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新成

作者:章功懋 朝代:元代

草堂新成原文

新搆茅堂此日成,秋霜忽向鬢邊生。

柴桑正待歸陶令,瓜圃何妨學邵平。

野服便應裁綠芰,晨炊更喜得黃精。

無才正合藏丘壑,笑向滄浪自濯纓。

詩詞問答

問:草堂新成的作者是誰?答:章功懋
問:草堂新成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草堂新成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五十一

參考注釋

茅堂

亦作“茆堂”。1.草蓋的屋舍。語出 漢 韋孟 《在鄒詩》:“爰戾於 鄒 ,鬋茅作堂。” 唐 杜甫 《鄭駙馬宅宴洞中》詩:“誤疑茅堂過江麓,已入風磴霾雲端。”《紅樓夢》第十七回:“引眾人步入茆堂,裡面紙窗木榻,富貴氣象一洗皆盡。” 清 黃景仁 《對月》詩:“鍵戶謝人事,茅堂夜色虛。”

(2).堂名;里名。《宋書·袁粲傳》:“上於 華林園 茅堂 講《周易》, 粲 為執經。” 南朝 宋 謝莊 《自潯陽至都集道里名為詩》:“觀道 雷池 側,訪德 茅堂 陰。”

秋霜

(1) 秋天的霜

(2) 比喻白髮

何處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柴桑

(1).古縣名。 西漢 置,因縣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東漢 末, 諸葛亮 見 孫權 於此,共圖抗 曹 。 晉 以後歷為 潯陽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廢。 晉 郭璞 《江賦》:“鼓洪濤於 赤岸 ,淪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晉 陶潛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稱。 清 錢謙益 《吳封君七十序》:“指 婁水 為 潯陽 ,即家園為 廬 阜,飲 柴桑 之酒,一觴獨進;鼓 少文 之琴,眾山皆響。” 陳三立 《次韻黃知縣苦雨》:“陸沉共有神州痛,休問 柴桑 漉酒巾。”

(3).據《宋書·隱逸傳·陶潛》載, 潛 晚年隱居故里 柴桑 ,有腳疾,外出輒命二兒以籃輿舁之。後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趙翼 《哭亡兒耆瑞》詩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題墓,歸到 柴桑 孰舁輿?”

陶令

指 晉 陶潛 。 陶潛 曾任 彭澤 令,故稱。 元 趙孟頫 《見章得一詩因次其韻》:“無酒難供 陶令 飲,從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廬山》詩:“ 陶令 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野服

村野平民服裝。《禮記·郊特牲》:“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孔穎達 疏:“尊野服也者,草笠是野人之服。今歲終功成,是由野人而得,故重其事而尊其服。”《晉書·隱逸傳·張忠》:“ 堅 ( 苻堅 )賜以冠衣。辭曰:‘年朽髮落,不堪衣冠,請以野服入覲。’從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脫靴返棹二圖贊》:“幅巾兮野服,貌腴兮神肅。” 清 屠文漪 《南歌子》詞:“先生野服出尋詩,正是菊花天氣好秋時。”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臺笠野服,不可施於都人。”

晨炊

晨起做早餐;也指早餐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唐· 杜甫《石壕吏》

喜得

猶幸虧,幸喜。《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喜得堂上官是個有主意的人。”《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喜得先從 褚大娘子 口裡得了那 鄧九公 的性情,因此順著他的性情,一見面便合他歡飲雄談。”

黃精

(1).黃土之精。指土德。《後漢書·李雲傳》:“ 高祖 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歲,君期一周,當有黃精代見,姓 陳 、 項 、 虞 、 田 、 許氏 ,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 李賢 註:“黃精謂 魏氏 將興也。 陳 、 項 、 虞 、 田 並 舜 之後。 舜 土德,亦尚黃,故忌也。”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景靈垂祐,黃精協符。” 清 王夫之 《南嶽賦》:“結天元以紐靈,扢陽冶之鴻施。母黃精之函載,焫相見於重離。”

(2).藥草名。多年生草本,中醫以根莖入藥。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又聞道士遺言,餌朮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黃精》:“黃芝、戊己芝、菟竹……黃精為服食要藥,故《別録》列於草部之首,仙家以為芝草之類,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謂之黃精。”《恨海》第七回:“我一月以來,只吃些熟地黃精之類當飯,噙點烏梅代茶。”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詩:“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虛。”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廬山詩·白鶴觀》:“時時過 江 來, 廬山 訪丘壑。”

(3).鄉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傳》:“不養望於丘壑,不待價於城市。” 宋 蘇軾 《乞罷學士除閒慢差遣札子》:“臣多難早衰,無心進取,得歸丘壑以養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遊春》:“你既無婚,我亦未娶。即圖同居丘壑,以結姻盟。”

(4).謂隱逸。 南朝 宋 謝靈運 《齋中讀書》詩:“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金 王若虛 《茅先生道院記》:“予世之散人也,才能無取於人,而功名不切於己,雖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嘗一日忘。” 清 方文 《訪林青仲兄弟》詩之二:“丘壑本繇性,漁樵豈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伏望聖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墮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遠的意境。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枯木》詩:“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世祖御筆》:“上以武功定天下,萬幾之餘,遊藝翰墨,時以奎藻頒賜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荊 、 關 、 倪 、 黃 輩所不到者。”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濯纓

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師利贊》:“體絶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 白居易 《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 韋莊 《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 堯 秊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詩詞推薦

草堂新成原文_草堂新成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