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訪鄭平子先生

作者:王翃 朝代:明代

沁園春·訪鄭平子先生原文

北下平橋,西通小巷,家於半村。

視門庭蕭寂,居然名士,書琴靜好,澹爾清人。

矮菊花秋,高林竹夏,暗水魚行觸約綸。

聊棲隱,任單扉晝掩,隔破風塵。

柴桑應是前身。

八十日辭官不厭貧。

任案頭螢火,一囊乾殺,室中苔草,四壁寒皴。

老據詞壇,天存我法,今日康成道自尊。

時披對,念當思瞶瞶,況抱余孫。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訪鄭平子先生的作者是誰?答:王翃
問:沁園春·訪鄭平子先生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參考注釋

平橋

(1).即 鹹陽橋 ,亦名 西渭橋 。 唐 溫庭筠 《走馬樓三更曲》:“馬過 平橋 通畫堂,虎幡龍戟風悠揚。” 曾益 註:“《一統志》: 西渭橋 在舊 長安 西,亦曰 平橋 , 唐 時名 鹹陽橋 。”

(2).沒有弧度的橋。 唐 溫庭筠 《春洲曲》:“門外平橋連柳堤,歸來晚樹黃鶯啼。” 宋 范成大 《春晚即事留遊子民王仲顯》詩:“繡地紅千點,平橋緑一篙。”

門庭

(1) 門前的空地;門口和庭院

(2) 指家庭或門第

改換門庭

蕭寂

蕭條寂靜。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然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 殷 不及 韓 。” 宋 林逋 《送范希文寺丞》詩:“林中蕭寂欵吾廬,亹亹猶欣接緒餘。” 清 方文 《泊池口吊吳次尾劉伯宗》詩:“江城蕭寂甚,每過必含辛。”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靜好

安靜和美。《詩·鄭風·女曰雞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唐 白居易 《聽幽蘭》詩:“欲得身心俱靜好,自彈不及聽 * 。”

清人

純潔的人。 漢 劉向 《<關尹子>序》:“寂士清人,能重愛 黃 老 ,清靜不可闕。”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體冰霜之粹素,不染潔於勢利者,清人也。”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卵形有柄,邊緣有缺刻或鋸齒,秋季開花。由於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種,顏色、形狀和大小變化很大。有的品種可入藥

暗水

伏流。潛藏不顯露的水流。 唐 李百藥 《送別》詩:“夜花飄露氣,暗水急還流。” 宋 蘇軾 《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於南山中蟠龍寺》詩:“谷中暗水響瀧瀧,嶺上疎星明煜煜。” 明 凌雲翰 《關山雪霽圖》詩:“ 扶桑 飛上金畢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魚行

販賣魚的店鋪。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諸市》:“鮮魚行、魚行、南豬行、北豬行。” 朱心 《魚抬梁·土堆亭》:“突然,有個魚行老闆向著 魯班 一面招手一面喊:‘掌墨師! 張師傅 !’”

棲隱

亦作“棲隱”。隱居。《隋書·隱逸傳·徐則》:“遂懷棲隱之操,杖策入 縉雲山 。” 唐 王維 《丁寓田家有贈》詩:“君心尚棲隱,久欲傍路歸。” 明 楊慎 《蜀士》:“ 符載 、 楊衡 、 宋濟 、 張仁寶 皆 蜀 人,棲隱 青城山 。” 清 魏源 《永嘉山水詩·西雁宮》:“昔賢棲隱地,靜悟先天中。”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柴桑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於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後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前身

(1) 佛教用語。指輪迴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個狀態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辭官

辭去官職。《新唐書·隱逸傳·武攸緒》:“後革命,封 安平郡王 ,從封 中嶽 ,固辭官,願隱居。”柳琴戲《狀元打更》第十四場:“先讓你回去,我過個三年五載,辭官回家,同你過半輩子安生日子。”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案頭

几案上或書桌上

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三國演義》

螢火

(1) 螢火蟲發的光

(2) 也指微弱的燈光

(3) 螢火蟲

室中

複姓。 漢 有 室中同 。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四壁

屋子的四面牆壁,泛指整個屋子

四壁皆空

這個書房四壁全是書

詞壇

填詞界

詞壇故事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康成

漢 鄭玄 之字。《後漢書·鄭玄傳》:“ 鄭玄 ,字 康成 , 北海 高密 人也。” 唐 劉長卿 《送鄭說之歙州謁薛侍御》詩:“嘗聞 馬南郡 ,門下有 康成 。”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明堂加恩第二表》:“ 崑崙 倣玉帶之圖,路寢采 康成 之義。”

自尊

自我尊重

披對

開誠相對。指會晤。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披對未期,惟日引領,伏冀倍加自重,以副天下之望。”

詩詞推薦

沁園春·訪鄭平子先生原文_沁園春·訪鄭平子先生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