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山行

作者:荀宗道 朝代:元代

琴山行原文

山形取類非一端,琴山得名知何年。

丹楓列植如朱弦,時有鸞鳳棲其巔。

秋風颯颯鳴飛泉,豐山霜鍾晝夜懸。

摐金戛玉聲清圓,抑揚起伏萬籟全。

雲韶大雅久不傳,至音一變羲皇前。

不煩繩削皆天然,春雷玉磬俱蹄筌。

姥山山人遁世賢,心閒體弱志節堅。

幽居彷佛如龍眠,醉吟時泛湖海船。

迢遙宛若蓬壺仙,嗟予未解纓組纏。

煙霞痼疾不可痊,奈何尚有箏笛緣。

擬將俚耳濯清漣,為君重賦思歸篇,與山相對期終焉。

詩詞問答

問:琴山行的作者是誰?答:荀宗道
問:琴山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荀宗道的名句有哪些?答:荀宗道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先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三

參考注釋

山形

山的形態;山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山形特秀,異於眾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隴東郡公侯莫陳君夫人竇氏墓志銘》:“山形起伏,既符白鶴之祥;地勢風煙,乃合青烏之氣。” 唐 許渾 《行次潼關題驛後軒》詩:“山形朝闕去,河勢抱關來。” 清 查慎行 《望岱》詩:“山形陡然來,其勢乃易量。”

取類

謂取用類似事物以說明本體。猶比喻。《漢書·刑法志》:“《洪範》曰:‘天子作民父母,為天下王。’聖人取類以正名,而謂君為父母,明仁愛德讓,王道之本也。”

一端

(1).指物件的一頭。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門口是一塊活板,人一進門,踏著木板的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撲過來,鐵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讀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鉛筆,一端有個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夫術數直見一端,不能盡其實。”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過半矣。” 清 方苞 《讀邶鄘至曹檜十一國風》:“或同始而異終,或將傾而復植,豈可以一端盡哉?” 魯迅 《吶喊·端午節》:“他自己說,他是自從出世以來,只有人向他來要債,他從沒有向人去討過債,所以這一端是‘非其所長’。”

(3).表布帛數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為一匹,一端為半匹,其長度相當於二丈。 漢 桓寬 《鹽鐵論·力耕》:“夫中國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詩十九首》之十八:“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 晉 杜預 註:“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張友正 ﹞與染工為鄰,或問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學書耳。’於是與約,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書數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數量。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飼。”

得名

(1) 獲得稱號或名號

趙雲因常打勝仗而得名“常勝將軍”

(2) 出名;著名

以擅長油畫而得名

丹楓

經霜泛紅的楓葉。 唐 李商隱 《訪秋》詩:“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宋 陸游 《秋晚雜興》詩:“漠漠漁村煙雨中,參差蒼檜映丹楓。” 清 吳梅村 《九峰詩·橫雲山》:“赤壁豈經新戰伐,丹楓須記舊遊蹤。” 阿英 《流離》四:“丹楓點綴各處,有如繪畫。”

列植

成行的種植。《晉書·馬隆傳》:“服喪三年,列植松柏。”《南史·顧憲之傳》:“ 宋 時其祖 顗之 嘗為吏部,於庭列植嘉樹。” 唐 盧綸 《蕭常侍癭柏亭歌》:“雲翻浪卷不可識,鳥獸成形花列植。”

朱弦

即練朱弦,用練絲(即熟絲)製作的琴弦

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訓》。高誘注:“朱弦,練絲。”

鸞鳳

(1).鸞鳥與鳳凰。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駕鸞鳳以上游兮,從玄鶴與鷦明。”《西京雜記》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為蛟龍、鸞鳳、龜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雖嘯旨淪亡,不聞鸞鳳之響,而琴引未沫,如聽水仙之吟。”

(2).比喻賢俊之士。《楚辭·賈誼<惜誓>》:“獨不見夫鸞鳳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註:“以言賢者亦宜處山澤之中,周流觀望,見高明之君,乃當仕也。”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勸君善飲食,鸞鳳本高翔。” 陳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詩:“淒迷鸞鳳同罹網,浩蕩滄瀛阻遠遊。”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良以安國部,金(今)喜迴鸞鳳。”《舊唐書·馬周傳》:“ 太宗 嘗以神筆賜 周 飛白書曰:‘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盧儲 《催妝》詩:“今日幸為 秦 晉 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5).比喻夫婦。《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鸞鳳之配,雖有佳期;狐兔之悲,豈無同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豈有百歲不拆之鸞鳳耶!”參見“ 鸞鳳和鳴 ”。

秋風

秋天的風

颯颯

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秋風颯颯

寒雨颯颯

飛泉

(1).谷名。《楚辭·遠遊》:“吸 飛泉 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引 張揖 曰:“ 飛泉 , 飛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漢 王褒 《九懷·通路》:“北飲兮 飛泉 ,南采兮芝英。”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 飛泉 以正東。”

(2).噴泉。《後漢書·耿恭傳》:“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南史·何胤傳》:“ 胤 以 若邪 勢處迫隘,不容學徒,乃遷 秦望山 ,山有飛泉,迺起學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鄉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飛泉。” 陳毅 《題<長征會師圖>》詩:“上有無盡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飛泉。”

霜鍾

亦作“ 霜鐘 ”。指鍾或鐘聲。語本《山海經·中山經》:“﹝ 豐山 ﹞有九鍾焉,是知霜鳴。” 郭璞 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 南朝 齊 謝朓 《雩祭歌·黑帝歌》:“霜鐘鳴,冥陵起,星迴天,月窮紀。” 唐 李白 《聽蜀僧濬彈琴》詩:“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宋 陸游 《風流子》詞:“腸斷市橋月笛,燈院霜鍾。” 清 厲鶚 《游菁山常照寺》詩:“乞身向空谷,説法鳴霜鐘。” 冰心 《集外·莊鴻的姊姊》:“每逢我有什麼失意或是精神頹喪的時候,一想起姊姊的話,便覺得如同清曉的霜鍾一般,使我驚醒。”

見“ 霜鍾 ”。

晝夜

(1) 白晝與夜晚

不分晝夜

晝夜營業

死生,晝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晝夜搒訊。——《明史》

(2) 又

晝夜不息

晝夜巡擾。——《廣東軍務記》

摐金

撞擊金屬樂器。 南朝 梁 沉約 《為安陸王謝荊州章》:“摐金入 濟 ,識謝戎麾。” 唐 高適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關 ,旌旗逶迤 碣石 間。” 前蜀 貫休 《長持經僧》詩:“摐金掙玉,吐宮嚥徵。”

戛玉

亦作“戞玉”。敲擊玉片。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唐 崔致遠 《石峰》詩:“點蘇寒影粧新雪,戞玉清音噴細泉。” 宋 羅燁 《醉翁談錄·王魁負心桂英死報》:“ 謝 氏筵中聞雅唱,何人戞玉在簾幃?” 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麗景》:“月夕花朝,鬢影流香,歌聲戛玉。”

清圓

(1).謂聲音清亮圓潤。 宋 蘇轍 《贈杭僧道潛》詩:“賦形已孤潔,發響仍清圓。” 元 楊雯 《宿峽市》詩:“人煙正搖落,樓笛頗清圓。” 明 張居正 《送起居館講大寶箴記事》:“又玉音清圓悠遠,餘響繞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那是一對小酒盅似的黃晶晶的銅器,迭在掌中,可互擊作響--叮泠有聲,清圓而瀏亮。”

(2).指清圓之聲。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六三:“ 道韞 談鋒不落詮,耳根何福受清圓?”

(3).謂文辭清新流暢。 宋 蘇軾 《新渡寺席上次韻送叔弼坐皆驚嘆》:“中有清圓句,銅丸飛柘彈。” 元 戴表元 《<洪潛甫詩>序》:“邇來百年間, 聖俞 、 魯直 之學皆厭, 永嘉 葉正則 倡四靈之目,一變而為清圓。”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喬世寧》:“五律有 唐 人格意,清圓宛轉,不愧作者。”

(4).美麗的圓形。用以指荷葉、荷花等。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抑揚

(1) 音調有節秦地或高或低

抑揚中散曲,漂泊 孝廉船。—— 溫庭筠《感舊陳詩》

(2) 浮沉,進退。指處世態度

進退屈伸,與時抑揚。——張衡《南都賦》

(3) 褒貶,指對人的評議

外相抑揚,內相附會。——《北史·甄琛傳》

(4) 文氣起伏

辭旨抑揚,悲而不傷

起伏

(1)

(2) 上升和下降

散見坡坨起伏間。——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內部鬥爭時有起伏

(3) 比喻感情、關係等起落變化,也指世事興盛衰落

心潮起伏

萬籟

自然界萬物發出的響聲;一切聲音

萬籟有聲。——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萬籟俱寂

雲韶

(1). 黃帝 《雲門》樂和 虞舜 《大韶》樂的並稱。後泛指宮廷音樂。 晉 曹毗 《江左宗廟歌·歌哀皇帝》:“愔愔《雲》《韶》,盡善盡美。”《隋書·許善心傳》:“馳聲 南 董 ,越響《雲》《韶》。” 宋 范成大 《真定舞》詩:“紫袖當棚雪鬢凋,曾隨《廣樂》奏《雲》《韶》。”

(2).泛指美妙的樂曲。《晉書·潘尼傳》:“如彼和肆,莫匪瓊瑤;如彼儀鳳,樂我《雲》《韶》。” 唐 王涯 《漢苑行》:“二月春風遍柳條,九天仙樂奏《雲》《韶》。” 宋 家鉉翁 《念奴嬌·中秋紀夢》詞:“共踏銀虯,迫隨絳節,恍遇羣仙集。《雲》《韶》九奏,不類人間金石。”

(3).指雲韶院。 唐 崔令欽 《教坊記》:“樓下戲出隊,宜春院人少,即以雲韶添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賀》:“﹝ 李賀 詩﹞時無能效之者。樂府諸詩,雲韶眾工,諧於律呂。”參見“ 雲韶院 ”。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不傳

不移動。《禮記·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蓆、枕、幾不傳。” 鄭玄 註:“傳,移也。”

不傳習。《史記·五帝紀論》:“ 孔子 所傳 宰予 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 司馬貞 索隱:“二者皆非正經,故 漢 時儒者以為非聖人之言多不傳學也。”

至音

最美妙的音樂。《淮南子·說林訓》:“至樂不笑,至音不叫。”《後漢書·陳元傳》:“夫至音不合眾聽,故 伯牙 絶弦;至寳不同眾好,故 卞和 泣血。”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至音將簡易同和,廣樂與神明合契。”

一變

一度變化;一次變故或變革。《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六樂者,一變而致羽物,及川澤之示。”《論語·雍也》:“ 齊 一變,至於 魯 ; 魯 一變,至於道。”《景德傳燈錄·譚空和尚》:“龍女有十八變,你試一變。”《宋史·李好義傳》:“ 曦 死後若無威望者鎮撫,恐一變未息,一變復生。”《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如今,距國初進關時節,曾不百年,風氣為之一變。”

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厥有雲者,上罔顯於 羲皇 。” 李善 註:“, 伏羲 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時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不煩

(1).無須煩勞。《荀子·彊國》:“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南史·宋武帝紀》:“後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煩臨朝。”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公慨然曰:‘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斷不煩諸君曲筆。’後果殉難。”

(2).不急躁。《文選·宋玉<高唐賦>》:“澹清靜其愔嫕兮,性沉詳而不煩。” 李善 註:“不煩,不躁也。”

(3).不煩冗。《淮南子·主術訓》:“法省而不煩。” 高誘 註:“煩,多也。” 宋 龔鼎臣 《東原錄》:“然 秩 ( 劉秩 )書太略, 白 ( 宋白 )書太煩。不煩不略,最為適中者, 佑 ( 杜佑 )書也。”

繩削

指木工彈墨、斧削。引申指糾正,修改。 唐 韓愈 《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縱,無所統紀,然而不煩於繩削而自合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山八·藝林伐山》:“有伐山者,有伐材者。伐材者已成之柱,略加繩削而已;伐山則蒐山開荒,自我取之。” 清 談遷 《與霍魯齋書》:“幸逢鴻匠,大加繩削。”

天然

(1) 自然賦予的;生來就有的;自然生成的;自然形成的

天然氣

天然港灣

天然放射性

(2) 理所當然,自然而然

瑞豐覺得假若 冠先生出頭和 東陽競爭,他天然的應當幫助 冠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春雷

春天打的雷

玉磬

(1).古代石制樂器名。《禮記·郊特牲》:“諸侯之宮縣,而祭以白牡,擊玉磬……諸侯之僭禮也。” 孫希旦 集解:“玉磬,《書》所謂鳴球,天子之樂器也。” 唐 柳宗元 《渾鴻臚宅聞歌效白紵》詩:“朱脣掩抑悄無聲,金簧玉磬宮中生。” 清 戴震 《樂器考》:“鳴球、玉磬,同謂石磬,古人於石之美者,多以玉名。”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人們稱讚她……說她的聲音就好像玉磬的聲音。”

(2).佛寺中召集僧眾所用的法器的美稱。 元 楊景賢 《西遊記·三藏朝元》:“大眾虔誠,法鼓金鐃出寺迎;諸天相敬,銅鐘玉磬映山鳴。”

(3).古琴名。見 宋 蘇軾 《十二琴銘》。

(4).山茶的一種。 宋 徐璣 《山茶》詩:“山茶有數品,玉磬尤晶明。”

蹄筌

(1).語本《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魚笱。謂語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跡象,道理與獵物才是目的。後常以“蹄筌”指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跡象。《宋書·謝靈運傳》:“磻弋靡用,蹄筌誰施。” 南朝 陳 姚最 《<續畫品>序》:“自非淵識博見,熟究精麤,擯落蹄筌,方窮至理。” 清 畢沅 嚴長明 《壽王述庵聯句》:“幽思吞卦畫,妙解證蹄筌。”

(2).指水產和野味。 清 趙翼 《楊桐山招飲》詩:“世人競翊開華筵,廣徵水陸窮蹄筌。”

山人

(1) 指隱士

山人墨客

野客思茅宇,山人愛竹林。——唐· 王勃《贈李十四》

(2) 舊稱以卜卦、算命為職業的人;方士

也不索喚師婆擂鼓邀神,請山人占卦揲蓍。——元· 羅國賓《羅李郎》

遁世

獨自隱居,避開俗世;避世隱居

遁世絕俗

弱志

(1).缺乏主見。《逸周書·官人》:“移易以言,志不能固,已諾無決,曰弱志者也。”

(2).多用以謙稱自己的志向。 晉 陶潛 《閒情賦》:“迎清風以袪累,寄弱志於歸波。” 唐 韋應物 《福善精舍答韓司錄清都觀會宴見憶》詩:“弱志厭眾紛,抱素寄精廬。” 宋 曾鞏 《酬王正仲登嶽麓寺閣見寄》詩:“顧我客鬥牛,三年疏往還。低心念弱志,引領望衰顏。未共尊酒樂,良嗟人事艱。” 明 陳子龍 《清明雨中晏坐憶去歲在河間》詩:“弱志在奮庸,至道宜安貧。年歲日以晚,兩慮徒傷神。”參見“ 弱尚 ”。

(3).謂虛心下氣。《淮南子·主術訓》:“夫人主之聽治也,清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輻湊並進,無愚智賢不肖,莫不盡其能。”

幽居

(1) 隱居,很少與外界往來(他已幽居十年了)

(2) 寧靜的住所

彷佛

同“仿佛”

龍眠

(1). 宋 代著名畫家 李公麟 的別號。 公麟 致仕後,歸老於 龍眠山 ,自號 龍眠居士 。 宋 蘇軾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歸去來陽關二圖後》詩之一:“ 龍眠 獨識慇懃處,畫山陽關意外聲!” 元 馬臻 《題<唐十八學士圖>》詩:“後有 龍眠 傳此本,禮樂衣冠激流俗。” 明 徐渭 《觀音大士贊》:“真者有兩,畫者亦然,一似 道子 ,一似 龍眠 ,合兩為一,妙哉 俞子 之管。”

(2).指歸隱林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張文和公風鳶詩》:“ 文端 則賜金歸老,頤志龍眠,安慮野飆排撼乎?”

(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與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 元祐 中 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鳴薦紳間,與 蘇 黃 游,兩集中有與其唱和。而 李伯時 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 三代 以來鼎彝之類為《考古圖》。又有 李元中 ,字畫之工,追蹤 鍾 王 。時號 龍眠 三 李 。” 清 蔣士銓 《第二碑·賡韻》:“﹝小生﹞姓 阮 名 劍彩 字 斗墟 , 楚 中 漢陽 人也。 龍眠 右族, 江 表名家。”

海船

航海的大船。《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詔 青 、 兗 、 幽 、 冀 四州,大作海船。” 唐 王建 《送鄭權尚書南海》詩:“市喧山賊破,金賤海船來。” 許地山 《海角底孤星》:“下了海船,改乘小舟進去。”

迢遙

遙遠的樣子

道路迢遙

宛若

宛如;仿佛

那棵榕樹枝葉繁茂,宛若巨大的綠傘

蓬壺

即 蓬萊 。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三 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形如壺器。” 唐 沉亞之 《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詩:“曾在 蓬壺 伴眾仙,文章枝葉五雲邊。” 清 李漁 《玉搔頭·微行》:“假俺幾日兒塵世逍遙,再來受 蓬壺 約。”

解纓

解去冠系。謂去官。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不作解纓客,寧知捨筏喻。” 明 唐寅 《憶秦娥·王守谷壽》詞:“解纓投散,抽簪辭鬧,此意誰知至妙。”

煙霞痼疾

謂酷愛山水成癖。《舊唐書·隱逸傳·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既逢新地,幸得逍遙。”亦省作“ 煙霞痼 ”。 宋 朱熹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之一:“身輕似起煙霞痼,意適寧論祿位貪。”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俚耳

俗人之耳。指沒有欣賞音樂能力的人。 宋 歐陽修 《謝石秀才啟》:“然而奏磬俚耳,難矣賞音;抱石 荊山 ,終為至寳。” 宋 王安石 《次韻董伯懿松聲》:“俚耳紛紛多《鄭》《衛》,直須聞此始心清。”

清漣

(1) 水清而有微波貌

(2) 指清水

濯清漣而不妖。——宋· 周敦頤《愛蓮說》

重賦

(1).苛重的賦稅。《漢書·萬石傳》:“惟吏多私,徵求無已,去者便,居者擾,故為流民法,以禁重賦。” 顏師古 註:“朝廷特為流人設法,又禁吏之重賦也。”《漢書·谷永傳》:“峻刑重賦,百姓愁怨。”

(2).加重徵收賦稅。《後漢書·翟酺傳》:“卒有不虞,復當重賦百姓,怨叛既生,危亂可待也。”

思歸

(1).想望回故鄉。 漢 張衡 《思玄賦》:“悲離居之勞心兮,情悁悁而思歸。” 晉 石崇 《思歸引》序:“困於人閒煩黷,常思歸而永嘆。”

(2).鳥名。即子規,一名杜鵑。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姊規》:“子規,人但知其為催春歸去之鳥,蓋因其聲曰歸去了,故又名思歸鳥。”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詩詞推薦

  • 晨起行菜

    趙蕃宋代〕勿謂山園瘠,能令菜本肥。相雖無肉食,谷免病年飢。看此鮭三九,何時腰十圍。試評能自照,孰愈莫勝衣。
    琴山行原文_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怨情

    李白唐代〕新人如花雖可寵,故人似玉由來重。花性飄揚不自持,玉心皎潔終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還見新人有故時。請看
    琴山行原文_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沖虛齋池荷

    徐沖淵宋代〕道人埋瓮作新塘,胸次五湖波渺茫。太華移根聊戲劇,洄池分種不尋常。冰壺夜浸綠荷露,玉鑒晚吹紅藕香。可待
  • 送總閣學士守秦亭二首

    宋庠宋代〕幾日章街認錦韉,平明頒節撫秦{左汗右乾}。嚴廬侍從宣勞久,郄府詩書得帥賢,彀騎千蹄嘶隴月,城笳三疊破
  • 和晉齋兄韻三首

    袁甫宋代〕家塾提綱屬晉齋,絜齋氣脈遠乎哉。何時升講開聾聵,衿佩蹌蹌濟濟來。
  • 天柱窟

    林觀過宋代〕六丁擎柱上天門,石窟空遺透地根。不是溪人嚴守護,靈蹤那得至今存。
  • 送表侄達師歸鄱陽

    徐鉉唐代〕故鄉禾黍世親稀,中表相尋只有師。惆悵離懷向何許,鄱陽湖上葉飛時。
  • 幽趣十二首

    鄭剛中宋代〕幽趣無人會,人應為我愁。山深雲易聚,市遠酒難謀。恃力貙驚鹿,爭巢鵲避鳩。老夫春睡美,蝴蝶是莊周。
  • 曉意

    林景熙宋代〕僧鍾覺曙鳥,紛飛弄林光。宿雲漸離石,我起開秋房。南山忽入幾,相對各老蒼。我老幾何年,山曾見鴻荒。流泉
    琴山行原文_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逍遙詠

    宋太宗宋代〕誰測玄機聖,天功地久長。群生皆是性,道德有圓方。妍醜隨情意,於戲細酌量。達人知淡泊,默默見非常。
  • 贈仲至·其二

    彭汝礪宋代〕倒囷虛廩出珠璣,萬事從容指是非。世有賈生人未識,漫聞流涕欲沾衣。
  • 泊巴東

    王周唐代〕偶泊巴東古縣前,宦情鄉思兩綿綿。不堪蠟炬燒殘淚,雨打船窗半夜天。
    琴山行原文_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溪亭對雨(六月初八日)·其四

    乾隆清代〕摩醯數數笑無能,恰似銀河瀉玉繩。宣命林丞須細問,昆明湖水幾多增。
  • 重九獨登賞心亭

    范成大宋代〕誰教佳節滯天涯?強展愁眉管物華。每歲有詩題白鴈,今年無酒對黃花。悠悠造化占斜日,草草登臨記落霞。宇宙
  • 感風謝客

    方岳宋代〕闔闔官蛙鳴,齁齁老牛喘。政坐一朝喧,作此十日沴。天公信難料,氣候隨手轉。吾貧了目前,遽脫春衣典。寧知
  • 湘東宴曲

    溫庭筠唐代〕湘東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嬌翠嚬。玉管將吹插鈿帶,錦囊斜拂雙麒麟。重城漏斷孤帆去,唯恐瓊簽報天曙。萬戶
  • 書情

    於鄴唐代〕負郭有田在,年年長廢耕。欲磨秋鏡淨,恐見白頭生。未作一旬別,已過千里程。不知書與劍,十載兩無成。
    琴山行原文_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村飲

    陸游宋代〕買來新兔不論錢,釣得鮮鱗細柳穿。野店渾頭更醇釅,一杯放手已醺然。
  • 九月朔晨起憶故園晚易

    舒岳祥宋代〕晚易圖書燼,篆畦花木新。承平三世積,喪亂一朝貧。清曉憑欄意,空山袖手人。平生欲學杜,漂泊始成真。
    琴山行原文_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吳守四首

    陳造宋代〕園林落粉吹香雪,魏光黃獨步春。明日插花同一醉,小閒譚麈岸綸巾。
琴山行原文_琴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