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闐玉斧佩原文
和闐玉雖夥,如脂亦艱致。
茲質實琳琅,無瑕葆精粹。
相材作斧佩,剛柔協中義。
隱現刻夔紋,縟采法古制。
邇來俗工輩,時樣翻新意。
斲器牟貴賈,呈進率擲棄。
斯亦玉之厄,是用五字刺。
詩詞問答
問:和闐玉斧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和闐玉斧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九十四
參考注釋
質實
(1).質樸誠實。《太平廣記》卷四九八引 唐 張固 《幽言鼓吹·周復》:“ 復 乃簪笏見 稹 曰:‘某偶以大人往還,謬獲一第,其實詩賦皆不能。’ 稹 嘉之曰:‘質實如是,賢於能詩矣。’”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蔣司訓》:“ 山陰 花溪 蔣貴達 老先生 顯 ,司訓 崑 庠,質實敢言。” 郭沫若 《蒲劍集·屈原考》:“ 中國 北方民族性是最質實的。”
(2).平直而拘於事實。 宋 張炎 《詞源·清空》:“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 清 鄭文焯 《鶴道人論詞書》:“詞之難工,以屬事遣詞,純以清空出之。務為典博,則傷質實;多著才語,又近昌狂。” 姚華 《曲海一勺·明詩》:“惟考據之作,質實填砌,最妨文趣,故不具書。”
(3).根據事實。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歸田》:“因僑居 浦城 ,養疴無事,就近所聞見,鋪敘成書,質實言之,亦竊名為《歸田瑣記》云爾。”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
無瑕
沒有瑕疵,比喻沒有缺點或污點
白璧無瑕
精粹
精美純粹
聰明精粹,有生之最靈者也。——《漢書·刑法者》
剛柔
(1).陰陽。《易·繫辭下》:“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孔穎達 疏:“剛柔即陰陽也。”《淮南子·精神訓》:“剛柔相成,萬物乃形。” 高誘 註:“剛柔,陰陽也。”
(2).晝夜。《易·繫辭上》:“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孔穎達 疏:“晝則陽日照臨,萬物生而堅剛,是晝之象也。夜則陰潤浸被,萬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漢 揚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統,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剛柔之相干。” 范望 註:“剛柔,晝夜也。”
(3).強弱。《孫子·九地》:“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註:“剛柔,猶強弱也。”《西遊記》第五三回:“咬牙爭勝負,切齒定剛柔。”
(4).猶寬嚴。《三國演義》第七一回:“凡為將者,當以剛柔相濟,不可徒恃其勇。”
協中
符合中庸之道;適中,合適。《書·大禹謨》:“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 孔穎達 疏:“民皆合於大中,言舉動每事得中,不犯法憲,是合大中。” 宋 葉適 《徐德操<春秋解>序》:“其能本末相顧,隱顯協中,如 潮州 殆鮮焉。” 明 張居正 《奏請聖母裁定大婚吉期疏》:“今若定以春時,則既有合於天地交泰、萬物化醕之意,且當聖齡十六,又率遵乎累朝列聖之規,不遲不早,最為協中。”《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自是決徒者差減,帝嘗稱其( 王曾 )協中。” 清 林則徐 《籌議嚴禁鴉片章程摺》:“若逕坐死罪,是與十惡無所區別,即於五刑恐未協中。”參見“ 大中 ”、“ 中道 ”。
隱現
不清晰地顯現;隱隱約約顯現出來
縟采
亦作“ 縟彩 ”。絢麗的色彩。借指繁華的文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之上,其為彪炳,縟采名矣。”《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固以理窮言行,事該軍國,豈直彫章縟采而已哉!” 呂延濟 註:“縟采,雜色也。”《隋書·文學傳序》:“﹝ 濟陽 江淹 等﹞並學窮書圃,思極人文。縟彩鬱於雲霞,逸響振於金石。” 明 張居正 《贈吳霽翁督學山東序》:“故窾言者,棄德之竇也。縟采者,彫朽之飾也。” 章炳麟 《辨詩》:“宜本之情性,參之政訓,稽之典禮,去其縟采,泯其華飾,無或糅雜故事,以亂章句。”
法古
效法古代。《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三國志·魏志·崔林傳》:“ 太祖 隨宜設辟,以遺來今,不患不法古也。” 宋 曾鞏 《筠州學記》:“論道德之旨,而知應務之非近;議政理之體,而知法古之非迂。”
邇來
最近以來
時樣
(1) 時式,時新的式樣
(2) 時尚
男女自由都平等,自由結婚新時樣。——《王貴與李香香》
翻新
(1) 指把舊的東西拆了重做(多指衣服)
(2) 從舊的變化出新的
花樣翻新
貴賈
高價。賈,同“ 價 ”。《管子·輕重戊》:“因令人之 衡山 求買械器,不敢辯其貴賈。” 馬非百 新詮:“言價雖貴,亦不敢貶損之。猶言‘不敢還價’矣。”
進率
指遞增數與基數之間的比率。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一:“自一、十、百、千而至於萬,此數之進率也。” 胡漢民 《民報之六大主義》:“且土地價值,因時代而異,社會文明,則其進率益大。”
擲棄
見“ 擲棄 ”。
亦作“ 擲棄 ”。丟棄;拋棄。 梁啓超 《過渡時代論》六:“猶進步者必當擲棄其故步。” 老舍 《微神》:“初戀是青春的第一朵花,不能隨便擲棄。”
是用
因此。《左傳·襄公八年》:“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於道。” 漢 張衡 《東京賦》:“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漢 ,而欣戴 高祖 。”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是用瀝血鳴神,剖心告世。”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