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閣下次子由韻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考試閣下次子由韻原文

省曹祇有西曹要,官府無如憲府嚴。

國論於今須汲直,人才自昔畏由兼。

斧斤準擬棟樑得,塵土吁嗟圭璧淹。

萬事調和歸適可,諸公聞望在梅鹽。

詩詞問答

問:考試閣下次子由韻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考試閣下次子由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考試閣下次子由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鹽韻

參考注釋

西曹

(1).古官名。太尉的屬官,執掌府中署用吏屬之事。《漢書·丙吉傳》:“ 吉 馭吏耆酒,數逋盪,嘗從 吉 出,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

(2).兵部的別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兵部》:“ 崔豹 《古今考》:‘兵部稱西曹。’案,西為金,主兵刑之義。故與刑部同稱。”

(3).刑部的別稱。 唐 元稹 《送復夢赴韋令幕》詩:“西曹舊事多持法,慎莫吐佗丞相茵。”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諸君升刑部員外郎序》:“西曹舊稱清秩,居是官者,多文雅修飾之士。”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刑部》:“《客燕雜記》:‘ 嘉靖 中, 李攀龍 、 王世貞 俱官西曹,相聚論詩,建 白雲樓 榜諸君詩,人目刑部為外翰林,亦稱西臺。’”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九三:“西曹那解 陳 家事,自有君王特達知。”

官府

(1) 舊指地方國家行政機關

他這件官司並無難斷之處,從前的官府,都因礙著臉面,所以如此。——《紅樓夢》

(2) 舊稱封建官吏

俄而大轎抬著一個烏帽猩袍的官府過去。——《紅樓夢》

無如

無可奈何

今天想回去,無如未買著票

憲府

御史台。 唐 杜甫 《哭長孫侍御》詩:“禮闈曾擢桂,憲府屢乘驄。” 仇兆鰲 註:“御史所居之署, 漢 謂之御史府,亦謂憲臺。”《舊唐書·楊收傳》:“俄而 假 自 浙西 觀察判官入為監察御史, 收 亦自 四川 入為監察。兄弟並居憲府,特為新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臣職在憲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 清 黃景仁 《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齋頭話舊》詞:“ 荊州 初識,記霜清憲府,天寒 夢澤 。”

國論

(1).有關國家大計的言論、主張。《漢書·薛宣傳》:“臣聞賢材莫大於治人, 宣 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經術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 宋 王安石 《河勢》詩:“國論終將塞,民嗟亦已勤。”

(2).謂商討國家大計,發表政見。 宋 岳飛 《乞解樞柄第三札》:“伏念臣濫廁樞庭,誤陪國論,貪榮滋甚,補報蔑然,豈惟曠職之可憂,抑亦妨賢之是懼。”

(3).全國的輿論。 宋 曾鞏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竊以明德懿親,在天功而有助;隆名重器,為國論之所歸。”

(4).女真語。尊貴的意思。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汲直

指 漢 汲黯 。 武帝 時官至主爵都尉。性剛直,敢於面折廷諍,故世稱 汲直 。後代借指諍臣。《漢書·賈捐之傳》:“置之爭臣,則 汲直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 汲黯 方直,故世謂之 汲直 。” 唐 張說 《岐州刺史平泉男陸君墓志銘》:“ 汲直 謝病, 秦和 不醫。” 宋 黃庭堅 《題王黃州墨跡後》詩:“諸君發蒙耳, 汲直 與臣同。”

人才

(1) 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爭奪高科技人才

(2) 指美麗的容貌

頗有幾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自昔

往昔;從前。《詩·小雅·楚茨》:“自昔何為?我蓺黍稷。” 晉 陸機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自昔哲王,先天而順。”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自昔相逢,把臂談玄;橫雕龍於翠尾,飛縞鳳於瓊筵。”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歲朝爆竹傳自昔, 吳 儂正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

斧斤

各種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宋· 蘇軾《石鐘山記》

準擬

(1).遵循;模仿。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其有才思者之為之也,猶善於依因機會,準擬體例,引古喻今,言微理舉,雅而可笑,中而不傷。”《南史·裴松之傳》:“有司奏太子婚,納徵用玉璧虎皮,未詳何所準擬。” 宋 岳珂 《桯史·八陣圖詩》:“斑斑猶在 杲卿 髮,離離未落 張巡 齒,愛惜微軀欲安用,有臣如此難準擬。”

(2).希望;料想。 唐 白居易 《種柳三詠》:“從君種楊柳,夾水意如何?準擬三年後,青絲拂緑波。” 唐 劉得仁 《悲老宮人》詩:“白髮宮娃不解悲,滿頭猶自插花枝;曾緣玉貌君王寵,準擬人看似舊時。” 宋 王沂孫 《高陽台》詞:“朝朝準擬清明近,料燕翎、須寄銀箋。”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準擬春來消寂寞。愁風愁雨,翻把春擔擱。”

(3).準備;打算。 唐 韓愈 《北湖》詩:“應留醒心處,準擬醉時來。” 金 元好問 《白屋》詩:“明年準擬 萊蕪 住,寄謝東鄰 范史雲 。” 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奴家準擬今日抄化幾文錢鈔,就此追薦公婆。誰知撞著這兩個風子,攪鬧了一場。” 林學衡 《寓言》詩之一:“吟成準擬凌風去,一葉飄然向十洲。”

(4).準定;一定。 宋 張孝祥 《西江月·黃陵廟》詞:“明日風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宮裡奏《霓裳》,準擬 岳陽樓 上。” 明 徐霖 《繡襦記·正學求君》:“嘉言敢忘,喜青雲有路終須上,鳳凰雛準擬朝陽。”

(1).料想;打算;希望。 唐 白居易 《不準擬》詩之二:“不準擬身年六十,遊春猶自有心情。”《敦煌曲子詞·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魚水,是前世因緣,兩情準擬過千年。” 宋 王安石 《耿天騭許浪山千葉梅見寄》詩:“聞有名花即謾栽,殷勤準擬故人來。” 清 陳維崧 《賀新郎·甲寅除夕十四》詞:“準擬東風來歲好,屏當春衫細馬,看士女鞦韆笑打。”

(2).準備;安排。 唐 元稹 《董逃行》:“縫綴難成裁破易,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太子國中第二貴,出入百司須準擬,因何從騎不過十,聳轡途程來至此?”

(3).舊時公文用語。謂批准下級的擬議。《元典章·朝綱·省部減繁格例》:“如已斷(案)公當,別無枉屈,準擬施行。”

棟樑

(1) 屋頂最高處的水平木樑,支承著椽子的上端

(2) 身負重擔的人;能擔負責任的人材

(3) 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他們是國家的棟樑

塵土

細小的土灰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圭璧

(1).古代帝王、諸侯祭祀或朝聘時所用的一種玉器。《詩·大雅·雲漢》:“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 朱熹 集傳:“圭璧,禮神之玉也。”《周禮·考工記·玉人》:“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紙錢》:“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幣帛,事畢則埋之。” 明 唐順之 《送人上陵作》詩:“恭將圭璧朝羣帝,遙奉馨香薦 五陵 。”

(2).泛指貴重的玉器。《新唐書·陳子昂傳贊》:“ 子昂 乃以王者之術勉之,卒為婦人訕侮不用,可謂薦圭璧於房闥,以脂澤污漫之也。”《隸續·米巫祭酒張普題字》:“此碑字畫放縱欹斜,略無典則,乃群小所書。以同時石刻雜之,如瓦礫之在圭璧中也。” 清 劉大櫆 《張俊生時文序》:“今之時文,號稱經義,以余觀之,如棲羣蠅於圭璧之上,有玷污而無洗濯。”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調和

(1) 調解使和好

調和對立的觀點

(2) 配合得適當;和諧

色彩調和

(3) 折中;妥協

(4) 混和;攙和

(5) 調味

非調和之有異。——清· 周容《芋老人傳》

(6) 調味品

適可

(1).適合;適宜。《漢書·蒯通傳》:“故里母非談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適可。” 明 李贄 《答李見羅先生書》:“及其飽悶已過,情景適可,則仍舊如前鎖門獨坐而讀我書也。”

(2).只能,僅僅可以。《百喻經·雇倩瓦師喻》:“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諸公

(1).眾公卿。《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 漢 班固 《 * 通·禮樂》:“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2).諸多年老長者。《史記·田叔列傳》:“ 叔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 張守節 正義:“諸公謂丈人行也。”

(3).泛稱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元 貢師泰 《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詩:“買得 吳 船便欲東,更騎羸馬別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

聞望

聲望;名望。 晉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父兄貴重,而子弟以聞望見選。” 明 李東陽 《太原王氏柳林世墓碑銘》:“有平寇功,行業聞望為一時所重。” 馮自由 《光復會與同盟會》:“會長 蔡元培 聞望素隆,而短於策略。”

梅鹽

梅子與鹽。調味品。語出《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唐 韓愈 《苦寒》詩:“褰旒去耳纊,調和進梅鹽。賢能日登御,黜彼傲與憸。”參見“ 鹽梅 ”。

標籤:科舉

詩詞推薦

考試閣下次子由韻原文_考試閣下次子由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