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書有米之雄,而無米之略。
復有董之整,而無董之弱。
羲之後一人,舍照誰能若。
即今觀其跡,宛似成於昨。
精神貫注深,非人所可學。
三朝直內廷,受恩早且渥。
其詩喜談禪,學蘇太相著。
以苗疆獲罪,意實別有托。
平苗事既久,復用仍遷擢。
性敏才本高,未免失行薄。
使其生前明,標榜必致錯。
本朝無所施,小哉張與鄂。
詩詞問答
問:《五詞臣五首·其二·故刑部尚書張照》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六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九
2. 內廷詞臣之歷資最久者莫如張照張照江蘇婁縣人康熙己丑翰林皇考御極擢贊善薦陟內閣學士選刑部侍郎管順天府尹事尋晉尚書雍正乙卯命赴貴州經理苗疆余嗣位撤回以總督張廣泗往代初張照承皇考命赴黔曾諭及苗疆事鄂爾泰或有經理未善處照既至即札致哈元生令搜求鄂爾泰之事哈元生據以入告是照未能領略聖意辦理失宜實自取戾也因命罷職治罪時鄂爾泰以大學士充總理事務因欲置之重刑而余悉其委曲不肯既而宥之命在武英殿修書行走乾隆丁巳授內閣學士入直南書房庚申遷刑部侍郎踰年擢尚書甲子冬丁父憂歸卒於途賜恤如例張照性穎敏博學多識中和韶樂多所釐定文筆亦俊逸拔俗尤工書臨模各臻其妙字無大小皆有精神貫注閱時雖久每展對筆墨如新余嘗謂張照書過於董其昌非虛譽也
參考注釋
之後
(1) 緊接在…時以後
作出安排之後,我們就照著辦
(2) 在…後面
房屋之後有棵大樟樹
(3) 然後
之後他又給我來過兩封信
一人
(1).古代稱天子。亦為天子自稱。《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孔 傳:“一人,天子。”《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孔 傳:“天子自稱曰予一人。” 漢 班固 《 * 通·號》:“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一人耳。故《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書》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
(2).一個人。《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明 李贄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然則今日之是非,謂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猶一體。《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謂使全國之人齊心協力。《荀子·富國》:“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楊倞 註:“謂不能齊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國也。”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宛似
宛如
從遠處眺望,古老的長城宛似一條巨龍橫臥在崇山峻岭之間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貫注
集中注意力於
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非人
(1) 不合適的人
所用非人
(2) 殘廢人
(3) 缺乏人性或個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朝直
值宿於朝廷。《北史·張普惠傳》:“ 普惠 又表乞朝直之日,時聽奉見。” 唐 鄭谷 《朝直》詩:“朝直叨居省閣間,由來疏退校安閒。落花夜靜宮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
內廷
(1).內庭。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板經書紀略》:“然既屬內廷庫藏,在外之儒臣又不敢越俎條陳。”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長年承應內廷者,至數十百人之眾。出則橫行街市,莫與誰何。”詳“ 內庭 ”。
(2).內朝。對外廷而言。 清 代內廷指 乾清門 內,皇帝召見臣下、處理政務之所。軍機處、南書房等重要機構均設於此。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大學士之充內廷者,例不看本。伏考 雍正 十年以後,內廷之項有五:一、御前大臣,二、軍機大臣,三、南書房,四、上書房,五、內務府總管是也。五項何以稱內廷?內閣為外廷故也。”參閱《日下舊聞考》卷十三。
受恩
受到恩惠。 漢 劉向 《說苑·復恩》:“夫施德者,貴不德,受恩者,尚必報。”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受恩益大,顧己益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斷沒個不允之理。”
談禪
談說佛教教義。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談禪》:“《寶林》曰:佛湼槃時,告 迦葉 曰:‘吾清浄法服以付汝。’ 迦葉 傳 阿難 ,二十八代至 達摩 。 梁 普通 中,自 南天竺 泛海至 廣州 ,後止 崇山 ,住 少林寺 ,傳 惠可 ,中國談禪自此始也。” 元 成廷珪 《夏日過萬蓬庵》詩:“捉麈談禪知獨往,買魚沽酒待重來。” 魯迅 《彷徨·孤獨者》:“我因為閒著無事,便也如大人先生們一下野,就要吃素談禪一樣,正在看佛經。”
獲罪
亦作“ 獲辠 ”。得罪;遭罪。《國語·晉語二》:“夫孺子豈獲罪於民?”《史記·孔子世家》:“昔此國幾興矣,以吾獲罪於 孔子 ,故不興也。” 宋 司馬光 《蘇主簿夫人墓志銘》:“時祖姑猶在堂,老而性嚴,家人過堂下,履錯然有聲,已畏獲辠, * 人能順適其志,祖姑見之必説。”《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五年》:“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階級意識》:“ 杜甫 在左拾遺任內,以疏救廢相 房琯 獲罪。”
復用
重複運用。
清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語詞復用例》:“古人用助語詞,有兩字同義而復用者。
《左傳》‘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尚,即猶也。《禮記》‘人喜則斯陶’,斯,即則也。”姚維銳《古書疑義舉例增補·補語詞復用例》:“《水經注》:‘雖千古茫昧,理世玄遠,遺文逸句,容或可尋。’愚按,容,或也;‘容或’復用。”
遷擢
謂提升官職。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洭水》:“往昔縣長臨縣,輒遷擢超級,太史逕觀,言地勢使然。”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畢遷官兼述索居三十韻》:“文章開穾奧,遷擢潤朝廷。”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一:“一時人望與士大夫退閒者,皆以次遷擢臺閣中,其除拜無虛日。”《好逑傳》第二回:“我前日遭誣下獄,禍已不測,後邀聖恩,反加遷擢,可謂僥倖矣。”
敏才
敏捷的才思。《後漢書·宦者傳論》:“或敏才給對,飾巧亂實。”《新唐書·李敬玄傳》:“時員外郎 張仁褘 有敏才, 敬玄 委以曹事。”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行薄
品行卑鄙。 北周 庾信 《擬詠懷》詩之十九:“ 張儀 稱行薄, 管仲 稱器小。”《北史·薛端傳》:“自居選曹,先盡賢能,雖貴遊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
前明
清 代人對 明 代的稱呼。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胡註失收考異》:“然單行本僅有前 明 刻本,字句亦有脫誤。”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圓明園 為前 明 懿戚 徐偉 別墅舊址。”
標榜
(1) 借用某種好名義,加以宣揚
標榜自由平等
大肆標榜
(2) 吹噓;誇耀
自我標榜
本朝
(1) 古人認為朝廷是國家的根本,所以稱朝廷為本朝
(2) 稱自己所處的王朝
無所
(1).沒有地方;沒有處所。 漢 枚乘 《七發》:“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無所。” 唐 韓愈 《祭張給事文》:“上不負汝,為此不祥,將死無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積數月,乞食無所,憔悴自歸。”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禮·考工記·輪人》:“無所取之,取諸圜也。” 鄭玄 註:“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後漢書·杜喬傳》:“先是 李固 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 喬 正色無所回橈。”《通典·食貨九》:“ 後魏 初至 太和 錢貨無所用也。”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大哉 孔子 !博學無所成名。”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藝術的價值’也是美--抽象的美,無所附麗的美。”
小哉
猶下等。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二折:“我雖是窮秀才,他覷人忒小哉。”《水滸傳》第三八回:“‘人情人情,在人情願’,你如何逼取人財?好小哉相!”《水滸傳》第三八回:“賊配軍,安敢如此無禮?顛倒説我小哉!”