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痕都斯坦綠玉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痕都斯坦綠玉碗原文

分瓣呈十齣,中規總一圓。

葉翻雙耳執,朵綴兩胎卷。

翠韭為色潤,攢花承足鮮。

方諸薦明水,曾握大宛仙。

詩詞問答

問:詠痕都斯坦綠玉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痕都斯坦綠玉碗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痕都斯坦綠玉碗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一

參考注釋

中規

(1).同圓規相符。《荀子·勸學》:“鞣以為輪,其曲中規。”

(2).引申為合乎準則、要求。《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唐 白居易 《寓意詩》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一圓

(1).一個圓形。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於是 范蠡 乃觀天文,擬法於紫宮,築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一步,一圓三方。”《朱子語類》卷六五:“天下之萬象出於一方一圓,盡只起於乾坤二畫。”

(2).一丸。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下:“解衣裾出藥兩圓,曰:‘一圓可補一兩氣。’”

(3).貨幣單位。通作一元。

方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覽冥訓》:“夫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淚,秪待方諸寄兩行。” 明 李東陽 《又和王世賞韻》:“天臨華蓋春星近,月照方諸夜水清。” 清 龔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諸取月中水洗眼,著純墨衣,則人反見蜮,可趨入蜮羣。”

(2).傳說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正四方,故謂之 方諸 ,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東西面又各有 小方諸 ,去 大方諸 三千里, 小方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別有青君宮室,又特多中仙人及靈鳥靈獸輩。” 南朝 梁武帝 《上雲樂·方諸曲》:“ 方諸 上,上雲人。業守仁,摐金集 瑤池 ,步光禮玉晨。霞蓋容長肅,清虛伍列真。”《雲笈七籤》卷七八:“縱賞三清,遨遊五嶽,往來 圓嶠 ,出入 方諸 。” 清 繆艮 《沉秀英傳》:“ 秀英 香消玉損,已返 方諸 。”

明水

古代祭祀所用的淨水。《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鑑取明水於月。” 孫詒讓 正義:“竊意取明水,止是用鑑承露。”《逸周書·克殷》:“ 毛叔鄭 奉明水。” 朱右曾 校釋:“明水,元酒,取陰陽之潔氣也。” 唐 韓愈 《明水賦》:“如得其宜,明水之薦斯在。” 宋 葉適 《祭徐靈淵文》:“念子少時,獨負奇意;方諸擎空,明水自至。”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陽燧取明火於日,方諸取明水於月,則格物有自來矣。”

大宛

古國名。為 西域 三十六國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與 大月氏 接,產汗血馬。大約在今 蘇聯 費爾乾納 盆地。見《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因其地產名馬,後亦稱駿馬為“大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詩詞推薦

詠痕都斯坦綠玉碗原文_詠痕都斯坦綠玉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