,大哥房裡就藏得有幾付酒籌。”

詩詞推薦

  • 無題·其一

    王弘誨明代〕侍立樽前粉黛香,陽台飛夢到襄王。使君自有閒情賦,不為司空錯斷腸。
  • 寄雲蓋山先禪師

    齊己唐代〕曾尋湘水東,古翠積秋濃。長老禪棲處,半天雲蓋峰。閒床饒得石,雜樹少於松。近有誰堪語,瀏陽妙指蹤。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漫賦

    陳必復宋代〕篝燈讀易聽更殘,微雨蕭蕭獨閉關。治世豈無謀可獻,書生從古命多寒。數莖須為憂時白,一點心猶報國丹。未肯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袁仲素宋代〕一松五鳳雛。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佚名宋代〕福者百順之名,若時並錫。天地其壽,宗祐之休。敬陳樂府之詞,仰D335宮之祝叔父茅封貴,先帝棣華親。平
  • 水簾洞

    張鎮孫宋代〕岧嶢仙境倚層丘,百尺泠泠瀑素流。春長綠莎成繡幕,夜留新月作瓊鉤。澗邊雲護千年韭,岩底涼生六月秋。欲訪
  • 贈趙太虛畫竹石

    白玉蟾宋代〕竹魂竹魄竹精神,飛落瀟湘淇水瀕。千竿萬午競青翠,吹風飲露千來春。先生筆端自風雨,驚起竹魂無著處。一點
  • 蒲石為李僉憲題次李先生若虛韻·其二

    江源明代〕青青獨羨水中蒲,誰倩良工寫作圖。也無塵俗也無色,留待山窗伴老夫。
  • 南鄉子

    陳師道宋代〕裊娜破瓜餘。豆蔻梢頭二月初。眾里腰肢遙可識,應殊。暗裡猶能摸得渠。醉側不須扶。喚作周家行畫圖。背立欠
  • 別落花

    劉言史唐代〕風艷霏霏去,羈人處處游。明年縱相見,不在此枝頭。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曾耆英見過題贈六言四首

    趙蕃宋代〕庭空不張爵蘿,林靜可窺鳥窠。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洞仙歌

    辛棄疾宋代〕叔嘗作游山次序榜示余,且索詞,為賦洞仙歌以遺之,同叔頃游羅浮,遇一老人,龐眉幅巾,語同叔云:“當有晚
  • 元宮詞·合香殿倚翠峰頭

    朱有燉明代〕合香殿倚翠峰頭,太液波澄暑雨收。兩岸垂楊千百尺,荷花深處戲龍舟。
  • 水調歌頭·多景樓

    陸游宋代〕江左占形勝,最數古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
  • 初蟬

    舒岳祥宋代〕雨余山氣涼,高林發清樾。黃鸝百囀罷,初蟬始幽咽。獨繭曳長繰,既續還又絕。衰年感時節,坐久心寸折。夢歸
  • 中河

    乾隆清代〕駐輦近中河,朱欄俯綠波。群歌漕運利,永賴聖漠多。繼述夫何有,遵循敢更過。省方得知要,遑復論其他。
  • 村景

    陳與義宋代〕黃昏吹角聞呼鬼,清曉持竿看牧鵝。蠶上樓時桑葉少,水鳴車處稻苗多。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張師正宋代〕蝸角功名時不與,澗松材斡老甘休。
  • 採蓮曲二首

    王昌齡唐代〕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詠史詩。南陽

    胡曾唐代〕世亂英雄百戰餘,孔明方此樂耕鋤。蜀王不自垂三顧,爭得先生出舊廬。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
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原文_和侄邦彥登道山亭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