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富春大嶺大痴作,小冊居然仿不訛。
澗水若稱七里瀨,定知早晚子陵過。
詩詞問答
問:《題錢維城山水二十種·其一·瀨喧澗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七
2. 黃公望富春大嶺圖列石渠寶笈上等
參考注釋
富春
(1).指 富春山 或 富春江 。泛指古 富春 地區。 唐 韓翃 《送王少府歸杭州》詩:“歸舟一路轉青苹,更欲隨潮向 富春 。” 唐 王維 《送李判官赴江東》詩:“樹色分 揚子 ,潮聲滿 富春 。” 元 張憲 《投贈周元帥十韻》:“ 恩波 城外柳,長拂 富春 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年年垂釣鬢如銀,愛此江山勝 富春 ;歌舞叢中征戰裡,漁翁都是過來人。”參見“ 富春江 ”。
(2).古縣名。 秦 置, 漢 因之,治所在今 浙江 富陽 。 晉 太元 中避 鄭太后 諱,改名 富陽 。 五代 吳越 時復名 富春 , 宋 太平興國 三年(公元978年)又改 富陽 。 三國 吳 曾為 安東郡 治所。 晉 陸機 《吳趨行》詩:“ 大皇 自 富春 ,矯首頓世羅。” 南朝 宋 謝靈運 《富春渚》詩:“宵濟 漁浦 潭,旦及 富春 郭。” 郁達夫 《西歸雜詠》之八:“風月三年別 富春 ,東南車馬苦沙塵。”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水若
傳說中的水神名。《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後湖>詩》:“山祇蹕嶠路, 水若 警滄流。” 張銑 註:“山祇,山神; 水若 ,水神也。” 唐 儲光羲 《同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詩:“山戛浴蘭阯, 水若 居雲屏。”
七里瀨
在 浙江省 桐廬縣 南。兩山夾峙, 東陽江 奔瀉其間,水流湍急,連亘七里,故名。北岸 富春山 ( 嚴陵山 )傳說為 東漢 嚴光 ( 嚴子陵 )耕作垂釣處。《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後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 李賢 注引 南朝 陳 顧野王 《輿地誌》:“ 七里瀨 在 東陽江 下,與 嚴陵瀨 相接,有 嚴山 。” 唐 白居易 《新小灘》詩:“江南客見生鄉思,道似 嚴陵 七里灘 。” 宋 梅堯臣 《讀范桐廬述嚴先生祠堂碑》詩:“人傳 七里灘 ,昔日來釣此。灘上水濺濺,灘下石齒齒。其人不可見,其事清且美。”
早晚
(1) 早晨和晚上
他每天早晚都練氣功
(2) 時候
他已走了多半天了,這早晚多半已經到家了
(3) 〈方〉∶泛指將來某個時候
你早晚進城來,到我們這裡坐坐
(4) 或早或晚
人早晚要死的
子陵
嚴光 的字。 東漢 餘姚 人。曾與 漢 光武帝 劉秀 同遊學, 劉秀 即位後,改名隱居,後被召至京師 洛陽 ,授諫議大夫,不受而退隱於 富春山 。 唐 劉長卿 《泛曲阿後湖簡同游諸公》詩:“且習 子陵 隱,能忘生事憂。” 唐 溫庭筠 《渭上題》詩:“ 呂公 榮達 子陵 歸,萬古煙波繞釣磯。” 宋 范仲淹 《過方處士舊隱》詩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廬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釣臺在。” 明 王世貞 《鳴鳳記·獻首祭告》:“早知道禍機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 子陵 、 靖節 也來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